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理宗 » 雷霆一击除奸佞,霹雳手段振朝纲。

雷霆一击除奸佞,霹雳手段振朝纲。

    宝庆元年冬月初九戌时,赵信头戴金盔身着黄金铠甲,端坐于垂拱殿御案前,右手拄着宝剑,左手边三员大将全副披挂侍立一旁。下首分两边站着四十六名全副披挂的士兵,殿外同样站着两排全副披挂的士兵两百余人。

    须臾,大门外陆续走进来三衙的高级将领,从都指挥使到都虞候共计一百多人。众人走进垂拱殿后分四列站好,队列站的整整齐齐。待队列站好后齐齐以单膝跪地低首抱拳齐声说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信站起身手依然按在剑柄上拄着宝剑说道:“众将军免礼平身!”一众将领纷纷起身道:“谢皇上!”赵信随即开口进入正题说道:“众位将军,今夜让你们前来只为决断一件事。众将不必紧张,认真考虑朕的问题,只需做出你们的选择便可!”

    众将答道:“是!”同时一拱手。

    赵信开始发问道:“众位将军,你们觉得大宋的朝廷该听谁的?是听朕的还是挺某些人的?也就是你们应该听命于谁?该忠于谁?你们清楚吗?”众将齐声回答:“清楚!我等愿效忠于陛下!”

    赵信见状满意的说道:“很好,你们不愧是我大宋的忠臣!现在朕命令你们,明日辰时二刻全城戒严!”一众将领听到后左右看了看,一时拿不定主意,有人问道:“皇上!我大宋是有外敌还是有什么危险?为何要全城戒严?”

    赵信很生气,然而还是用温柔的语气问道:“问完了?”那将领点头说:“完了!”赵信又问道:“很好,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衙门?”那将领回答道:“末将黄有年,现在侍卫马军司充当指挥使!”

    赵信柔声说道:“很好,黄有年,马军指挥使!你现在不是了。”突然赵信话锋一转厉声喝到:“来人,押下去关进大牢!免去他在军中一切职务!”

    待左右士兵将黄有年压下去以后,赵信扫视四周问道:“还有问题吗?还有谁不清楚的吗?朕的命令都敢怀疑!朕的旨意都敢不遵!你们效命的是谁呢?”众将纷纷低头不敢直视赵信的眼睛。

    赵信见众将不说话,又问了一遍道:“你们还有问题吗?”众将齐声回答道:“没有!”赵信又问道:“你们明白了吗?”众将齐声回答:“明白!”赵信接下来下令道:“明日辰时步军司负责将各个城门封闭,马军司到嘉会门负责在城外的任务,殿前司诸班值到和宁门待命负责城内的任务!”

    赵信见了众将的态度后,舒了一口气说道:“殿前司都指挥使夏震留下,其他人回去准备吧!”待其他人都走了赵信大声叫道:“夏殿帅!”夏震忙回答道:“末将在!”赵信低声的问道:“如果我和丞相打起来了,你是站在哪一边呢?”

    夏震虎躯一震回答道:“末将只忠于皇上!愿为皇上赴汤蹈海在所不辞!”赵信听到夏震这番回答,最后的一点忧虑打消了。因为了解了一下这个夏震,这些年来都是史弥远一手提拔的,当然他的功绩也不能抹杀。赵信还担心他会摇摆不定,这次终于可以放心了。赵信说道:“很好,夏将军也回去吧,准备一下明天的事情,不要让朕失望!”

    宝庆元年冬月十日卯时垂拱殿,众朝臣纷纷列班站好,朝会开始。赵信笑盈盈看着下面的一众大臣问道:“众位爱卿可有事要奏?”监察御史梁成大对曰:“大佞似忠,大辨若讷,或好名以自鬻,或立异以自诡,或假高尚之节以要君,或饰矫伪之学以欺世。言若忠鲠,心实回邪,一不察焉,薰莸同器,泾、渭杂流矣。言不达变,谋不中机,或巧辨以为能,或诡讦以市直,或设奇险之说以駴众听,或肆妄诞之论以惑士心。所行非所言,所守非所学,一不辨焉,枘凿不侔,矛盾相激矣。”

    赵信笑着说道:“哦?以爱卿之见,大臣应该入朝不置一言,不设一谋,像一个榆木疙瘩一样就是忠臣了?还是要所有臣工都表现的贪财好色不务正业不成?人家就算装装样子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吧?如果大臣都不说话,那朕要那些大臣有什么用呢?”

