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了还当啥好人 » 第31章 热线电话

第31章 热线电话

    中午1点,良江日报社。

    社会新闻部杨主任在一楼食堂吃过三两臊子面,回到办公室。

    记者一般下午两点后才回来写稿,此时的办公室就他一人,他打算抓住这段清净时间,在沙发上午休半小时,然后开始看稿。

    屁股刚挨到沙发,隔壁体育部主任带着一股旋风冲进来。

    “老杨,快来看电视,大新闻!”

    杨主任带着朦胧的睡意,被拽到体育部办公室。

    办公室靠墙角放着一台松下14寸黑白电视机,这是报社配给体育部盯赛事的办公工具。屏幕上播放的是良江市电视台的王牌栏目“新闻对对碰”。

    扫一眼屏幕,杨主任不禁使劲揉揉眼,心说不可能吧。

    主持人:“马厂长,你卖‘猜猜卡’的目的是什么?”

    马翠花(满脸庄严):“我想将买卡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建一所希望小学,我们再穷不能穷教育。”

    主持人:“马厂长真是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谢谢你的善举,接下来观众关心的是,‘猜猜卡’活动的核心人物,良江中学高一(5)班的秦奋同学,下面有请。

    秦奋上台,对镜头鞠躬,笑容满面。

    主持人:秦奋同学第一次面对镜头,表现如此稳重沉着,真的是难得呀,请问你今年多大了?

    秦奋(一脸轻松):虚岁17。

    主持人一脸惊讶:可是你打赌40天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80篇文章,这个成绩可不是17岁的花季少年能做到的,连我这个年纪都做不到。

    秦奋安慰主持人:术业有专攻,你是主持电视节目的,不是写文章的,做不到很正常,不用自责。

    主持人瞪大眼睛:哎哟,厉害啊,那你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说说,你怎么能做到呢?

    秦奋: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后生多可畏,何况良江中学百年名校,比我出名的人才多的是,我那点文字根本拿不出手,所以完成打赌目标应该很轻松。

    ……

    杨主任的眉毛慢慢竖起来,眉心皱成“川”字。

    体育部主任以为杨主任难受,因为他知道社会新闻部在做这个报道,最近版面上突然不见了,现在看来,选题可能因不可抗因素中止,最后被电视台捡了果实。这种事已是见惯不怪。

    “算了,老杨,选题多着呢。”体育部主任见杨主任脸色不大好,安慰道。

    杨主任转身回到社会新闻部,他很想解释的,但张张口还是算了,和马翠花斗的事摆不到桌面上啊。

    发行处禁止报亭售卖“猜猜卡”,但马翠花改成“买卡送鸡蛋”,还提高给报贩子的分成,利益诱使之下,报贩子便找家里人或亲戚出面,在报亭旁叫卖“猜猜卡”,一招化解发行处的进攻于无形。

    更尴尬的是,鸡蛋比报纸实惠,因为“买卡送鸡蛋”活动,“猜猜卡”卖得更好了,报纸销量反倒下降,渠道封杀失败,发行处长为此嘲讽新闻干不过鸡蛋。

    社会新闻部决定新闻封杀,不采写马翠花的新闻,甚至秦奋打赌的事后续不再跟踪,还跟准备联动的市电视台跑民生的记者打了招呼。

    现在看来,新闻封杀失败,一番围追堵截,却把对手赶到“新闻对对碰”,影响更大了。

    “新闻对对碰”是良江市电视台的一档王牌收视栏目,没有纯新闻资讯的“硬”,新闻当事人面对镜头,接受主持人PK,带有一定娱乐性,又紧跟当下潮流资讯,新鲜接地气,很受看腻了领导开会的观众欢迎。

    想想刚才电视屏幕上马翠花和秦奋的样子,杨主任太阳穴上的青筋隐隐跳动。

    他想不明白的是,马翠花能调动市电视台,她应该没有这个资源。

    拿起电话,给市电视台的一个朋友拨过去。挂断电话后,杨主任哭笑不得。

    市电视台的朋友说,他们本来想和报社一起封杀马翠花,但人家甩出8千元广告费,加上某个领导的关系,硬是敲开“新闻对对碰”演播室大门。

    广告费不是重点,重点是某个领导的关系。杨主任想起马翠花是新晋优秀企业家,在一次全市大会上发过言,和某位领导认识,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也就是说,新闻封杀这条路彻底走不通了。

    想到这里,杨主任马上去找分管副总汇报。

    汇报完回到社会新闻部办公室,见爱将铁牛坐在热线电话旁,一脸沮丧,身旁采访纪录本摊开,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字。

