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弥雅王 » 084 寻隐士

084 寻隐士

    颇超雄末和沫藏和册将进贡之物送往西平府后,德明随即派使者前往大宋。

    听说,大宋最近发生了几件让人瞠目结舌的怪事。

    先是长安有一个巨型古冢坍塌,挖出了一个四足方状的古铜鼎,鼎上刻的十六字铭文却堪为天书,无人能识。这鼎向来是立国重器,寓意三足鼎立,四海归一,这对大宋朝廷来说自然是大喜事。

    接着某日午后,一个原本流配岭南的中年道士逃回京城,他不仅不躲,还冒死挝登闻鼓。

    京官审问后发现,之前的审判毫无差错,“普通道人看八字、解关、占卜、罗天大蘸以及道符安神的本事你一样都不会,还自称道人,你还作何辩解?”

    “解关、占卜只是些雕虫小技,我会炼金!”

    京官见他行为举止疯癫乖张,竟然口出狂言,说自己会炼金,“你说你会像安期生和魏伯阳一样的炼金术?”

    “他们是炼丹药,我是炼黄金!”

    话语一出,衙堂喧哗,京官敲着惊堂木,“空口无凭,除非你能展示一二。”

    “炼金非同小可,非真龙天子不能镇压其力。”

    “你是说,要在官家面前你才能展示你的炼金术?”

    “正是!”

    京官觉得好笑,一个逃亡道士,竟然妄想面见圣上,可是一番打量之下,见他满头白发,颇有些仙风道骨,如今官家又遍寻奇人异士,所以不敢擅自做决定,只好上报朝廷。

    哪知,官家还真破天荒的同意见那道人,而那道人一见到官家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般五体匍匐在地,平时的张狂样全无,“贫道此生有幸一见人皇赵玄朗,死也足以,死也足矣。”

    官家听闻大喜,道,“朕昨晚梦见玉皇令赵氏之族总治下界,之前让先祖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赐朕天书,想必这天尊便是赵玄朗?”

    “圣上是乃天尊化身。”

    满朝官员一听都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但也不好发表什么言论。他们当然知道赵玄朗是道家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大赤天太清宫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大弟子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这道人说官家乃天尊化身,也不知是溜须拍马还是打胡乱说。

    官家则不再纠结真伪,问道,“你能炼金?”

    “贫道年少时在江淮做生意,有幸得一老道教我炼金术,而且他老人家嘱咐贫道一定要见到真龙天子才能显露此本领。”

    “哦,尊师名讳?”

    “复姓贺兰道号栖真!”

    一听贺兰栖真,朝堂上又是一片哗然,官家捋捋美髯须,感叹道,“不瞒你说!朕曾与贺兰先生在礠州西山有过一面之缘。”

    那道人倒不惊讶,“师父像候鸟一样,常年往返南北!不过,三年前已经羽化飞仙了!”

    官家听后一阵唏嘘,那道人突然神情恳切道,“贫道愿以药金银献上,以助国费。”

    官家大喜,认为他既然是贺兰道长的弟子,那必定是法力高强,想当年他请贺兰真人来京却被拒,如今他的弟子倒是主动来投,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特意差人在宫中腾出一片地方给道人炼金,据说那道人还真的炼出了金子,光为景灵宫的建成庆典就进献了黄金肆仟玖佰两,白银壹万贰仟柒佰肆拾两。他还用铁烧出了鸦嘴金,官家用烧出的鸭嘴金做了几百个金龟金牌,赏赐近臣和天下各州、府、军、监。据说,那金龟往往会夜中出游,灼灼生光。

    但是这道士到底是如何点石成金的,却一直是个谜。

    因为他烧金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官家每每给他派助手他都婉拒,助手只能在隔壁房间鼓风煽火,对炼金过程一无所知。有人特意偷听他在房间里的一举一动,只听那道人念过一句咒语,什么‘一就是全,全就是一’。

    可他越是神秘,人们往往越是好奇,也因此有了许多穿凿附会之说。有人说,道人烧金时先要杀一堆毒蛇,埋在庭院,用米泔水浇灌,让它生出菌来合药。可也有人说,他是悬羊头卖狗肉,孔子语盗跖行,坏先人规范堵后人正道。

    官家也问过他,“大家说你并不会炼金之术,而是有人互通款曲。”

    哪知那道人并不惊奇,淡定道,“万物相通互相流转,汞银阴水、铜金阳火可以互相转换。无中可以生有,有中也可以生无,如果有人给我送来金块,这也是一种获得的方式。从无到有,谁能确定它一定就是凭空生成的方式?就像从黑到白,不是把黑抹掉,而只需要点一把火。石头成金,是一种平凡到不平凡的历程,凡人能成为不凡,石头为什么不能成金?”

    这一番话怼得官家无话可说。

    虽然朝中仍有人对这道人心存疑虑,可不管他们怎么说,官家却早已下定了决心去做一件他早就想做的事,那就是出巡亳州太清宫。其实,官家早有此意,可是皇城西北面的玉清昭应宫还在建造之中,民役不济,已经将三司的空船都调拨用了,如果他冒然出巡,叠重的花销难免会引民非议。

    “朕原本怕这一动身花费太大劳民伤财,这下好了,有了这位点铁为金的道人,再也不用顾虑花费的问题了。”

    众人目目相对,眼里像是有万般悸动,可表面却又缄默不言。

    “官家,听说亳州一带盗贼横行,官家万金之躯,还望三思。”有人率先打破了这沉默。

    王钦若却不同意了,“这有何难,亳州有盗贼,我们先派人过去把盗贼捉住不就行了!”