    梁成大还待狡辩,只见赵信身后一个太监端出一摞帛书。赵信示意太监将帛书放在御案上面,随后说道:“梁、成、大是吧!现任监察御史,五月初八入朝,弹劾真徳秀。这是你当日的说辞,这是你今日的说辞,这是六月初十的。”一边说一边将帛书一张一张的翻起丢在一旁的御案上。

    赵信继续翻着那些帛书,一边翻一边继续说道:“还有这个是李知孝的、王塈的、盛章的、朱端常的、莫泽的、聂子述的、胡榘的……你们是不是很好奇朕是怎么会有这些东西的?朕就跟你们说说。”正在这时,城内禁军纷纷出动封锁了所有城门,一时间京师戒严,百姓纷纷回到家中。

    赵信随即另拿出一份帛书,让留不住公公照着念道:“薛极,武进人,嘉定元年因弹劾韩侂党羽……”每念一句史弥远等人的脸就黑一分,这一份罪状竟然整整念了一个时辰有余,一众史党面如死灰。

    念完后见史弥远双目无神的站在自己的班位上,就像一棵久经风霜的枯木一动不动愣愣出神。嘴里呢喃着:“老夫到底是看走了眼,看走了眼……”最后赵信嗤笑一声说道:“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欺君罔上,这叫卖国求荣……”

    赵信厉数了这些年史弥远党羽所做祸国殃民的丑事,史党有几个人直接就瘫软在地。最后除史弥远之外的所有史党成员被直接下狱,其中也包括余天锡和郑清之。最后史弥远在夏震的押送下回到了宅邸。一路上史弥远出神的走着,夏震带御林军跟在身后,二人都若有所思一言不发。

    沿街的百姓见突然出现大量禁军戒严,还将史弥远的府邸团团围住,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后来看到史弥远无力的被禁军押送回家时,纷纷欢呼起来。这么多年被史弥远的党羽欺压,今日终于见他们遭报应了,真是苍天有眼呐!

    赵信让太监宣诏,将史弥远及其党羽薛极、胡榘、李知孝、盛章、莫泽、王塈、梁成大等人罢官交由吏部、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进行四方会审,并将他们的家眷一并拘拿勘问。让三法司认真调查,严加审问,将他们的罪行编造成册,一切照章办事按律处置。

    随后各路禁军齐出,按名单分路拿人。临安城内外各条街道都是禁军的队伍,仅张福贵暗中调查出罪证的在京官员就有七十六人。随后通过案情的调查,牵涉其中的人多达上千,全部被赵信下令依法按律处置。赵信的铁血手段震慑了一大批宵小之辈,一时间奸邪退避,忠良之士拍手称快。

    史弥远在宁宗一朝担任丞相十七年,对外一意与金国屈膝求和,致使国家颜面尽丧。在朝勾结杨皇后,操控朝政,控制言路,致使朝中忠良尽去奸佞弄权。在野笼络贪官酷吏,强占民田,盘剥百姓,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开禧三年,史弥远为讨金国欢心,与杨皇后设计假传圣旨,蒙骗权殿前司公事夏震,将权臣韩侂胄锤杀,函首金国。次年,也就是嘉定元年,与金国签订合约,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嘉定和议。

    和议内容大致有三点:第一,宋金两国世为伯侄之国,由绍兴和议的叔侄改为伯侄。第二,宋国出钱三百万缗赎回淮、陕两地,宋金仍以绍兴和议时的疆界为界。第三,宋国每年给金国岁币增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比绍兴时足足多了一半。另外宋国还要赔偿金国犒军银三百万两,可谓是丧权辱国。

