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赋植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一路上好端端的,到了殿门口仕女却踟蹰不前,赵庆四下环顾却也没看到什么异样。

    “怎么了吗?”

    “殿中歌舞应当是一直不断的,现在却一点声响也没有,里面可能是出事了。还请……”

    再抬眼的功夫,赵庆已经和门口的护卫搭上话了。

    “我只是负责守偏门的小卒,殿里情况也不清楚,只不过啊……”护卫压低了声音,“不瞒你说,太子和帝后起驾回宫了有半个时辰了,大殿里一直鸦雀无声,连出来解手的都没有,绝对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我劝你啊,还是趁早打道回府吧。”

    殿内都是朝中重臣,尚且不敢跨出殿门,他又怎么敢冒然走出园林。哪怕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赵庆宁愿在这里等着。

    “可我师父还在殿中,没有我独自一人先走的道理,”赵庆长作一揖以示感谢,撩了袍角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你先回去和公主复命吧,只我一人在这里等就好。”

    “公主吩咐了要将公子送回殿中,交与我的差事没有办完,奴婢不能回去。”

    “那行吧,咱就先在这儿等等。”

    靠着门板枯坐,实在是百无聊赖,听到耳边有油蛉子声音,赵庆悄摸着拨开门墩缝隙里的一株野草,眼疾手快将小虫捏在手里。

    油蛉健壮得很,整个有巴掌大小,乌黑发亮。每每鸣响,脑袋下两片小翅膀颤动。

    可惜还没来得及在手上焐热就要把这只油蛉放回去。

    赵庆眼角余光看到不远处五公主带着队人走来,一撒手油蛉向外跳开,吓得仕女往后躲去,脚踩在矮草上险些滑倒。

    “老大个人了,还怕一只小小的虫子。”

    王珠柰半责备半玩笑的一句话稍缓了紧张的气氛,王珠柰俯身拾起路当中的油蛉,鞠在手心,放到小径旁的草丛里。

    “公主教训的是。”

    仕女自知失仪,躬身行礼受训,低头退到公主身后。

    “你等里面乐声响起后再进去,”王珠柰看到赵庆欲言又止的样子,已经大致猜到他所想,“不过是某些人一个屁兜不住了而已,要不了多久整个皇城都会知道这夜宴上发生了什么,你先照我说的做就是了。”

    ……

    “一个屁兜不住了?”李民章笑声爽朗,“这五公主倒真是有意思。”

    “师父,殿上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赵庆扒拉着碗中米饭,注意力全在一碟碟精致的佳肴上,嘴里鼓鼓囊囊,说得含糊不清。

    “古往今来都是歌舞开宴,今天也不例外,只不过领舞的是一个小倌。席上议论纷纷,皇帝脸上也挂不住,直接和太子吵起来了。”

    “这顶多是新奇了点,不至于非议吧。”

    小倌善舞的不多见,能领舞定然有惊才绝艳之处,在这点小变动上能有什么值得稀奇的。

    “可新奇着呢,”李民章两条灰白的眉毛一高一低,语气中带了点不嫌事大的成分,“选妃宴上别的可能都是未知数,但在宴头上领舞的一定是太子内定好的人选。”

    呵——咳咳咳

    赵庆一口水带着几颗饭粒呛在喉咙里,为了防止引起邻坐的侧顾,将头埋在交叠的手臂里,咳了一阵才稍有好转。

    “也就是说……”

    “没错,”李民章抢过话头,“早在太子还未纳妃时就有传闻说太子有龙阳之好。没想到这个屁终究是没有没有憋住,还放得那么响亮。”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明明可以偷偷圈养,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此事,与太子而言没有一点好处,何必呢。”

    “也许太子本意根本不在此呢。”

    “不在此?”

    “你应该也知道吧,太子近几年政绩不错。”

    赵庆点头。

    酒肆茶楼多能听到谈论政事的。太子近年着手民生,减征田税、入狱加审、增恩补科……,这一系列动作下来,朝内鲜少有人反对,朝外百姓更是喜闻乐见,不受赞誉也难。

    可这两者之间能有什么关系。

    “太子在朝中形象谦和,与大臣交好。但一个储君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党羽。”

    “这是在铲除异己?!”

    一语点醒梦中人,赵庆恍然大悟。

    “你是不是嫌自己脖梗子太结实了,想试试铡刀快不快?”

    “抱歉,抱歉。”

    赵庆一时激动不自觉地就拔高了音量。

    当朝皇帝对于朋党的处理相当果断,隔了三年五载就会磋一磋朝中势力,轻则贬官重则流放。周围都是朝廷大臣难防小人高密,谈论这种事不但不隐晦些,还有高谈阔论的架势,简直不知死活。

    赵庆打量一圈,好在乐声谈话声中没有人在意两人的谈话。

    首座上太子妃和卫良娣邻席位而坐,如隔冰垒。对上王珠柰的目光,倏然收回,默视杂乱地沉在杯底的茶叶。

    “也就是说太子有龙阳之好根本就是误传。”

    “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可就算如此,他又何必败坏自己的名声惹得皇帝不高兴。”

    太子身边衷心之人不在少数,自有人愿意当清君侧的心腹。

    这种稀奇事传播速度最快,皇室对子嗣看中,就算太子已育有一子也不会允许有这样一个太子,必然有不少弹劾太子的谏章会在明天出现在司礼监中。

    “要是皇帝没有怒而离席才是败笔,戏要做就要做全做绝了,不然我们这些看戏的人怎么看得明白自己的立场,”李民章拈转酒杯,看到杯中的漩涡有些玩味地笑道,“不是太子亲自做局,又怎么让朝臣入局呢。”

    朝廷上闹得再大也无关钦天监什么事,就是不知道朝中风平浪静那么多年了,这群老狐狸功力还有几成。

    “徒弟仍有一事不明。”

    “说。”

    “太子稳稳当当继位不好吗,非要将自己逼入绝境。”

    “今日我尚且有些兴致不妨与你说道说道,有些事情还是你自己悟出来的看得通透。”

    “是。”

    收为徒后,李民章对他的没有什么管束,更没有任何限制,每每想找师父套近乎总被门童以各种事由拒绝。

    这一席话,分明是话中有话,赵庆心领神会。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只是不表现在明面上。

    如若看不清党流,坐上了高位更是容易受蒙蔽,难保不会反被利用。

    要等到继位再肃清朝臣,手段必定要狠辣,否则难以根治。朝廷洗牌,重新提拔培养费心费力,得不偿失。

    我看太子早就有心布局,没想到五公主也与我所想不谋而合。这屁还真是又响又臭。”

    酒杯落在桌上,如同惊堂木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