    他自小就崇信道教,还在道教圣地宜春的湖岗寺和奉新华林书院读过书,对于官家出巡太清宫,他是双手双脚赞成。

    “爱卿言之有理。”

    官家环顾左右,见宰相王旦也没有反对,便看着一个身材伟岸的中年人道,“李卿家,朕授你为亳州通判,查访盗贼事宜!”

    “臣领命!”

    这时,王旦却突然开口了,“官家,益州知府凌策奏请拆除前蜀王建的永陵陵庙,用以重修玉局化。”

    官家暗暗舒了一口气,“准,但注意不妨农时,不劳民用!”

    王旦收笏退下,官家想去上清宫他怎会不知,只是那点铁成金的道人是真是假却不得而知,可他有时也莫名相信那些修行人,譬如前些时日京都天花盛行,他怕自己的爱子感染,便请了峨眉山的神尼为之种痘,据说她种痘之人便一生不会染上天花。

    这时,一头戴扁黑帽的宫人从侧殿悄悄进来,旁边的内侍与他接头后到官家身边小声提醒道,“官家,他到了!”

    官家眼里闪过一丝光亮,眼神授意内侍,那内侍连忙正身宣道,“退朝!”

    退朝后,官家一边吩咐内侍,“快请他到文德殿来!”一边驾辇也不乘,健步如飞往文德殿赶去。

    原来,这些年来官家遍寻天下隐士,力求野无遗贤。有人说杞县有个叫杨朴的隐士,自称东里野民,诗才甚佳,据说他写过一首《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官家觉得诗才倒是平平,可是又听说他常常骑驴往来于郑圃,每每想要作诗的时候就匍匐在草丛中一动不动苦思冥想,灵光乍现后又会突然从草丛中跳出来,往往把过路的行人吓一大跳。官家觉得这人挺有意思,于是便派人去请其出山。

    隐士自古便有,魏晋时成风,到了唐时,大多的隐逸就非真隐逸了,而是为了终南捷径。可终南捷径也如悬崖栈道,能过去的也是少数,所以也有人等待无果后走出了这个迷梦。

    到了大宋,如今的隐士已屈指可数,那位‘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的蜀地隐士魏野也在前宰相寇准被贬后主动出山,毛遂自荐,自谑‘半生半熟未相谙’。

    当得知官家亲自派人来请,这位东里野民受宠若惊之余却连连拒绝,“告诉皇帝,我不过是野夫村民,我已经不写诗了!”

    去请他的人着急了,“怎么能说不写就不写?”

    心想你不写也要等到见了官家之后吧。

    东里野民道,“怎么不能?敝人弃笔砚已久。”

    来人怕回宫无法交差,于是执意把他领回京,“就算你不写了,也请跟我回京,不然我不仅官职不保,项上人头也得搬家!”

    东里野民执拗不过,便答应随他进京,可一路上行为乖张怪戾,除了吃喝拉撒,不洗不梳,到了京城时,已是满身污垢,满头乱发。同行的人也不敢多管,心想他这副样态倒是真的像野民了。

    一入宫门,就见白石台基高高的隆起,雕甍画栋、峻桷层橼精雕细琢,朱红斗拱、红墙璃瓦在晨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他们在宫殿里穿梭,已经不知过了多少个宫门多少朱栏彩槛才到了文德殿。只见檐栏上沙鸥彩鹬栩栩如生,就连殿外的假山里都焚着香,烟云出岫,如在云端。

    东里野民被这番景象来回包裹,已经云里雾里了,见到了官家也不似之前想象的那般忐忑。

    官家见到东里野民先是一愣,略微皱了皱鼻头,但随即又觉得他不卑不亢、气质非凡,于是满心欢喜道,“朕听说先生自成一家之言,诗名远扬!堪比南朝茅山之陶弘景,晋代浔阳之陶渊明。”

    “我一东里野民,哪里会做什么诗!”

    官家自知隐士脾气,不多做计较,继续问道,“听说先生的友人个个会作诗,送你上京时,可有赠诗?”

    “友人没有!拙荆倒是写了一首!”

    “哦?可否念来听听?”

    他摇头晃脑道,“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哈哈哈、哈哈哈!”

    官家大笑起来,好久没有这样肆意而会心的笑了,但笑着笑着,随之而来的是一丝无奈,人各有志,他也不再强求,“先生,喝了这杯送别酒罢!”

    东里野民不敢相信,他如此这番,官家竟全然不计较,也不说他欺世盗名,也不说他惺惺作态,而且还赠酒放他归还。即便心里翻江倒海,可他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喝了酒就准备离开皇宫。

    离开皇宫的时候,有宫里人悄悄问东里野民,“你怎么这么傻呀?官家给你高官厚禄你不要,你以为回去做个隐士就能除却人世间的烦恼吗?人啊,不融入当今这个尘世,就要被这个尘世所抛弃了!”

    东里野民哈哈大笑,“我只要还能选择,就说明不是无能为力,做个隐士是不能说完全没有烦恼,可是对于我这种不适合做官的人来说,做隐士比做官的烦恼会少一些,带给别人的烦恼也会少一些,更何况,我要是真正融入这个尘世,那我就是彻底地抛弃自己了!”

    世人都在找喜好之物,如无,岂不是无累?

    隐士不屑为官,有的人却毫不掩藏自己对为官的热爱与尽职,这边被授亳州通判的李迪果然不负所望,不到一个月就捉住了亳州一带的盗贼头目,官家这才放心开始计划亳州之行,命大臣丁谓为奉祀大臣,随他前去太清宫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