    在任期间任用贪官污吏盘剥百姓,手下党羽袁韶、薛极、赵汝述、薛极等人贪赃枉法,所到之处搜刮民财,索要贿赂,勒索商贾无恶不作。每年给史弥远输送贿赂高达百万之巨,又赠送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引奸邪狡诈之人入朝为官,又勾结杨皇后把持朝政,致使奸臣横行忠良退避。任用狡诈诡辩之士,攻讦朝臣排除异己。其中有七人,更是甘为其爪牙,被当时百姓称之为四木三凶,专门残害百姓陷害忠良。

    操控台谏控制言路,史弥远用人讲求实用,只要听话能为己所用便举荐其为高官。这些奸诈小人多居台谏,为其喉舌替其张目。每次上朝前都让这些官员到其府上,史弥远网罗一些败类为其出谋划策撰写奏章,然后让台谏官照其所写内容背诵,于朝堂之上言于帝王。

    史弥远滥发会子,致使纸币泛滥商路不畅。史弥远只发会子不发钱币,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不以金银铜币兑换会子,并将旧会子折价一半兑换新会子。致使纸币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史党倒台,百官欢呼,百姓雀跃,但是也给赵信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牵连人数太多,范围太广,以至于朝中官员不足,职位空缺,赵信只能诏举贤能补缺。赵信因为想进行官制改革,因此又不想过多任命官员,于是准备将重要职位先临时补上。

    宝庆元年冬月十日,赵信已经基本掌控了临安的局势。城内外抓捕行动还在继续,一时间临安城的牢房竟然都不够用了。赵信只能命令将已经查明的案件先行处置,将人犯该处决的处决,该流放的流放,该释放的释放。

    卯时,百官临朝,由于很多官员牵涉史党一案,前来上朝的官员竟然少了一大半。百官行礼后站定,赵信扫视了一下群臣,前面的位置大部分都空着。赵信开口说道:“列位大臣,往前站一点!”百官左右看了看,向前走了两步。

    右正言糜溧率先出班奏曰:“启禀万皇上,如今史党虽除,然而其所作罪孽积年累月不可卒除。当今之事,应当先选能臣,派任官吏,以消除陈年积弊。微臣以为,当下紧要之事就是:选贤、任能。丞相为百官之首,不可空缺,当先选能臣充任,带领百官处置朝政!”

    赵信听后笑着说道:“哦?糜爱卿的意思是没有丞相你们就不会干活了?”

    百官听到赵信的话后,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这……”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昨天刚刚办了朝里最有权势的人,所有人不摸不清赵信的路数。赵信也是充分的发挥了自己一句话噎死人的特长,开口便不留情面。

    见群臣都不说话,赵信开口问道:“众位爱卿,还有没有本要奏?”

    这时礼部侍郎真徳秀出班奏曰:“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赵信淡淡的说了一句:“爱卿请讲!”

    真徳秀开始说道:“陛下,霅川之议臣以为不妥!济王在湖州谋反,证据未实。而史贼假传旨意,致使其自尽,已是不妥。后又将其贬官削爵降为郡公,此乃错上加错。臣以为,济王受此冤屈已然薨逝,今当复其爵位以慰亡灵!请陛下明察!”

    赵信听后说道:“济王乃朕之兄长,受此冤屈,朕心不安。真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准奏!”百官齐呼:“陛下英明!”

    赵信又问道:“诸卿还有何事要奏?”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洪咨夔出班奏曰:“陛下,臣以为糜子长所言在理,臣附议!”

    赵信把脸一板说道:“此事朕自有主张,无需再议!”群臣闻言又是一阵面面相觑,在下面议论纷纷。

    赵信又问道:“众卿是否还有事要奏?”群臣听赵信问话顿时安静下来,但是一个个都不作声。

    赵信见状说道:“卿等无事,朕这倒是有一件事情需要众卿家议一议!”群臣顿时安静,紧盯着赵信,等他把要议的事情说出来。

    赵信见状继续说道:“众卿应该都知道,朕乃是绍兴人,家中母亲尚在。”群臣听到这里都开始在下面小声讨论了,只是声音很小。赵信接着说道:“朕之生母,温良恭俭,德泽朕躬,朕欲尊其为皇太后!诸位爱卿可以议议此事!”

