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新市古镇印象

新市古镇印象

    初游新市古镇,总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这里和乌镇很像,气质相近。直到在驾仙桥旁侧的一座老屋中看到电影《林家铺子》的取景地,才明白了这一份“神似”的原因。

    小说《林家铺子》是茅盾先生以家乡乌镇为原型而创作,故事主人公林老板的经历是众多生活在江南小镇上的小本生意人在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缩影。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名字叫《倒闭》,它生动地表达了特殊时代背景影响下小人物的奋力挣扎和巨大的经济冲击之下老镇子们的无奈与难以挽回的命运。

    回望历史,大多数人的剧本其实早已写好,即便修改了台词,也改变不了固有的框架、脉络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在杭嘉湖平原,作为“亲戚”古镇,乌镇、周庄、南浔、同里……江南水乡小镇的发展历程虽各有不同,但“结局”是那样地相近。

    新市古镇,如今是一个冷清的景区,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也曾是一个繁华的“社区”。

    来之前确实没有没想到,新市古镇竟是这样一幅风景经典、物链齐全的富饶水乡画卷模样。1200年的深重历史,鳞次栉比的窗棂门雕。它旧旧的,但轮廓清晰。

    这里给我的感觉是:它其实已经一溜小跑地踏上了旅游开发的大路。走在白墙黑瓦间的绿水岸边,能明确感受到“老镇新城”的气息,但到底是一个底蕴悠长的老镇,居民更迭了一代又一代,快节奏的商业化进程却始终难以动摇它的悠悠烟火气。

    饿了可以买一方小小茶糕,感受一下“出其不意”的肉馅味儿。假如不喜欢这样的咸口,那就尝一尝芡实糕、桂花糕、芝麻糕、香芋糕、草莓糕、绿豆糕……空气是湿润的,小吃的口感是柔和、甜糯的……

    “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晚来谁处渔家曲,翠色轻烟一径深。”新市风光里,有属于德清市民的日常,有新市镇的古老传统,也有一些区别于平日的乐趣。虽平日里游客并不算多,但镇上却藏着一些【离开德清就“再也看不到”的东西】。

    旧时,新市镇的桑蚕业闻名遐迩,每当万物复苏,便是新市人第一茬下蚕种的时节。

    对于蚕农来说,春蚕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年的整体收成,所以“春天”这两个字对于新市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茅盾先生曾以这样的背景创作了《春蚕》,而“祭蚕”是旧时浙江农民清明节时期共同的头等大事。

    对于新市及大部分的江南人民来说,清明不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仪式”。

    从1700年前第一波新市人在仙潭扎根时起,老百姓就十分注重祭祀和上香。祭天地,祭水土,祭神、祭祖、祭“蚕花娘娘”……新市水路两岸在这期间会变得格外热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市。

    事实上,这【香市】在周边的很多古镇都有,但由于新市的地理位置独佳,因此清明集市格外热闹。那时的集市并不叫“庙会”,但形式已和现在的庙会类似:美食、日用、工艺、杂耍、大型的社戏和表演,吃的喝的玩的五花八门,久而久之,官祭和民祭聚合到一起,新式特色民俗活动风靡一时,也就是“蚕花庙会”的前身。

    江南水路丝丝缕缕连通官塘,小船是人员与货物集散最主要的运输和交通工具。隔壁苏州、无锡、常熟等地的大批香客去寺庙进香时都会夜宿新市,运河沿线上的商旅越发繁忙,新市集市的名气越来越大,并渐渐以桑蚕制品、工具和周边商品闻名。

    时至今日,春季依然是最适合到新市古镇旅行的季节,每年4月初的【蚕花庙会】是新市镇人过清明节的特殊方式。庙会上,新市镇会选出漂亮的女子扮成蚕花娘娘,坐上花车穿梭于人山人海中。讨一朵“蚕花”、吃几块糖,祈愿来年的日子和和美美、甜甜蜜蜜是独特的新市文化。一千多年,它从未间断,对于整个江南来说,都算得上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存。

    除清明节外,新市古镇另外一个热闹的节日是【农历新年】,这里的春节民俗很有趣。

    北方有句谚语是“二十三,糖瓜粘”,因为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这一天,人们要用烧纸的形式送灶王爷回天庭,届时糖瓜就会粘在灶王爷的牙上,如同“嘴上抹了蜜”的道理,等他老人家到了天上,就能多为人间说几句好听的——相声有个传统段子叫《对春联》,里面那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说的就是与灶王月和腊月二十三有关的轶事。

    江南人民也有“二十三”的过法,因为灶王爷是华人“通用”的管灶台的神仙,一家人来年能不能吃得上饭,全靠他,所以新市人会给灶王爷吃糯米饭——本质一致,但原理不同:

    糖瓜是为了让灶王爷张开嘴说好听的话,而糯米饭是为了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让他不要说不好听的。都说南方人聪明,这法子是真的省钱、省力又省心啊。

    如今,新市的一些饭馆儿里依然能吃到香喷喷的糯米饭,它不甜,但的确够“黏”。话说回来,南北风俗文化有所差异,但是人们期盼美好事物的心是一样的。

    吃完糯米饭,日子一天比一天快。大年初一,传统的新市家庭会给祖上上香、跪拜父母,小孩子们收压岁钱,街上四处可见穿着新衣串门拜年的人。如果能在新市待到大年初十,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挂起的灯笼。龙灯映着水面,亭台廊榭打扮一新,四处张灯结彩,如同鲜艳的水墨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