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只是个路过的修士 » 第七章 二哥的信

第七章 二哥的信

    李经年最终还是付了一晚的房钱,含着泪交出手中的银子,那一刻他想回家了,小稻山的房子又大又不要钱。

    有趣的是,李经年刚住进客房,用灵力蒸干衣衫的时候,连绵不绝的大雨也渐渐停了。

    这让有意住进客房躲雨的李经年觉得怪怪的,好像老天爷下这场雨就是逼你花花钱,住住房。

    待任务完成后,再眉开眼笑,露出个大晴天表示咱哥俩好……

    李经年晃了晃头。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脑补?

    他打开包裹,是二哥说会用得上的包裹。

    里面有些碎银,合约二两吧。

    一身云霞青衫,几张符箓,好几块灵石,一枚储物戒指,一封信,几枚玉符……

    青衫是法衣,符箓玉符什么的都是修仙用品,他是个修士,这等东西备在身上并不奇怪。

    唯独那封信,最让李经年捉摸不定。

    二哥准备的包裹中,除了二两碎银,就再也没有任何凡物,包括那封信。

    信封黄中透白,抽出信纸就是空白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可若是用灵识查看又隐约能看见黑色的点,模模糊糊像一个个小字。

    应该是修为不够,还没有看这封信的资格。

    在小稻山的时候二哥好三哥说啥不让他修行,这点修为,都是日积月累,每天呼吸吐纳积攒出来的。

    现在倒好,给了封信还没有能力去看。

    看起来矛盾的操作李经年也不去管,看不了就不看呗,真有啥大事二哥还能不告诉他?

    可若真是如此简单,反倒还好了,李经年的表情异常严肃,摩挲着手中的信纸,在不断思索着什么。

    修行共有九大境,前四境分别是:定轨、道法、锋芒、气蕴。

    这前四境统称为凡之境界,也就是凡人能达到的极限。

    再往上的第五境名为天宿境,是能够调动法则,执掌某一天地变化的存在,此境也被称之为神之境界。

    李经年通读《山海苍生》,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像他现在所处的一城,甚至于脚下这个国度都只是茫茫大地的一隅角落。

    像这样的国度存在着数不清的人类,而这些人类中只有少数人有修行的天分,这些修士中能被称之为神的,则一个不存在。

    不是这个国度没有神,是所有国度都不存在神之境界的修士。

    为了人间国度的安稳,为了维持秩序,不允许神之境界的人存在于此。

    拥有操纵法则能力的存在比寻常修士强的不是一等,这是质的区别,非寻常的量可以抹平差距的。

    李经年目前正处于气蕴境初期,也是突破到气蕴境二哥才通知他下山的。

    气息内敛、以蕴天成。

    这一境界的内涵就在于内敛,在于对自我的了解探索,把自己看作是小天地,孕育出法则的存在。

    下山之前李经年还因为不知道身处何处,而感觉修为不足,却不料山下正是凡俗国度……

    李经年忽然楞了一下,二哥修为很低姑且不提,但是三哥修为可是高的没边,这样的修为待在凡俗国度不会出问题吗?

    小稻山的配置应该是在修真界才对,怎么会落在凡俗?

    之前心心念念想去凡俗玩一玩,所以才会没有注意到这点。

    奇奇怪怪,就像这封信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小稻山的位置姑且不提,届时去问二哥就好。

    他已然气蕴境,算是凡俗国度的第一梯度的修士,却依旧无法解读那封信。

    难道这信是让他实力更高些,闯荡修真界的时候再看?

