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老吴传 » 第36章 九剑

第36章 九剑

    流丹金霄一点芒,似乎就是天穹之下这一剑的风采。

    金翎破空,浮光掠影。

    老吴脱力昏昏欲睡,却也看到那天外之剑上凛冽的仙意。和自己三年养剑的那一剑不同,这一柄飞剑上的精气神已经浑圆如意,剑气锋锐而又自成一体,已然是人神的水准。

    人神者,仙也。

    凡夫俗子踏上仙途,是为修行;修行问道之后,褪凡脱俗,于凡人相比,已然为人神,便称仙人。仙人证道,探六合之奥妙,得运于天,立地成圣。

    老吴知道有人赶来。脱俗的剑意让老吴觉得来者的可靠,紧绷的心弦便也松开,脱力的疲惫感浓稠厚重,老吴便收敛了心神。

    老吴曾在徐家藏书阁中翻阅过诸多典籍,只为应证当初陈菁的一句“人族无神”。一番查阅之后,很快就得到了结果:道祖问道不周山,一朝顿悟,感天道无序,遂成神矣,自此道法缤纷,气象万千。

    这就至少说明,在人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神明,道祖的成神直接让人族中的道门诞生并兴起。其后的儒祖、佛祖更是拓宽了人族的修行体系。

    陈菁的成神,万陨山的经历,老吴总觉得虚幻飘渺,奇幻的不似记忆,像是坊间的童话。

    老吴没等多久,就听说北泽长城外妖魔异动的消息,同时各方世家领地上皆出现不少魔怪。老吴隐隐约约推断出陈菁的成神带,导致了这世间魔道规则的充盈。

    现在来看,老吴感觉此次田猎如此突然,也是受到了魔道规则活跃的影响。长城能阻一切敌,城墙上甚至附有七成国运,那可是人族伊始时四百万修士为防魔族自北冥南下而祭炼出的国之重器。所以老吴并不担心北域之外的魔动,只是境内妖魔横生,为祸世间,苦了这万千百姓。

    等到老吴再次睁眼,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老吴从床榻上坐起,内视一番,发现干涸的经脉已经重新充盈着真气,神识也恢复到了平时的程度。

    老吴打量周围,立即分辨出这是他们在荆门的居所,于是便走出房门。

    房前的院落中,有人在练剑。老吴有所察觉,于是便未曾出声打扰,惊鸿之处的嗡嗡剑鸣更是让老吴对舞剑之人肃然起敬。舞剑者粗布麻衣,却显得干净利落,青丝绾在脑后,衬得那面庞愈发白净,是个秀丽通透的女子,只是那眸中的剑气让人不敢直视。舞剑之时,浑圆自有真意,老吴立马意识到,这是位返璞归真的剑道高手,已经有了自己的意。

    长剑遥指,世间便静止了刹那,老吴似乎只能听见自己的心声,没有光,也没有风,世间便唯此一剑,再无他物。

    陈菁的剑,老吴也曾体会过,那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在今天舞剑的女子身上,老吴看到了什么才是剑道。

    剑者,当剔透无瑕。

    舞剑者收剑,她很早就察觉到了老吴,此时便取出一封书信,对老吴道:“剑宗陆璃,受徐超所请来此,托付书信一封。”

    “难怪有一颗无瑕剑心,原来她就是剑宗陆璃。”老吴心中暗道。老吴在徐家三年,虽足不出户,却对江湖中的消息有所耳闻,有好事者将年轻一辈中天资斐然的人物单独举出,称为九俊。众人深以为然,口口相传,老吴也因此知晓了这些同辈之中极为优异的存在。九俊之中,徐超名列第三。说起来,徐超修行两年半,便破了五镜,渡了三劫,在老吴外派之前又悟了刀意,欲以刀道入仙境,一时在徐家内风头无限。也就在那之前,徐超成了实至名归的世子。之后老吴他们便被下了封口令,不得透露世子修为。老吴自是守口如瓶,但老吴也隐隐听闻,徐家几支旁系对此极为不满。

    徐超第三,陆璃第二,排名第一的,似乎名为张淞。

    张淞此人的生平在老吴听来比徐超更加玄奇。

    康圣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另一儿曰:“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该儿改口,曰:“那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儿再辩曰:“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该儿大哭。

    康圣见另一儿聪慧如此,大喜,遂收为徒,逢人必曰:“吾徒张淞有大圣之资。”

    张淞学儒六年,入科举,第一,感到无趣,便说:“此非我道。”于是受到康圣引荐,在道门太清座下习道四年,注经《南华》,其中见解无不超凡入圣,太清掌教便说:“你已有道,何不破镜?”张淞依旧说:“此非我道。”于是又拜入佛门,修习三年,在一次菩萨的说法中辩得那菩萨哑口无言。张淞又说:“此小道耳,非我之道。”

