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疯狗 » 第十五章:会试现场

第十五章:会试现场

    不过一场风波亭。

    宋七正不知道究竟是谁在害自己,也不想针对谁,干脆就挑了一个官职最大的杨士奇。

    杨士奇污泥烂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非得自证清白不可,顺便就把这起“莫须有”破了。

    至于会不会真的存在一种可能,这人就是公主殿下派来帮他的?

    或许吧,谁知道呢。

    赌,而已。

    “哎,真是受罪啊!”

    三天在难熬中一点点过去,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

    士子们不能离开考场,只休息了一个下午,第二场考试又马上开始。

    主考官发布考题,考生们需要写一篇论、一篇判语,一篇诏诰表。

    论,就是以考题为题目的议论文,题目虽然来自四书五经,但不必像第一场考试那样,写八股文章了。

    判语,主要是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的熟悉程度,其实就是对下级所呈文件的批语,例如“已阅,狗屁不通”之类的,武林外传的吕秀才应该能考的不错,毕竟他唯一熟悉的就是大明律了。

    诏诰表,其实就是公文,当官以后用得到,不论是给自己用,还是给上司用。沟通,从诏诰表开始,你好,我也好。

    而说起考试的题目,宋七正不得不吐槽几句。

    大明科考,长期面临着题目“入不敷出”的奇葩现象。

    究其原因,是因为科考考题皆要从四书五经中出,寻章摘句而已,又因为考试题目不能相同,饶是毛发旺盛的也给薅秃了,何况四书五经加起来也不过六十余万字,本来就秃。

    为了不重复,主考官们从最开始的摘抄出其中几个字,一句话,一小段,一直发展到一大段,几大段,几大章,最后恨不得直接把整本书直接作为题目。

    但还是不行。

    有问题,就要解决,大明的聪明人或许是在贤者时间,硬是找出了一个想象力爆棚的破解办法。

    抓阄!

    又称“截搭题”。

    正如“要断章取义”来自于“不要断章取义”一样,不是考题不够用么,那就不必顾忌一个句子原本的意思,从一本书中抓阄一样,随意挑出几个字,拼凑成一个题目即可。

    例如:“君夫人阳货欲”、“王速令出反”。

    主考官也真敢出,皇帝看了都既鸡动又鸡冻,随后大怒,廷仗了几个,但到底也无法可想,只能听之任之。

    宋七正称这种方法为“开心辞典”,四书五经起码包含了最常用的几千汉字,随意拼凑起来,短了就是“一句话冷笑话”,长了就是一部《西游记》啊。

    不过这是主考官们头疼的事。

    对宋七正来说,第二场考试反而不难,他的另一位伯父宋应升上任桐乡县令之后,境界大涨,针对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专门写信给他开了小灶,三天一小封,五天一大封。

    此刻答起题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真如开挂一般。

    答完了题,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很长时间,宋七正端坐在座位上,托腮发呆。

    “哼,我开了小灶,那个骄傲的王守仁,家里一定开了满汉全席吧!”

    当时他们第一次在酒楼见面,宋七正敲门拜访,王守仁打开房门,盯着他看了三秒,说道:

    “你不必开口。”

    宋七正有些莫名其妙,不由说道:

    “可我还什么都没说,你总不至于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

    “你已经什么都说了!”王守仁抱臂倚在门口,摇头晃脑道:“你半夜敲门,说明有事;姿态轻松,说明不急;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内心的得意。我猜,你大概在玩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恶作剧,幼稚且无聊的举动,我十四个月的时候就戒掉了。”

    王守仁说完,似乎还意有所指,又继续说道:

    “记住了,我叫王守仁!”

    “我父亲乃陛下日讲官,他说是你破了弑师案,所以我来看看,现在看来,不过侥幸而已。”

    这只骄傲的孔雀说完,哐当一声,又关上了房门。

    宋七正肚子里的地域科考论还没说,却吃了一个闭门羹,话到嘴边,硬是吐不出去,险些憋出内伤。

    好气啊!

    他无人倾诉,半夜敲开叔父房门,噼里啪啦说了一堆,终于舒服了。

    宋应星不舒服了。

    他幽怨地吐出一句:

    “我知道他的父亲,名叫王华,是我第一次参加会试时的状元,还入了翰林。”

    “哎,十八年前,我和王华一同参加春闱;十八年后,我竟又和王华的儿子一同参加春闱,还住在同一家酒楼......”

    半晌,他眼圈通红,吐出一句:

    “七正,我有点慌啊,这次不会重蹈上次的覆辙吧?”

    “......”

    宋七正还是第一次见到叔父如此崩溃的样子,这宿命感一样的嘲弄,怪不得叔父迷信起来了。

    他轻呼出一口气,右臂高高举起又陡然落下,像是加油鼓劲一样,说出了自己这辈子最中二的一句话:

    “叔父,你的侄子,我,会在殿试上,击败他!”

    ......

    又三天之后,志得意满的第二场考试结束,第三场考试开始。

    绝大部分人都松了一口气。

    相比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最不重要,相当于考试的附加题,基本不影响录取结果,随意答答就可以。

    第三场考的是“策问”,类似于前世的高考作文,主考官会给出一段材料,士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文章即可,不限文体,不限内容。

    而恰好,今年的策问题目概括起来就是:

    【堪舆万国,大明为中;通海畅贸,盛世如斯。然繁茂之家,不可不虑子孙后世;盛世之朝,不可不虑外敌内患。尧舜禹朝,尚有隐忧,诸士子可呈富国强兵之策。】

    宋七正看了,心里暗笑,这可真是拍马屁的高手。

    题目中,字字盛世,句句尧舜禹,士子们若是愣头愣脑地摆出大明诸多问题,还一一分析,怕是真心献给婊子,钱财呈于市井。

    都是这种题目,也难怪会试第三场不受重视。

    但也并非是“策问”的问题,自太祖开朝以来,大明素来重视“时务策问”,但却是在殿试的时候。

    殿试之时,皇帝也会出一道策问题目,如果考生在会试的时候就把看家本领拿出来,殿试之时未免抓瞎。

    “哎,于谦的一片真心,怕是要喂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