    真徳秀听后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行!先皇太后亦为陛下养母,德行无亏,陛下若将绍兴老母尊为太后,将置先皇太后于何地?是以,臣以为此事决不可行!可尊陛下之生母为国夫人,但是绝对不能尊为太后!”

    赵信听后气的龙眉紧锁虎目圆睁,喝道:“有何不可?为何不可?朕倒要听听你的道理!”

    真徳秀回答道:“陛下,岂不闻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奉绍兴夫人为太后,岂不是要将先皇太后罢黜?天下岂有为人子而黜其母者?陛下三思!”

    赵信听后气极反笑,怎么有这种老顽固!但是赵信没办法,还得跟他解释,于是说道:“朕何曾说过要罢黜先皇太后?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那是自然。但是先皇太后是朕的母亲,魏王府俞氏夫人亦是朕的母亲,绍兴亦是朕的母亲,这有何不可?爱卿要懂得变通!”

    真徳秀哑然,半晌才说道:“臣还是不能赞同!”群臣也纷纷附和表示不赞同,赵信只能将此事先放一放,现在国政未稳,此事等过一段时间再说不迟。最后议定,以赵信生母全氏夫人为慈宪夫人,加封全氏八人为国公,刺史等。

    赵信议完此事以后说道:“此事先到此为止!从明天起,除六部主事之外,其他人无需再列班上朝,御史台和知谏院只需每日将奏疏送到直秘阁,其他人等各回衙门办公便可!遇有大事商议,朕再召尔等入宫!散朝!”

    散朝后群臣各自回去,只剩赵信坐在御案前出神。他在思考问题,思考如何面对目前局势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无人可用,毕竟那么多官位空缺出来,要补上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补的上。

    面对无人可用的现状,赵信只能让百官举荐贤能从中遴选,最后依然有大量职位空缺。赵信想了想,让人将历届进士名单拿来,想要从中寻找人才。可是这名单冗长,想要从中寻找人才犹如大海捞针。面对着当前的局势,赵信陷入了深思。

    想要控制整个国家,就需要借助这些职能部门。赵信现在需要集权,只有集权才能更好的掌控国家。赵信不想要一个可以与皇权对抗的东西出来,因此赵信准备不再设丞相一职,他想仿效明朝的内阁制,最好是让国家能自动运转。

    因为赵信不再设丞相,干脆把枢密院也撤了,直接并入秘书省,归直秘阁管理。枢密使也不再常设,有需要时临时任命。由于官制的问题,导致现在体制臃肿冗员繁多。官吏之间权力重叠,互相推诿责任。对于这一现状,赵信决定对官场进行一次整顿,精简人员,赵信为此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通过考试、选拔、举荐、推举、自荐等方式寻找人才。首先是考试,每年的科举检拔各种人才,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举荐和推举制度已经很少使用了,赵信所用的举荐和推举是直接让百官向自己推荐人才,推荐人必须对被推荐人十分了解,被举荐推举和自荐的人都要参加严格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则可以立即派官任职。不过被推荐人如果犯错推荐人要受连带责任。

    第二步,派出巡察御史赴各地,对官吏的政绩官声进行调查,对那些政绩官声好的,按其能力及所长予以对应的升迁。对于政绩官声一般的留职察看。对于政绩官声不好的,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凡是贪赃枉法的一律撤职,按律处置。对于冗员则按其能力进行调派,不可使二人同处一职。

    第三步,明确各个官吏的权责,使各官吏不致有权责重合,如有重合者则免其一人,避免各官吏因权责重合推脱责任。有上下级关系者,上级对下级具有监察责任,如未尽到监察责任的,下级犯错当与属下同受处分,按其所犯罪行减一等责任处置。如已尽到监察责任的,则不处置。正是:模糊责任马虎心,马马虎虎不上心。铸成大错始懊悔,为何当初不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