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丁老头 » 第二章 人生跌宕

第二章 人生跌宕

    听丁老头讲过,生下来时个子就大。

    三孩叫丁世少,就是生下来一只右耳缺一个口。论个头又小了丁老头一点点。你看这一小一大一小的,进进出出地,好像要给世人一个平衡似的。

    为什么几近不论前后时间和场次的都对其家庭成员先啰嗦一番呢?原因是咱们主要讲的是丁老头,而他身边也就这么几个近人;免不了的需牵说到他们。当然了,还是要有一些社会上的人物,容轮次着再陪说现描他们;要不也组成不了一个小的社会圈子,又怎能反映以丁老头为主的人物故事呢。

    兴公的年代,因为丁老头的憨实,认死理的性格;别看其貌不扬,但还是被他所在生产队的大队长给看上了,心蓄着要用了他的这一特点,去出一些一成不变的死力活;硬是坚持着引导大家选丁老头做了副队长,几乎专干每天一上午、一下午的要敲响被从供销社废品收购处赊来的一个废旧的大炮弹弹头,咱也说不上来是什么炮弹,反正粗细有碗口粗,钢性好,用起来响亮、清脆也传的声远;连带着丁老头自己小钢炮的发声特点,去吆喝着队里的人们好按时的出工干活呢。

    大队长咋想没有别人比他干这个差更合适了,这也叫人尽其才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啊。

    大队长肯定有这个能力,一般都是村里的能人,更或还有上面有些亲戚也在干着公事呢,谁要不服从,那就是自己找不如意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连着三响,连着三次,稍以停顿,重复三次;可以说在这一个小生产队按住域划分下来,都在这百十米的一条街前后左右住着;没有人说能听不见的,再加上丁老头的吆喝声,“出工了,出工了,无故不出者可是要挨批的”,在街上也走着吆喝着,早把习惯性,机械式的人们都叫出了家门。

    你还别说,丁老头对这项工作和自己的职务可是心里自得的很。想想也是的,一个生产小队将近三百口子的人;你看除了大队长,还有二个副队长从人缘和情势上排在他面前以外,可就轮着他了。

    至于村民们心里是怎么样评价他们的,那当然是村民们自己的事了;反正钟敲过了,都得随农用季节,拿上自己的家伙什乖乖的出工去。

    今天的劳作是冬天里的最后一轮锄草,男女老少参差不等,除了八十岁以上的不能大动的,因确有着像李老汉那样的,七十五岁了还拿得起锄头的,不过他一晌只能得三分的工。小的只要是不去学校了,十四五岁的也要下了地,因手法不老练,农活上还得锻炼那也是三分的工。还有妇女们最多的一晌能拿到四分工,男壮劳力一般一晌拿五分工,最壮领头的或有一特技之长的,譬如会使犁,会播耧,会用牛车的一般都拿到六分工;一个农村有技术的壮年劳力一般一天能拿到十二分工。所以说,有时讲农村一个人的壮实和水平,都会讲一句:“人家可是吃十二分工的”。

    像丁老头就是吃十二分工的人。

    冷冬的季节,闲人闲劳力也多;大队长看了,就交待丁老头讲,“今天都领大家到队里最大的一块麦田,南河沿三十亩地去干”。

    南河沿在村民住村的北面约五里地的地方,因临近小河川被先民们历代辛苦经营着,又是铺垫,又是趁着每年夏季小河川涨水时的拦洪淤地;慢慢挡了河水稳固下来的一片土地,相当肥沃;约计有三十亩的样子,所以村民们都叫它‘三十亩地’。

    可别小看了这三十亩地,这可是这一小生产队近三百口子群众,赖以吃喝的最有保证每年收成的三块大田里的最大一块,可想它在队里群众眼中的份量。

    放眼望去,深到脚踝的麦苗被农家肥与播种前就早早的催着,加至能引了小河川的溪水按时的浇灌;长的一片壮实,透着无限的生机,墨绿墨绿的一眼放很远才到头;那也是另外的一种地的绿色,当然也有一片一片偶尔的绿中泛着青黄的杂色,那是肥力不足的遗憾。在这寒天寒地的时节里;北方的农村天地间只有它们是最代表着希望和生命力的。

    “壮劳力每个人把六垄,老弱的把三垄,妇女们把四垄,大家一字排开,按垄把着;锄草疏地壮麦根,开始吧”。

    排在他前面的,在大队长后面的副队长今天不在,丁老头连活也派了。“你、李疙瘩,跟上了最好,跟不上别人干到头,你多干一会也得将这八垄麦子锄到头”。脆生硬气的丁老头向着一中年人讲。

    “为什么,我又不多拿一分工”。

    “拿不拿的,你就得这么干,不服管,向大队长说去”。

    本当还想讨个明白的李疙瘩还想同丁老头理论一番,一听他说起大队长来,也不吭气了,这般老老实实的把了八垄地埋头向前锄去。

    丁老头心里不服气着,“我说的也是正理,你只服了大队长”。心里话想着。也实在的站在地头,自己也把了八垄地锄了起来。

    李疙瘩锄着地,总想着,“自己什么事得罪了大队长,叫这个撅头头老东西来管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