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成长1986至2006 » 第四十五章 仪表很重要

第四十五章 仪表很重要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孩子天生爱打扮,这是人尽皆知的。按理说,二十岁的女孩子应该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了。

    可是,在我们的大学里,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着装是非常朴素的,没有几个人那么讲究穿戴,也不见浓妆艳抹、衣着时尚的。大家都是素面朝天,干净利落的学生形象。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自然也是一副朴素的样子。

    但有一件小事,使我对个人仪表产生了思考,也发生了些许的改变。

    陈曼是我的舍友,也是我大学最要好的同学之一。她家的经济条件算是比较好的,她的穿戴在同龄人中自然也是比较时尚的。只是那时我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攀比吃穿的意识。

    陈曼单纯善良,漂亮又乖巧,非常招人喜欢。我们俩说话投机,平日里合得来,也常在宿舍里聊天、开玩笑。也一起去河大校园闲游,一起在小饭店里点一盘糖醋里脊吃得津津有味。

    大一后半年,陈曼转为走读生,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机会就少了。一天上午课程结束后,她邀我去她家里玩。由于下午没有安排课程,常在宿舍也确实觉得无聊,我便答应了。

    我们俩乘坐公交车,不大会儿就来到了她家的小区。那是保定政府机关家属楼,社区是九十年代的建筑规划。在我看来,那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环境了。

    来到她家,三室一厅的房间,装修得豪华温馨,打理得干净舒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陈曼家的条件非常好,是在当时我根本没有见过更从没享受过的生活。

    我俩在她家里逗弄小狗,看电视,聊天,非常开心。这时,陈曼的母亲回来了。陈曼赶紧向她母亲介绍我,我也礼貌地与阿姨打招呼。陈曼的母亲当时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家庭主妇,说话亲切,打扮得体,见我来了便笑脸相迎。

    就在我们驻足彼此对视微笑着打招呼时,陈曼的母亲对陈曼说:“曼曼,你外套里怎么没穿妈妈新给你买的衬衣啊,别把秋衣衬里头,多难看啊。”

    “啊,嗨,没想起来,下次再换吧。”陈曼随口答。之后,我俩就进她卧室聊天了,陈曼的母亲开始忙活着搞卫生。

    此时,我心里多少受到了点儿触动,陈曼母亲刚刚讲的一句话,使我内心有些羞臊,也感到面子上有点儿难堪,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大概是五月的天气,那天去陈曼家,我下身穿了一条棕色牛仔裤。上身里头穿的是一件彩色横条纹棉秋衣,因为洗过很多次了,领口已经松垮得不成型了。外面穿的是一件紫色条绒小西装样式的外套。

    如果从美学角度看,这样的穿着的确十分不搭。紫颜色的外衣里面衬着彩色横条纹且领口松垮的秋衣,令谁看了也不会感到美观。但因为穿着随身舒适,又没有合适的内衬衣,我便经常那样搭配起来穿戴。

    在我听到陈曼母亲讲那话的时候,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热。我看看陈曼里头衬着的秋衣,显然很新,与外套也比较搭。而这,陈曼的母亲还让她换新衬衣呢,那么我的这件内衬的已经不成样子的秋衣,一定是让人家感到十分无语了。

    我越想越感觉羞臊,也意识到自己确实太不注重仪表了。二十岁的女孩子,不懂得修边幅,就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了。

    讲究仪表,不一定就是要穿金戴银,打扮入时。而是穿着得体,讲究一定的搭配和审美,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形象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不光是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关系到个人修养和对别人的尊重与重视程度。

    那天,从陈曼家回来,我脑子里一直重复回忆着陈曼母亲对陈曼讲的那句话。在一个周末,我与张晶逛超市时,花十五元钱购买了一件白色棉线针织衫,那件上衣我穿了十年。

    将它衬在紫色外套里,就显得非常合适,既不抢眼,又能衬托出紫色的鲜艳,令人看了比较舒服。而且那件小上衣质量很好,怎么洗也不变形,所以工作后,我也经常将它穿在外套里。每一次拿起它,我都会想起那天在陈曼家的那一幕。每想起时,就会提醒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个人的穿戴要与不同的场合、年龄、身份相符,并且适当的打扮,不仅能让自己心情愉快,也能为别人带去一份好心情。

    这件小事,让我懂得了讲究仪表的重要性。尤其是当自己与他人初见时,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除了良好的谈吐和个人修养,就是外在形象了。而外表往往是建立一个人与对方能否接下来进一步相处的关键,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状态。

    在后来临近毕业时,我又去过陈曼家一次。那次,仍然是在五月,我以比较好的个人形象,携带了一些唐山特产去拜访陈曼及她的家人。

    当晚,陈曼的父母带我们到小区一家餐厅用餐。在让我点菜时,我面对着五花八门的菜品,看着不知是什么食材烹饪的菜肴,一时张不开嘴。我已经很久没有在餐厅用过餐了,更不会点菜,不懂点菜中的学问。最后还是陈曼的父亲点了一些菜。

    没多久,服务员上了一桌的菜,很多是我叫不上来名字的菜品。当服务员为我们四位斟满了红酒后,我竟然一时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客气的场面话。陈曼的父母举杯欢迎我来家里做客,并祝我与陈曼友谊长存。

    面对着陈曼父母的开场,我只是以“谢谢,给您家添麻烦了”来回应。陈曼父母见有大人在,我们比较拘束。便简单吃了两口菜,就借故有事离开了,留下我和陈曼可以放松地尽情畅谈和享用晚餐。

    不过,我并没有吃下多少。我内心感到十分不自在,在我二十岁的人生里,还从没有见识过场面,也从没有和外人面对面在餐厅用餐,更别说点菜,说些场面话了。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甚至连基本的人情世故和一些客套话都不会讲。我与同龄人比相差太多了,我根本不像个二十岁的成年人,更不具备即将走上社会的应变能力,也没有与人社交的本领,我一时感到自己非常差劲。

    或许这正是许多人成长路上需要历练的,没有人天生完美。成长,就是在不断地挫折、打击与差距中,磨练、蜕变和提高,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