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疯狗 » 第十四章:春闱

第十四章:春闱

    春闱,又称会试。

    起于唐,完备于宋,兴于明。

    唐时,考四书五经、法律、数学、说文解字等多种科目;宋时,取消诗赋等,专考四书五经、时务策、政论;明时,考八股文章。

    八股文,其实是一种文体,如同议论文一样,只是议论的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之内,格式跟对联似的,长短、声调都有严格规定。

    总得来说,从唐到明,是从多样形式变成单一形式,从多种文体变成散文又变成议论文,从胡萝卜白萝卜乱炖变成二寸见圆、一尺见长的粗萝卜。

    直插读书人的脑门,把他们伺候的酸爽无比。

    酸爽之后进入圣贤状态,于是就更加克己复礼,存理灭欲。

    人呐,一松手就吹牛逼,一抓脖子就翻白眼,这样的高压之下,连吹出去的牛逼都显得没有想象力。

    “叔父,依我看呐,咱们酒楼的士子们出彩的不多,几乎都是平庸之辈,实在不值得拜访。唯有三人,堪堪入我眼而已。”

    “口气倒不小,是哪三人?”

    “余姚王守仁、钱塘于谦、琼山海瑞。”

    “这三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他们听了我的《地域科考论》,都无动于衷。其余士子,要么兴高采烈,要么愤怒咆哮,要么攀附于我,皆不值得交往。”

    “地域科考论?你写的,我怎么不知道。”

    “叔父,大明有云,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咱俩是江西人,未考就占了对半的录取率;像那王守仁、于谦是浙江人,不如咱们许多,且算百分之三十;至于海瑞,是琼州府人,蛮荒之地,不足百分之一矣,未考先输。”

    “歪门邪道!简直是歪门邪道!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想出这些么!”

    “叔父,你这种反应属于愤怒咆哮,看来您也不值得交往,侄子告辞。”

    “哎...等等,那三人又说了什么?”

    宋七正拿着一本《诗经》,在房间里踱步,滔滔不绝道:

    “叔父您出生于江西,您的老师告诉您只要刻苦读书,前程自然无忧,这是实话,因为您无论在奉新还是在京城,都有同乡铺路。”

    “举个例子,来京赶考的士子中多有家贫无财的,别说酒楼客栈,连一般的百姓民居都租住不起,因此就有了同乡贵胄们开的会馆,供这些士子们免费居住。”

    “而那海瑞,因琼州府是个录取率极低的地方,京城也就没有同乡贵胄,更别说会馆了,海瑞就只能住在状元酒楼的菜房之中,整日与后厨的大白菜为伴。”

    宋应星低头不语,沉默半晌,这才说道:

    “时有艰难,更该志存高远,挑灯苦读。”

    “是啊!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宋七正摇头晃脑说道:“我把自己的地域科考论告诉了他,谁知他说:我三十五岁才中举,自知高中希望不大,今年赶赴万里,只为在会试之上,献上《平黎策》一篇,以治黎人之乱。”

    宋应星眼里显出光彩,高兴道:

    “此乃君子所为,虽居江湖之远,亦有忧国之志,确实值得交往。”

    叔侄俩各在自己房间,读读书,聊聊天,日子不知不觉流逝。

    索菲亚公主偶尔也会过来,宋七正从她口中得知沈万三的伤势日渐好了,也就不做他想,全力投入到会试的准备工作中。

    ......

    此时是二月初九,正是天气渐暖,春风和煦之际。

    春闱,到了!

