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赋植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是日,光远将军批过从前方送来的信件,站在池子前喂鱼。

    池子里新晋的凤鱼是专程命人在秋湖大会上挑的,养了几天便也就适应了池子中的环境。

    秋湖大会,他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亲自去过了,秋湖鱼会,便也顺带着错过多场。

    每年秋湖鱼会上,各地鱼商汇集,在秋湖中圈出半片水池来,再划成小片,将成百上千的鱼苗放入其中。

    各地最新选育出的金鱼品种也会作为魁品着重展出。光远将军池子里的这条凤鱼便是这届秋湖大会最为炙手可热的存在。

    凤鱼短身长尾,黑纱盖雪,游动间尾鳍如裙裾般飘散,荡荡悠悠,似是墨迹在水中晕开。

    吱呀——

    “皇上万岁。”

    见到来人,光远将军放下手中盛饲料的小瓢,躬身行礼。

    “光远,私下见面不必客套,”王寒阳转身关上大门,“朕今日来是有要事相商的。”

    光远将军排行第九,没有名,取的字便是光远。

    皇室男子足了六岁才赐名,从光远六岁起,老皇帝一直缠绵病榻。国事尚且焦头烂额,母妃难产而死,过继到哪个娘娘名下都没有着落,便也轮不到起名的事。

    老皇帝传位给王寒阳之后,长兄如父,应该由王寒阳命人查取名字,但新皇登基,又是一大堆的麻烦事。加之光远本就,是得过且过的性子,就没提取名一事。

    直到舅舅接他到西堂关戍边,才发现堂堂皇子,没有名字的事,便就直接以字代名了。

    “西堂关粮草充足,将士们随时准备应战,虽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大旱,形势依然利于我方……”

    光远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近期西堂关之事说了个大概,话到一半却被打断。

    “西境交由你打理朕是放心的,此来为的不是这个。”

    “那皇兄所为何事?”

    “你年纪也不小了,到现在连一房妾室都没有纳过,百官皆知你婚事无人张罗,明里暗里想让朕牵线。”

    最近,在朝中大臣眼中,光远将军像是镶了钻似的。

    西堂关虽地处边塞,但相较于其他几处关外苦寒之地好上太多,谈不上让府里明珠受累。

    此次西征,朝中谁人不知局势一边倒。若是在出征前就将自家女儿塞到明阳王身边,等他载誉而归,连带着亲家升迁可不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这几天王寒阳的奏案上,时常出关于此时的“不情之请”。

    奏章在交由皇帝之前由枢密院先行批阅,在最为重要的奏章中都出现多次,朝廷官员对此的狂热程度可见一斑。

    “皇上居然亲自来,看来是已经有人选了。”

    “人选是没有的,朕只是让枢密院整理出奏章上所有提到有意结亲的官员名单。”

    说罢,王寒阳拿出一本折子,交由光远将军。

    折子总长近两米,其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官员品阶,女子年龄,甚至个别还有生辰八字。从折子中掉出一片纸笺,打着转儿飘落到地上。

    光远拾起纸笺,其上字迹娟秀玲珑,大抵是表达对于光远将军的爱慕,希望能跟随军西行。

    当看到落款的时候,光远愣了一下。

    周莺莺,周首辅之女,皇城里出了名的心高气傲,名言是“若非王侯将相嫡妻职位,旁的一概不做考量。”

    说来她也是有倨傲的资本,不论是身材相貌还是家世门第,具是皇城中顶尖的。

    但问题是,这姑娘抽的什么风,纸笺里写得极卑微,甚至有“哪怕纳做妾室,也愿意追随。”之类。

    “这周首辅之女……”

    光远眉头拧巴得快成包子褶了。

    “纸笺上的内容,朕也大致看过了。周首辅是三朝元老,鲜少求朕,他年事已高最是操心儿女婚事,周姑娘也只是希望能一同去西堂关。

    你看是否方便带上,若是看得上,娶了也是良配,若是看不上也好断了这姑娘念想。”

    “实不相瞒,臣正妻之位已有人选,此去西堂关,再回来便要明媒正娶回府。”

    “西堂关哪家的女子?”

    王寒阳挑眉,眼中透露出几分兴味,但很快,这份兴味就开始复杂起来。

    “皇城中多少大家闺秀你看不上,怎么……怎么就……”和王珠柰如出一辙的反应,“不行,周家姑娘你这次说什么都得带去。”

    “好。”

    光远将军的反应完全出乎王寒阳的意料。

    本以为两人会就这件事理论几句,没想到光远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明明刚才还在极力维护西堂关那位医女,非此女不娶,居然愿意带周家女去西堂关。

    沉默良久,光远幽幽开口。

    “很疑惑为什么我会这么爽快地答应是吗?”抄起棉网抄轻缓地撇去水中的浮藻,“各取所需罢了。”

    皇室一举一动,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年近三十还独身一人确实引人注目。如若此去班师回朝时带回一个家世低微的女子做妻,定然会有官员因此找他麻烦。

    让周莺莺跟着去西堂关,回来时便是最好的挡箭牌。只要他把民间那些谣传坐实,照理说也没有什么官员会把府中女眷往他身边推。

    至于此事弄巧成拙,那就是后话了。

    “朕虽为长兄,但你如今也有决断的能力了,至于娶哪家姑娘,应当由你自己决定,”王寒阳倚到竹凳的靠背上,发出稀碎的咔哒声,“朕也不曾见过这位医女,你当真心意已决务必让朕见见她。如若这位姑娘秀外慧中,只是曾遇人不淑,朕也绝不会棒打鸳鸯。”

    “你我皆知,皇室中多有身不由己。要是不把那些老顽固的念头打消了,恐怕再无宁日。”

    “你有决断就好。”

    身后恭送声王寒阳并没有在意,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不用送行,踱步走出院子,心中感慨万千。

    后宫之中,具是朝臣家中女眷,当年初掌皇位,不知道如何推辞,想着笼络众臣,也就娶回宫里,再后悔时便也没有什么余地了。

    现如今后宫各方势力割据,兄弟几人,小聚时常常戏称为小朝堂。好在皇后从他还是皇子时就一直跟随着,两人同甘共苦,感情深厚。不然前有大朝堂后有小朝堂,不得把人活生生逼疯了。

    也正因为感同身受,一直以来他都会将官员的各种结亲家型号自动忽略。

    这是王寒阳头一次与光远提娶妻的事,此前他也不曾过问。

    死了丈夫还带着孩子的女子虽说难以接受了些,但就算如此,也好过政治联姻,况且老九不需要这样的联姻。

    可能作为皇帝有些意气用事,但作为兄长,这是王寒阳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