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成长1986至2006 » 第十六章 快乐的寒暑假

第十六章 快乐的寒暑假

    九十年代读小学的人们一定都记得,每到寒暑假时,老师会发一本《寒假/暑假生活》,作为本学期课业的复习,也算是假期里留的作业了。

    我曾认真读过《暑假生活》的开篇语,第一句话至今仍然记得“玩,是孩子的天性。”是的,小学生们还是孩子,寒暑假则是我们暂时告别校园生活,彻底放松身心的宝贵时光。

    每次寒/暑假的第一周,其他同学都是尽情欢愉。而我不是,我整天整天地埋头在那本厚厚的《寒/暑假生活》里,我总是会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它完成,妥善地将它与新书放在一起,之后便整个假期不再触碰,一心一意地疯玩起来。这种对假期作业的“突击”行为曾令母亲看不惯,但她也没有对此强加管控,便由着我那么做了。

    寒假,因为总是包含春节在内,所以格外令人开心。临近春节,父亲依然是每日早出晚归地忙工作。采购年货的事儿自然由母亲和我来完成。母亲带着我到农贸市场分好几趟采购来白条鸡、猪肉、大虾、平鱼、鱿鱼、各种蔬菜、水果、糖果以及瓜子和花生,还有一些配菜的辅料、调料等,基本我家的年货就备齐了。

    虽然我家春节没有太过于讲究年俗,但看着邻居们贴窗花、贴春联、贴福字也感觉挺有年味。而且,腊月里三婶总会叫着母亲串腊肠,看着她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腊肠,一串串的挂在自家的阳台上,瞬间也感觉到了一丝年的气息。

    除夕当天,一大早,父亲去上班了。我和母亲忙活起来,母亲炖肉、炖鸡,我负责择菜、包松花蛋等,做一些打下手的活儿。

    临近中午时,父亲回来了,他赶紧进厨房,不停脚地忙活起来。过不了多久,一盘盘的好菜就陆续端上了桌,番茄烤大虾、葱烧鱿鱼、鹌鹑蛋扒海参、清蒸平鱼、松子玉米、拔丝苹果、凉拌海蜇等十道硬菜各有风味,色香味俱全。在很多个除夕的中午,它们是我家固定不变的年饭。

    有一两个春节,是我家和三叔家一起度过的。

    一大早,我和堂姐穿上各自的新衣服,从头到脚透着精神劲儿。我们到楼下和邻居家的伙伴们做游戏,中午一起回家吃大餐。吃饱了,顾不得擦去嘴边的油渍,便又赶紧跑到楼下丢沙包去了。

    傍晚时候,母亲和三婶一边包饺子,一边闲聊。父亲和三叔品着小酒,也闲谈着。等饺子端上了桌,春节联欢晚会也就开始了。我们六口边吃饺子,边看着精彩的节目,大人们不时地品评几句,或是被小品逗得前仰后合。

    临近十二点,我和堂姐拿着许多样式的烟花,到楼下将一束束烟花依次点燃。望着被点燃的烟花在黑夜的上空绽放,我的思绪也跟着飘向了远方。我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期待日子能永远这么祥和、美满、快乐、幸福……

    如果说寒假因为有春节而令人欣喜,那么,暑假因为有两个月充足的玩耍时间,而更加令人兴奋。

    九十年代,我的外婆在QHD生活。暑假时,为了探望外婆顺便避暑,母亲总会带我到QHD过上好长一段时间。

    我在海边尽情地吹海风、洗海澡、玩沙子、捡贝壳;在地质家园小区里和要好的小伙伴玩耍。有时夜晚,我们也去大世界商场门口逛夜市,吃海鲜,试戴各式各样的用珍珠和贝壳串成的项链、手串。

    每次去QHD,都会令我心情大好。那看不够的海景,乘不够的火车,依依不舍的玩伴,都令我的暑假异常精彩,久久怀念。

    九五年的暑假,应小姨邀请,我和母亲在她家度过了一周。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保定这座古城,那里到处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那时,小姨家的日子十分富足。九十多平米的新房,装修一新。纯实木雕刻的家具和屏风令我大开眼界。在她家,我给小乌龟喂食,和表哥及他的同学们打扑克,和小姨逛商场,她还为我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我和母亲还吃到了她亲手做的葱油炸酱面。

    一天晚上,她将母亲和我带到了她常去的歌舞厅。看着眼前彩灯摇曳,许多女士穿着漂亮的长裙随着音乐轻舞,我羡慕极了,才领略到原来女人可以这么美。

    从保定回来,由于高温中暑,我一病不起。连续数日高烧不退,精神萎靡,上吐下泻,母亲赶紧带我去了医院。

    医生在我的左耳上采血进行化验,在等待结果时,我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又渐渐地睡去。

    待我睁开眼睛,看到母亲双手拿着化验单子,哭了起来,泪不断地滴在单子上。当时,我很平静,我心想如果自己得了重病,就选择放弃治疗。不让母亲再为我花钱,我要把钱留给父母生活。

    经过仔细检查,我患了毒性痢疾,需要为期一周的输液治疗。

    母亲每天顶着烈日,骑自行车带我到医院,陪护在我的身边一刻不离开。她不时地为我擦汗,或是喂一口水。我看着母亲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滑,背心贴在她前胸上,被汗液浸湿了一大片。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里打转。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有妈妈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有妈妈在,自己就是个宝啊!

    暑假里,不外出的日子,我常和堂姐一起玩耍。我们在雨后拿着扫帚捕蜻蜓,在两棵大树间拴上吊床乘凉,有时也跳皮筋、制作一些小手工等。

    傍晚吃过晚饭,三婶常拿着一张大凉席,带着堂姐,叫上我和母亲,一起到百货大楼前的空地上乘凉。

    晚上,那里十分热闹。有做买卖的小商贩,嬉戏打闹的孩童,散步遛弯的老人、情侣,席地而坐借路灯的微光打扑克的青年,玩轮滑的,跳交谊舞的,转呼啦圈的等等。人们各得其乐,享受着夏日夜晚的欢愉。

    母亲和三婶坐在凉席上摇动着扇子,聊着家常,偶尔和过往的邻居打着招呼。我和堂姐在路灯下疯狂地捕捉蚂蚱,我们捉了一只又一只,偶尔也会拿竹签子将它们串起来,经过烧烤后尝尝鲜。玩累了,就坐在凉席上,依偎在大人身边,听大人们讲着过去的人和事儿。

    渐渐地,路上的人少了,夜,安静了。我和堂姐躺着,仰望着浩瀚的星空,数起星星来。不知何时,我竟闭上了眼睛,做起了关于明天的梦……

    在那个还不太时兴假期补课的年代,小学生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尽情地感受着人间的欢乐。或许,这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