    自那以后,张淞便游历江湖,至今也有两年半了。

    有人放言张淞沽名钓誉,可当张淞在一次游历时三招斩灭仙境的鬼道人后,那些人皆哑口无言。

    这是老吴听的比较靠谱的版本,更有甚者,说张淞单凭一指湮灭鬼道人后,说了一句:“那年我双手负后,不知何者方为对手。”

    老吴听后只觉得,这世上人与人之间差距,总有一些是无法弥补的。

    思绪如潮,老吴接过书信,收起来,对陆璃道:“昨日多谢出手。”

    陆璃点头致意,道:“陆璃游历四海,观剑天下,受徐世子之惠,于是便来这里走一趟,保你二人平安。不过我来时已成定局,倒是未帮上什么忙。”

    “陆仙子客气了。”老吴笑道,“话说徐世子如何知道我会遇到歹人?”

    陆璃抱剑倚墙,额角垂落下些许发丝,回答道:“徐家内部有人妄想夺嫡,便先从徐世子的羽翼动手。相较于你,他们想杀的是曹文,曹文才是徐家内徐世子的派系。”

    老吴一阵无语,自己在别人看来未免有些不济,但老吴并未追究,直接说道:“他们是谁?这么做,未免太有些明目张胆。家主不管管吗?”

    “徐家的事我不了解,徐世子也没有详说,但天罡道和地煞僧的出手,没有实在的证据,找不到与自家人之间的联系,就算徐家主也不敢在徐家内轻易追责。哎,昨日的那一剑,我在百里之外都能看到,那真是你出的剑?”少女平静的眸子忽然荡漾起来,一下子兴致盎然。

    “那是养剑术。”老吴想轻描淡写搪塞过去,可陆璃明显是剑道的行家,直接说:“养剑之术我也见过不少,宗内曾有弟子十年磨剑,最后也只不过跨了一个大境界。若是不方便说明缘由,可否借剑一观?陆璃观剑天下,就是想要观摩天下之剑。徐世子带我去见龙胆,条件就是此番护道。你若借剑一观,我便传你剑九。”

    修为差距如此,但陆璃并未强求。徐家锻造出身,龙胆剑又是徐家第一剑,难得陆璃会找到徐超观剑。老吴想了想,道:“若我敝帚自珍,不愿别人看我的剑呢?”

    “哈哈哈。”陆璃笑道,声音很清脆:“我还能杀了你不成?你若不借,我依旧传你剑九。你行剑走势颇有章法,可在剑意上欠缺巨大,我看着你都感觉着急。”

    老吴早闻剑宗剑三十六之名,传闻那是剑祖的证道之路,也是天下剑诀的源头,十二人剑,十二仙剑,十二神剑,剑法有限而剑意无穷,每个人用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江湖上也流传着前三剑的修炼之法:

    剑一,九死不悔;

    剑二,方圆不动;

    剑三,天网不漏。

    老吴记得当时自己看的困惑不已,四字修炼法,老吴实在看不出什么。这在那些剑道宗门看来,便是“没有剑根”,老吴便再也没有追求这从剑宗流传出的基础三剑。

    如今陆璃说要传他剑九,老吴如何不心动?徐家拥有的剑诀极为稀少,外面的剑诀都是那些宗门的不传之秘,剑宗的剑三广为流传,但他看不出修行之法。如今剑宗嫡传的剑九摆在眼前,老吴自然不会谢绝。

    于是老吴道:“多谢陆仙子厚爱。我的剑来自魔土,观之要格外小心。”说完便解下青丝剑,交给陆璃。

    陆璃接过青丝剑,将之抽出,寒芒反射出一片雪亮,待得剑气散去,才露出暗红的剑身。

    “啧啧,其中的魔意真乃平生所见。”陆璃看了一会,将青丝剑重新插入鞘中。老吴看见她护住眸子的剑气,已经在青丝剑的侵袭下红了大半,有了一种妖异的美。陆璃闭上眼睛,定了定神,再次睁开双眼时,依旧清澈明亮。

    老吴顿时松了一口气。青丝剑的来历,实话实说估计没人会信,说它来自魔土,这才显得名正言顺。

    魔土所在,长城之北。

    陆璃将剑归还,对老吴说:“这剑堪称魔兵,但并不凶戾,反而十分温和,真乃奇剑。非我主道,观之即可。”

    随之,陆璃取出一套书籍,对着老吴说:“这是一套《五年剑六,三年剑九》,是剑宗嫡传弟子的教本,上面还有我当初的笔记。剑宗的弟子,习得剑六便可出山,习得剑九便入内门,看你同为剑修,临大难而不惧,处生死而无畏,便将剑九传你。”

    交给老吴后,陆璃严肃地叮嘱:“内部资源,切忌外传。这套教案剑宗剑山上人手也就一份,不可交于他人,不可传于市井。”

    老吴有些疑惑,向陆璃问道:“那你就这样传给我,回去岂不要担责?”