    此次春闱,参加考试的大约有4500人,录取大约300人,录取率6.667%。

    粗看起来,这个录取率很高,但考虑到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又每三年举办一次,“真实录取率”就比较残酷了。

    但事有正反,大明的大部分人不识字,举人们偶有家贫的,但基本都能温饱,又有读书的条件,先天比人强上一截,“真实录取率”又变得美好。

    海瑞就属于“但”这一种。

    相比王守仁的状元之子身份、于谦的工部主事之孙身份,海瑞家境悲惨的多。

    他四岁丧父,家里只靠几十亩薄田过活,好在母亲是个目光长远的,供他读书。

    “七正,你发什么呆呢!吃喝、衣服和笔墨纸砚都放你包袱里了,咱们赶紧去贡院吧。”

    宋应星拉着侄子就要走,宋七正却看了一眼楼下后厨方向,担忧说道:

    “叔父,您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海瑞么?我让您准备三份吃喝和衣服,就是想着送他一份。”

    宋应星却皱眉:

    “还是不了。七正,会试是读书人一生最大的事,丝毫都马虎不得,平时吃穿什么,考试的时候也吃穿什么,才最稳妥。那些吃喝衣服,本就极耐储存,不如等会试之后,再给他吧。”

    叔侄俩怀着忐忑心情到了明时坊贡院,搜身之后,到自己所在的号棚。

    宋七正熟练地生起炭火,又铺开笔墨纸砚,研磨好墨汁,等着开考。

    他看不见其他的考生,只是听见噼里啪啦各种响动,有木炭落地砸脚的,有点火烧着自己衣服的,还有承受不住压力大哭的,又有呜呼咿呀不停给自己打气的。

    巡绰官们脚步走过,声响就弱一阵,等他们走了,又是各种乱七八糟。

    宋七正心里暗笑,海瑞兄这时候倒是占便宜了,白嫖了炭火不说,心理素质也远胜那些五谷不分,五体不勤,手忙脚乱的举人们。

    过了一会儿,主考官宣布考试开始,又出了题目,士子们开始抓耳挠腮。

    第一场共三天,要写七篇文章,三篇写“四书”的,四篇写“五经”的,不急于一时,想一会儿。

    宋七正想好了写什么,正要动笔,有人走过来了,在他面前停下,却从怀里抽出一张写满娟秀小楷的纸,放在桌上,又小声说道:

    “是公主殿下派我来的,誊抄下来,可保大人高中。”

    什么情况!?

    宋七正眼睛瞪得贼大,懵了。

    首先蹦出来的是惊喜:她喜欢我,嘿嘿。

    然后蹦出来的是屈辱:我乃天才举人,何须旁门左道,她看不起我?

    最后蹦出来的是警惕:公主若想我高中,何须这样粗浅手段!

    彼时的大明科举,要论作弊手段,首推用文字狱“攻讦考官”,从而激怒皇帝。皇帝奖励闹事的士子,往往会把他们提拔成贡士。

    其次也可换卷、割卷或者漏题,最不济的买通同考官,像这种“夹带材料”,实在是最low的那种。

    说时迟那时快,宋七正直接抓住面前这人的手腕,杀猪般叫喊道:

    “主考官大人,杨士奇杨阁老派人过来,要我作弊!我宋七正,是那种人吗...嘛!”

    “你放开我!你放开我!”

    各个号棚里,又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了。

    其中一间,宋应星险些吐血,这个不省心的侄子,在贡院都能闹出事来!你就算要检举,挑个软茬不好么,不是,为什么非要提具体的名字啊。

    一位白发白须,身穿绯红官袍的老人赶过来了,宋七正赶紧将已经答好的娟秀小楷试卷呈上:

    “大人,就是这人,自称是杨阁老指派,说只要誊抄下来这些文章,就能保我高中。”

    那人扑腾一下跪拜下来,泪眼婆娑:

    “胡大人,这人胡说,明明是他夹带文章进来,意欲誊抄,被我发现,他竟突然抓住我,贼喊做贼。”

    宋七正不由冷笑:

    “若是我夹带文章进来,何不进来之前就背熟了,在考场上默写。你这等小人,不知为何种目的,不仅污蔑杨阁老清誉,说不得还要连累主考官大人和各位同考官大人,真是坏透了!”

    胡瀅看着宋七正,又看看地上跪着的人,刹那间就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心中不由得恼怒。

    你们斗法,偏偏选到我当主考官的时候......

    “来人,把这人带下去,送去刑部大牢,严加审问。”

    “宋七正,你先答题吧,此事我会禀告陛下,再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