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新市古镇:陆仙楼

新市古镇:陆仙楼

    继续浙江自驾游,我们今天接着来聊新市古镇的古建筑。

    路过吟仙亭,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就是陈家潭,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关于它的故事,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分享过了,这里不赘述,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就在陈家潭的旁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匾书:陆仙楼。此楼必游。

    这里要插播一句:新市古镇是一个水乡特色的小镇,千百年来人们抱水而居,大水塘被一排排的水上民居隔成了一块一块,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市的区块规划都是按照水域来划分的,就像一个个的小院子,只不过隔断不是院墙,而是水道。它们被称为“潭”。

    明朝官员陈霆在他的《仙潭志》中记录到:新市古镇有“三潭”。觉海寺处是一潭,通仙桥处是二潭,驾仙桥一带是三潭。由此看来,整个新市古镇就像一个斜着的“曱”字分成三部分。

    史料记载,陆仙楼原先是在二潭附近的。它始建于南宋时期,年代悠久,在明代和清代都曾被精心维护和修复,也就是说,明清时期这一座古楼就已经作为文物在保护了。

    如今,陆仙楼原先所处的位置在“东栅”。

    去过乌镇的小伙伴应该都听说过“东栅”这个名字。事实上,这个“栅”字并不是乌镇的专属。江南古镇水路四通八达,呈十字形的河道将交汇处的街市分隔开来,它们都叫“栅”。

    上个世纪后期,东栅的陆仙楼因拆除而迁到了如今的陈家潭一带,这里也是新市古韵最浓、古建筑最美的“观景长廊”之起点。

    陆仙楼是为了纪念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而建,他就是陆修静。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分享过,新市古镇还有一个名字叫“仙潭”,而这个仙潭的“仙”字便是取自陆修静“仙人”的身份。

    陆修静是“南天师道”的教主。这位道家神人一辈子只干了两件事儿:第一,游山玩水。第二,对道教的经典进行整理和分类。后经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原先“一盘散沙”的江南道教典籍,到了他所在的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样板”体系。这个体系在隋唐时期被奉为经典,到了宋朝依然沿用。陆修静更是被宋徽宗封为“丹元真人”。

    所以说,陆修静对于道教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他所撰写的《三洞经书目录》是目前发现的最早道教著作。这是我们要重点提及这个陆仙楼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到了新市古镇必游陆仙楼的原因,如果错过这座建筑,就等于错过了“仙潭文化”的精髓之根源。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曾经提到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进入中国并大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事实上,此时期也是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两大教派大力发展并与佛教融会贯通的时期。

    我们举个例子:在陆修静创立“南天师道”的同一时期,北方也有一个“北天师道”,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叫寇谦之。

    寇谦之生前给后人留了一个任务:要建一座“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空中寺院。于是40年之后,山西大同就有了悬空寺。此寺挂在山壁上,三面都是悬崖,极其壮观。据说这位天师的弟子们当时筹集了很多钱,精心挑选了恒山上的这么一处崖壁。

    而这个悬空寺作为“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筑”之一,里面居然是一个“大杂烩”之所。

    人们惊奇地发现,作为一个“道观”,这里面不仅供奉着孔子、老子,还有释迦牟尼、观音等各种佛和菩萨,并且建有关帝庙。也就是说,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集中在了这“一院两楼”中。在历史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三教合流”。

    而我们前文提到的这位陆仙人,就是三教合流的大力倡导者。

    所以说,陆修静不仅是新市人的骄傲,他所做出的贡献为后人研究道教学说的理念以及儒释道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南北道教历史的发展和关联有着重大的帮助。

    传说陆修静在新市古镇隐居之时,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古老的水潭,常听到坛底有琴瑟和鸣之声。又有传说从天上飞来一只仙鹤,带着陆仙人“飞仙”而去……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新市沾陆修静的仙气,不仅得了一个“仙潭”的别名,镇上的很多建筑名字都和“仙”有关。

    虽然历史已经走远远,新市古镇的水路格局也几经变迁,虽然老陆仙楼已经不复存在,但新市人将陆修静的道家精神秉承了下来。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古老的文化,在我的感受中,游览江南古镇风光和了解风光背后的人文故事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