    陆璃回答道:“剑三流于天下,剑六各处剑道宗门皆有收藏,直到剑九,都是剑宗默许外传的,只是剑七到剑九不可轻传。你以后若是想要后续的法门,只能去剑宗拜山了。天下剑修如流,这也是宗门愿意看到的。”

    “剑宗都是使用这种教案的吗?我看许多仙门用的都是传承。”老吴看着自己抱着的一大摞书,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感觉这些书与自己印象中的剑宗秘籍有些许落差。

    “剑宗之剑,千人千样。”陆璃颇为自豪,“没有固定形式之剑,一切都看个人感悟,师父只是领进门。”

    道谢过陆璃之后,老吴便捧着那一大摞教案,回到了自己的客房。曹文就歇息在隔壁,听到动静后便也来慰问一番。看老吴安然无恙,曹文便少了几分忧色:“我生怕你是动用了什么禁忌的术法,落下了什么病根。如今你无恙便好。徐家内部平日看似风平浪静,没想到夺嫡之争早已风起云涌。此番田猎结束,我们便回徐家,世子此时应急缺人手,否则也不会委托陆璃来此。”

    “话说我们回来之后,你可去探查吕府情况如何?”老吴问道,“看似是布局引诱你我出城,但我总觉得巧合太多,似乎是有许多事掺合一气,混淆视听。”

    “所以,我认为吕府之异,另有隐情。天罡道和地煞僧的截杀没必要牵连吕府大费周章,他们只需守株待兔即可。”

    曹文思考片刻,说:“不无道理,我再去吕府探查一番,问问吕素素吕父是否回心转意。可是,万一吕父是真心向佛,真想把女儿捐出去当佛女呢?”

    老吴一时无言,过了一会,才道:“我们要探查清楚,否则便是落妖魔下怀,寒百姓之心。”

    曹文看着老吴严肃的样子,顿时笑道:“看上吕府那小娘子了?难得见你这么认真。不过我提醒你一句,修仙者入得红尘,但不可深陷红尘。其中的度你得打量着。”

    老吴瞬间有些讪然,吞吐道:“没有这个意思……”

    “没有就好,道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的。”曹文也不再追问,出门远去。

    老曹文走后,老吴凝神静气,忽然,老吴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久未静心了?心的静与燥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功法上也说,静心是修行之基。老吴感觉自己的心境不宁,这可不是好征兆,更不利于修行。

    老吴运气打坐了一会,调整好状态,准备取出徐超的书信一观。徐超有事通知自己,传讯即可,用不着特地让陆璃将书信送来。

    果然,书信很厚,拆开封条,一页信纸和一封红笺出现在眼前。老吴先看看徐超想告诉自己什么,便展开信纸。浓厚的笔锋附带着锋锐的刀气,确是徐超亲笔无疑。老吴细细看去,随着目光的扫过,神情竟有些呆滞。

    徐超来信主要说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北冥起魔祸,冰天雪地化为魔域,朝廷的钦天监测算为魔灾,于是老天子下旨众圣抵长城以守籓蓠。可是神机宫卜算为应劫,世家众圣并不受命于天子,便有许多不去。徐圣没去,毕竟神机宫不受朝廷统辖,更为可信。

    一方为祸,万里为灾,天下为劫。神机宫卜得的结果震惊天下,但却削了朝廷的颜面,算是与夏老天子做对。尽管众圣对灾或劫都将信将疑,但肯去北泽长城的圣者只剩下那些朝廷自己的人。

    于是便有了第二件事:天子下旨,让众世家世子,包括神机宫少司命,来夏都朝圣进学。

    老吴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联:“哪是朝圣进学,分明是世子为质!难得徐家内部这么快就有人下手。世子为质,羽翼一除,夺嫡之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看来朝廷也是极为不满此次众圣抗旨,意欲铁鹰猎鹿!”

    第三件事,五域妖魔并起,道门百家几月来处理记录的邪祟妖祸数量翻了三倍,钦天监的预测已然证实,在北域一些偏远之地,那里已经是一片妖魔横行、肆无忌惮的景象。神机宫预测的真伪犹未可知,这也是世家众圣不敢去北泽长城的根本原因。

    如此隐秘的消息,怪不得徐超让陆璃亲自送一趟,生怕走漏风声。

    第四件事,却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徐超帮他说好了一门婚事。

    老吴有些震惊,却也接着往后看去。

    女方名列九俊,是赤练仙子虞安安。

    老吴目瞪口呆。

    那封红笺,便是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