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老吴传 » 第40章 蛛丝

第40章 蛛丝

    “你的景,是用什么看的?”

    清晨的林间是清爽的,老吴跟在离的身后,走这条离不知道走过多少遍的小路,前往东山的竹林。一路上,老吴都在思考陈菁的那句话。

    林鸟不知人的愁绪,无论是喜鹊报喜还是乌鸦报丧,都是凡人强行赋予它的含义。眼前的山水,无论是峻秀还是平平无奇,老吴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想从身边找出这个世界的破绽。

    可是直到眼睛酸疼,也只是徒劳。

    老吴笑了笑,眼前这番作为,倒有点像中域那些新儒学所宣扬的“格物”,却又落入佛家所说的“着相”。

    忽然,老吴眉头紧锁。

    “儒道!这个世界为何没听说过儒道?”

    儒学在老吴的记忆里,兴盛何止万年,与之对应的儒道更为显赫。那些穷苦百姓家的子弟如何踏上修行路?以武入道开销不菲,夜以继日地打磨气血也不是常人能熬下来的。唯有走儒道,进科举,文曲星光洗髓伐骨,才让那些人有了仙人之姿。所以中域也有传言说儒祖是成了神的,要不然哪有这等通天手段,福泽天下?

    “你在看什么?”离感觉到老吴似是在琢磨什么东西,但又不知所为何事。

    “除了这些树林,我什么都没看到。”老吴回答道。

    老吴思绪翻涌,同时跟着离沿着山路前行。不光是儒道,自己这些日子也没见过佛道。朝歌为一国之都,若是有佛寺自己这些日子不可能从未见识。这么明显的破绽,说明眼前的景象并不像一个困人的幻境,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幻境一般相由心生,场景布置皆与人的经历有关,不会与记忆相悖。但要说这是一方小世界,那也不对,因为这方世界实在是天高地迥,无边无际。

    已经到了离平日砍伐的竹林,叮嘱了老吴多粗的竹子可以砍,两人便拎起柴刀,绕着林地,瞅准合适的竹子,便一刀放倒,顺手削去枝干,放在一边,等着回来扎成一捆。

    老吴并没有带自己的剑,主要是由于那把和青丝一样的剑总给他一种“葬身于此”的感觉。老吴还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离为何如同凡人,也失去所有记忆呢?陆璃三劫已过,早就可以迈入仙境,修为比自己高的多,反而不像自己,在这片世界中保存了记忆与修为。

    老吴这些日子偶尔会感觉到自己似是模糊了过去,犹如行走在迷雾之中,只有刚走过的路上还留着一些草灰蛇线,却通向不知何处的远方。

    唯一确定的方向,是剑的方向,那把陈菁交与他的剑,自他意识到身边之剑的虚妄,便隐隐有了些许模糊的感应,玄而又玄,老吴也不明白什么道理。

    青丝剑有剑灵,老吴还记得当初陈菁召唤出的剑灵的模样,似与真人无二。只是自那以后,他便养剑三年,再也未与剑沟通过了。

    倒下的竹子似乎又能扎成一捆,老吴便停下步伐,开始收拾毛竹的枝干来。

    离去取水了,她说这山上有个泉眼,流下来一条山溪,就在这不远。

    将砍好的毛竹休整扎捆后,堆放整齐后,老吴用神念感知了一下离的位置。就在山上,确实不远,貌似在下山,而且有点急。

    老吴看向离的方向,不久之后,果然出现一个匆匆忙忙的人影,裤腿都沾了许多泥土。离看见老吴后,着急说道:“我在山上看见东边的尘土遮天蔽日,披甲的军队密密麻麻。走,赶快走。”

    老吴看向东边,树林挡住了视线,手中的柴刀并不能当做法器驱驰。老吴趴下来,将耳朵紧贴地面,听得并不细致。于是他顺手砍节竹筒,浅插入地再听,虽然模糊,却也能听出密密麻麻的雨点声。

