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朱元璋,魂穿崇祯 » 第八十五章 无愧于心

第八十五章 无愧于心

    只见这支燧发枪枪长约五尺有余,大体上由枪管与枪托组成,只是燧石的安装与弹丸的放置,朱元璋怎么看也看不明白。

    他轻轻扣动了一下扳机,只听一声摩擦的声音传出,隐隐见枪管中有火星闪现。

    这让他饶有兴致的仔细研究起燧发枪与火绳枪的不同来。

    王承恩与毕懋康只得在朱元璋的身边耐心等待,而毕懋康还不时的给朱元璋讲解。

    眼看天色越来越黑,王承恩在旁等得心焦之时,才看见朱元璋总算将燧发枪交到毕懋康的手中。

    “毕爱卿!”

    朱元璋望着毕懋康,神色郑重的道;“这种燧发枪,击发效果如何?”

    “每日能造出多少?”

    “回陛下!”

    毕懋康神情瞬间也变得庄重起来,“臣命工匠们在造出第一支燧发枪后,臣就自己亲自加以测试。”

    “测试效果良好,能达到臣先前与陛下说的标准。”

    “而依现在的制造速度来说,每天可制造出一百来支。”

    “不够!”

    朱元璋蹙眉道;“如果每日按一百支来计算的话,那每年才产出三万多支。”

    “现在大明明面上就有士卒百万,就算折半,也有五十万。”

    说起大明现有多少士卒,朱元璋一点信心都没有。

    “都是那帮吃空饷的将领们闹的!”

    他暗自叹了口气,“他娘的,等老子将大明内部肃清之时,就要整顿军队里的那帮蛀虫了。”

    顿了顿,朱元璋继续说道;“咱现在已开始命杨景辰着手整顿京营内部吃空饷的问题了。”

    “等明年,咱再开始准备向全大明所有的卫所开刀。”

    “到那时,每年只产三万多支燧发枪,恐远远不够。”

    说着,他目光如炬的盯着毕懋康;“如果咱命你每日能造出一千支,一万支燧发枪,你能办到吗?”

    “不能!”

    毕懋康丝毫不惧朱元璋如炬的目光,坚定的道;“陛下,就算您将臣的脑袋砍下来,也万万不能!”

    “哦?”

    朱元璋看着毕懋康,伸手拍了拍毕懋康的肩膀,忽然大笑起来。

    还边笑边道;“好,这才是不畏强权,敢说真话的好臣子!”

    “不错,咱没看错你,孙承宗那个老家伙也没看错你!”

    “陛下过誉了!”

    毕懋康这才由内心的惊惧改为狂喜,但仍云淡风轻的说道;“这是臣份内之事。”

    “臣若不是有这项技能,陛下也不会将如此重任交于臣。”

    “哈哈哈!”

    朱元璋又发出一阵大笑,“好!说话不卑不吭、行事举止得体!”

    “这才是咱亲自选出来的良臣!”

    但接着他又转换了话题,“毕爱卿,那你在银钱充裕的情况下,估计每日能产出多少支燧发枪?”

    毕懋康微微沉思片刻,方才躬身道;“回陛下!”

    “若在银钱充裕的情况下,臣保证能日产二百至三百支燧发枪,多了臣恐无能为力。”

    朱元璋低头沉吟了一会,才回头对王承恩道;“明日你从内帑中拨付给军器局五十万两白银,以供毕爱卿制造与研发之用。”

    王承恩躬身道;“奴婢遵旨!”

    “多谢陛下!”

    毕懋康老泪纵横,颤声道;“臣一定竭尽所能,势必让大明的火器领先于整个世界!”

    “让外来的蛮夷都对我大明俯首称臣!”

    “你有此心志咱很欣喜。”

    朱元璋微微一笑,“那你接下来准备要干什么?”

    “臣先安排人将燧发枪的产量做出来,然后臣再研发火炮,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使火炮的威力变得更大,杀伤力变得更强!”

    “不错!不错!”

    朱元璋一边点头,一边赞赏的道;“那好,咱今日前来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不耽搁你了。”

    “记住,等咱下次再来时,你要能再次将威力更大的火炮研制出来,咱不吝封赏。”

    “臣不求封赏,但求无愧于心!”

    “好个无愧于心!”

    朱元璋哈哈大笑,转身走出了工坊。

    …………

    河南,开封府。

    离开封府外十里的一处村庄,名唤罗家庄。

    因这个村庄绝大部分人都姓罗,故此村庄由此而得名。

    上午辰正,太阳高高的悬在天空中,撒下并不热烈的光芒。

    冷冽的北风在旷野中呼啸,卷起一地的浮雪打着旋儿在空中飞舞。

    抬眼望去,一切皆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白茫茫不见一片绿色,显得了无生机,连一声犬吠声都没有。

    李岩带着户部的几名官员与范景文派来一彪人马来到了罗家庄。

    看着满目萧瑟的村庄,几株光秃秃的树木仍顽强的在寒风中挺立,就像大明的百姓一般,虽生活困苦,仍坚强而不屈的活着。

    李岩感慨万千,除了对时下的大明百姓生活困苦感到担忧之外,也对福王等一帮王公士绅们强占农人的土地感到愤恨。

    他长吁了一口气,似要将心中的浊气排干。

    “草民拜见钦差大人!”

    罗家庄的保长带着几名庄中的耆老战战兢兢的跪倒参拜。

    抬眼看去,保长倒是个年约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的汉子。

    从体型上来看,他原先也是一位极其健硕的汉子,只可惜在这大半年来遭受灾荒与饥饿,如今已剩的皮包骨头了。

    而几名跟他前来的耆老个个都是满头白发,身形枯槁,脸上没有一点血色。

    李岩连忙上前几步,亲手将那名保长扶了起来,亲切的道;“老伯,劳烦你们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迎接,是李岩之错。”

    说着,对他们几位拱手回了一礼。

    “不敢!不敢!”

    保长与几位耆老大惊,在他们穷乡僻壤里,何时见过从京师来的大官?

    他们所常见的就是前来收取租金的福王府的家丁。

    只是听前来报信的巡抚衙门的衙役口中说起过,明天有朝廷的钦差大人前来罗家庄,而且是代表着皇上的钦差,命他们好生迎接。

    现看到此钦差如此和蔼可亲,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这位钦差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心中更是惶惶,又想再一次的下跪。

    李岩赶忙制止住,和颜悦色的笑道;“怎么?”

    “你们当我们一行人是一帮穷凶恶煞的小人不成?”

    “不敢!不敢!”

    几人慌忙连连摆手,忙不迭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