    也不对,李经年手里还有和书信性质差不多的留言玉符,同样看不了,这俩如果非要有个区别的话,那就是凡俗惯用书信,修真界惯用玉符。

    很明显,书信就是让他在凡俗玩的时候看得。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安排,想看信就得突破到神之境界,可要是突破了就不应该留在凡尘。

    其中有着难以言明的猫腻。

    李经年捕捉到了这一缕不同寻常的意思,如果二哥有任务交个他的话,恐怕就和这封信有关。

    神之境界,凡尘国度,以及……

    思绪并不连贯,似乎缺失了某些重要的东西。

    忽然间,李经年心有所感,那封无字信纸发出淡淡的光芒,灵识探去,光芒中露出四个大字。

    “祭天大典”。

    三花城门墙,贴着一张偌大的皇榜告示,三花城离京城有些远,加上交通不便,一般很少会有消息从那里传来。

    最近一次告示天下的王榜已经有好几年了,所以这大大的王榜,薄薄的一张纸吸引了大半个城的注意力。

    除了闲散人员,许多读书人也特意来凑热闹。

    “……逐野国近些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生万物以养民,寡人欲设祭天大典以报天。故诚诏修行之士出山入京,辅佐祭天大典,可许以官爵、黄金万两。愿上报苍天,下慰百姓,以定国之根基……”

    补鞋的老汉挠了挠头,“徐秀才,你这念的啥意思啊?”

    徐秀才书生打扮,皱眉不解,“国君的意思是要开设祭天大典,然后广招能人异士……这修行之士居然是真的吗?”

    “修行之士?”

    “传说三年前东涯林有妖虎作乱,结果被衣裙当地的修行之士追过去砍杀了,听闻他们一个个都可以仗剑而飞,隔空取物,力拔山兮……”

    “那不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嘛!”

    “国君要诏神仙祭天?!”

    “天呐,神仙要出世了!”

    “这是要天恩浩荡了!”

    围观的群众沸沸扬扬,虽然都没亲眼见过传说中的神仙,但不妨碍他们觉得气运加身,来年风调雨顺,和和美美的日子都好像铺在了眼前。

    徐秀才默默退出了人群,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念过几年书的原因,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一张王榜越看越心慌。

    仿佛那不是公示榜。

    像是悬赏令。

    据传说三花城的名号最早来自“三花聚顶”之意,结果就有了三大家,也不知道是生般硬凑,还是真的冥冥之中响应了三花之意。

    晏、陆作为三大家的两员,多年来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既要确保三大家的格局不散,又想在最顶尖的资源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早就知晓王榜内幕的他们召开着例行会议,试图掺和一脚,从中周旋再分来一份羹。

    陆家,会议大厅。

    陆亭召听着家主的安排笑而不语,无声无息间看了眼不善言辞的儿子,眼中竟悄悄升起一抹惧色。

    陆缅面色如水,阴沉的眸子如同一团迷雾,遮挡住了太多情绪。

    城东晏家则一如往常。

    这个月内就祭天大典召开了第八次会议,每一次会议都冗长又繁琐,偏偏进展又极其缓慢。

    坐在角落的晏鸢一言不发,作为刚刚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年轻一代,她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只得枯坐听着干巴巴的内容,看着干巴巴的宗族长老。

    无聊极了。

    微微低头,黑色的大眼睛滴溜溜转,手中偷偷搓着的一枚玉简。

    温热的触感抚平了她心中的波澜。

    她想到了一袭白衣的隐士,那和煦如春的笑容,以及有些违和的懵然。

    嗯,有趣多了。

    他或许会去京城吧。

    就王榜消息而言,三大家最后一家的梅家反倒淡定至极,他们也早已知晓了这份消息,却表现的毫不在意。

    军武世家,镇守边疆。

    为国为民,血溅山河。

    十六字几乎代表了梅家的代代子孙,这三大家的位置三花城的百姓封的,这阁楼小院是国君赏赐的,这十六字是每一代梅家人书写的。

    梅家人还在演武,还在训练,目光湛湛,全心全意都在混乱的边疆,那里比王榜更要重要。

    与祭天大典相比。

    亦是如此。

    大雨未起,风云未聚。

    仿佛一切还处在风平浪静当中。

    唯独有心人知晓,波涛之下已是暗潮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