    “回城怕是来不及。”老吴放开神识,近处没感应到什么人,看来暂时还是安全的。

    离也是被老吴忽然这一下弄的哭笑不得:“回什么城啊!若有敌情,城门早就被守军关死!我是来叫你往山上跑的,往山上跑或许能躲过这一劫。”

    老吴调转方向,向山上走去,离在前面带路,老吴背了一捆竹子。等离把老吴带到一个山洞时,混乱的马蹄声将林中的飞鸟尽数惊起。

    这座山不高,从离找的这个山洞到山脚也就两里地的功夫,这伙不知名的军队完全有可能摸上来。经历了上一次的教训过后,老吴完全不想和这个世界里陌生的兵士交手。

    山洞里有一张简易的竹桌和一张草席,离说这是她在这座山上歇脚的地方。

    听着远处轰隆隆的马蹄声,老吴顿时有些茫然,这还是他第一次碰到战场。以前在徐家也有去过北域的师兄,他们总会说起长城以北与魔族的交锋。他们会趁着冬日里风雪的掩护,出长城围剿规模较小的魔族部落。等魔族的部落联盟准备反击时,他们就退回长城。西域是佛国,东域隔东海,南域蛊妖横行不归朝廷,与中域仅一河之隔的北域因为魔族而有了唯一的战事。可这战事在十八万里的北泽长城面前,又显得无比可笑。

    -----------------

    中域北境东海城,徐家世子府。

    秋初已有了些许的凉意,虞安安刚从山海关回到东海,更是早有体会。她走到世子府门前,对守门的护院说道:“虞安安求见世子。”

    等候片刻,护院回到门前,道:“世子有请。”

    虞安安踏入府内,世子府的雕梁画栋,不似眉山的清淡寡素,象征着徐家的繁华鼎盛。

    她随着一个丫鬟走进世子府的书房,屋子里摆放的不是白璧玉器,就是名画墨宝,真是百看不厌。

    看见虞安安进来,徐超放下手中的玉简,开口便道:“刚从山海关回来,不回眉山准备你的婚事,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魔族恐有异动,世子令我写婚书方才从山海关放我回来,不来看看如何甘心?”虞安安笑道:“况且听闻世子将我婚书交予的那人在一次田猎之中消失在一处秘境,已有月余。我还要如何准备?”

    “人云亦云之言,你也当真?”徐超也笑了起来,“回去准备吧。眉山虞氏也应热闹一场,让邻近的王氏看看,不是吗?”

    虞安安错开徐超盯过来的眼神,问道:“倘若那个人真的遭遇不测了呢?”

    “一年之内,他会去眉山找你。你只需要穿好嫁衣。不要问那么多,眉山,还是离东海更近些。”徐超摩挲着玉简,朗声道:“送客!”

    虞安安走出世子府,老树上的一片黄叶受不了秋风的薄凉,飘飘荡荡落在地上。她必须从山海关退下,她若有闪失,眉山虞氏便也荡然无存,没人能在狼群环伺中守下家里的那份基业。

    她走到城外,驾起风云,她要和家里说一下婚事了。

    “观海,家里的长老和客卿都回来了吗?”徐超问向面前一人。

    徐观海是徐超的亲信,三年前被赐予徐姓。如今刚从山海关送完口令回来,因此如实回禀道:“依世子所言,化神以上修为者尽回。只是……”

    徐观海看了一眼徐超,小声道:“只是我不明白……”

    “无妨,因为我也不明白。”徐超说道,“这是老祖的口令,怕不是提前预见了魔族的什么动作。你再寻一批修为低的无用之人送往山海关,假装边防轮换,对外三缄其口,不要让外人察觉。”

    “属下听令。”徐观海不再多想,随即退下。

    “老祖是为了保存徐家实力吗?幽州北面的居庸关可没什么动静,估计老祖知道了一些朝廷不知道的情况。可是把人全都换下来,希望不要在山海关出现情况才好,否则出事后朝廷想查,还是瞒不住的。”徐超靠在椅子上,闭目思索,“吴雨那边的情况,暂且只能相信陆璃。曹文的描述语焉不详,荆门居然还有那样诡异的妖魔,希望林家能做好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