    “杨主任,刚才有热线电话打进来,问为什么‘天才少年’的连续报道不写了。”

    “不用理。”杨主任没觉得有啥了不起,报社的笔掌握在编委手里,个把读者的意见不值一提,副总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我接了5个这样的热线电话,都是看过电视台‘新闻对对碰’,情绪很激动,还指名道姓要找你。”铁牛将骂人优化成“情绪激动”。

    “哦?”杨主任的眉心又皱成“川”字。

    这时热线电话又响了,铁牛接起,5秒后捂住话筒,小声对杨主任说:“是找你的。”

    杨主任接过话筒。“我姓杨,负责社会新闻部……”

    话筒里一个自称某公司看门大爷狂暴的声音打断了他:“杨主任是吧,为什么那个‘天才少年’的报道没有了,是哪个龟儿子干的,你告诉我!”

    “这个……”杨主任面露难色。

    “杨主任你有难处,我知道了,你帮我告诉那个王八蛋,我就喜欢看‘天才少年’的报道,那些什么开会、马路鼓包、烧腊肉少二两的新闻,都是些鸡毛蒜皮,没意思,要是这个报道半拉子,明年的报纸不订了!”

    大爷挂断电话,杨主任额头沁出一层密密的汗珠。

    还未擦完额头的汗,新的热线电话又打进来,这次是市肉联厂一位年轻办公文员,说话没有看门大爷的狂暴,听着彬彬有礼,细品却是钝刀割肉,想法和大爷一致,想看“天才少年”的连续报道。

    热线电话连接着市肉联厂马路对面茶馆的一部公用电话,手拿话筒的年轻办公文员足足打了4分钟,才挂断打给报社的热线电话,满脸得意地对身边的一个少年说:“晓波,刚才我说的怎么样?”

    邓晓波竖起大拇指:“哥,你说的太棒了,这是一点小意思。”塞给他50元钱。

    推辞一番,文员收下“小意思”,和邓晓波挥手告别。

    邓晓波走进茶馆。

    在一张正对电视的茶桌旁,坐着秦奋。他一边喝茶,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物世界》。

    熟悉的配音响起: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交配的季节。公海龟趴在了母海龟的身上,发出了酣畅的声音!”

    邓晓波瞄一眼电视,心说这有啥好看的。

    “秦哥,打个电话骂骂他们,真能让报社再报道你?”

    秦奋喝一口茶水,把目光从忙碌的公海龟身上移开。“有七八成把握,如果那面锦旗,马老板派人成功送到,把握会上升到十成。”

    今天打爆良江日报社会新闻部热线电话的事,都是秦奋一手策划的。

    他和邓晓波找了两个人打电话,剩下的12人由马翠花去找,她有道上的关系,这种事做起来应该很轻松。

    由于报社对打进的热线电话要求必须是真实具体的人和地址,必要时还会回访,秦奋对“热心读者”的要求,必须是可靠的熟人,每个人完成任务可得50元,这笔钱足够加强他们的忠诚度。

    参加“新闻对对碰”栏目,他只利用了一点点吴明远的关系,准确地说只是让老吴打了一个电话,但没有那8千块钱的广告费,老吴的电话也没用,电视台有自己的经营价值观。

    老吴的电话加上广告费,马翠花给人感觉就是有钱有势,不是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惟其如此,良江日报才不敢随意封杀。

    热线电话被打爆,以及“新闻对对碰”的播出,会让良江日报社会新闻部感到自己封杀行为的愚蠢,秦奋暗中安排的送锦旗活动,则会进一步加深社会新闻部这一感觉。

    喝完茶后一小时,按秦奋预定的时间,一位热心的大妈扛着锦旗走进良江日报社会新闻部。

    此时正是全体记者回办公室写稿的时间,这面写着“铁肩担道任,妙手著文章”的锦旗,让大家纷纷围过来。

    铁牛和杨主任相视一眼,激动的心想到一起:新闻封杀太不应该了。

    杨主任扛着锦旗去向分管副总汇报,10分钟后回到部里,向铁牛宣布:重启“天才少年”连续报道。

    “领导安排了,把今天热线电话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读者反馈,题目暂定《本报‘天才少年’连续报道反响强烈,热心读者锦旗送上门》。”杨主任看一眼挂在身旁的锦旗,眼里泪光闪闪,忍不住伸手整理一下金色的流苏。

    “再下一篇,小铁你去采访市作协主席,借专家的口分析秦奋打赌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写特写。”

    铁牛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着,心说看来新闻报道终究是要讲质量的,今天读者打爆热线电话和送锦旗,就是对自己的充分认可。

    一种使命感和神圣感从胸中升起,直冲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