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P社玩家勇闯大明朝 » 第3章 准备开金手指,霍乱朝纲

第3章 准备开金手指,霍乱朝纲

    时间回到三月十九日,也就是陈鸣易回到岗位上班的第四天,他终于找到了皇帝的行踪。万幸的是,崇祯一没带侍卫,二没带兵器。他应该不用担心被老板砍死了。

    万岁山上,大槐树下,静静地站着三个人。

    一个是名垂青史的堡宗仍孙(六世孙),即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自主上吊的皇帝,被后世尊称为煤山战神的槐宗陛下朱由检。

    一个是自小流离,净身入宫讨饭,中年发迹,从乞丐到“九千岁”励志人生的男主角,邢台穷人的偶像,司礼监秉笔大太监王承恩。

    第三个人,他是才刚刚上任一个月不到,已经翘班了十五天的“陈起居”。

    一脸懊丧之气的中年朱由检,不解的看着老王。好像在纳闷,临了怎么还安排个史官过来,这是要磕碜自己还是怎么着?

    老王也没有了往日的心气,死志坚定以后,整个人好像泄了劲。他只是微微抬了抬小臂,向外扬了扬手掌,示意这位不开眼的,赶紧走。

    “陛下,陈家累世史官,至今两千余年。今日躬逢千古奇绝之景,还望能通融通融,给史书行个方便...”

    中年朱大帝差点没撅过去,想自己十七年来,生杀大权在握,下至宫女太监,上至将军、阁老,哪一个不是面对自己战战兢兢,捧着脑袋说话。今天,真是龙游浅底遭虾戏,一个小小的起居舍人,居然敢如此忤逆犯上。要不是现在手中无剑,阶下无兵,.....!堂堂一世君王,竟有些无可奈何。

    厉色道:“朕,为皇帝,言行止于昨日。今日,为朱家子孙。你且回衙署以待新君,此间私事,不必记了!”

    老王提了提力气,走近几步,使了个眼色。“陈舍人,君臣一场,给陛下留些体面吧!”。顺便夺走陈舍人的本子,翻看了一下。

    “十六日,帝令诸臣上朝,诸臣不应...;

    十七日,帝亲持利刃,逼皇后自缢,砍杀贵妃及子女...;

    十八日,着百姓蓝色素服潜行,城不得出...;

    十九日,以众皇子托国丈周氏,周闭门不纳...,未时,帝登万岁山,怅然叹涕,以白绫自缢...”

    好家活,没一句好话啊!

    旁边还细笔勾勒了一副简图,大意是一个人面向一座城池上吊,旁边还站着一个送别的。简图下面有一句批语:“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崇祯一朝,历十七载,君臣荒唐,上下无能,如出一辙。”

    再往前面翻,看到一段评语,差点把老王吓哭:

    “帝愤寇日炽,用法益峻,功罪不假贷(无能狂怒)…帝自即位以来,诛总督七人,崇俭及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抃也。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而河南李仙风被逮自缢,不与焉。”

    翻译过来,就是皇帝无能狂怒,在任期间杀了七个部长级,十一个高官干部。

    “自朱明一朝,酷烈暴戾未有出其右者!”

    这么写下去,自己主子谥号只能是明——戾——宗了,人死不要紧,可不能被这么指着坟头骂几百年吧。

    老王服侍朱由检二十多年的惯性,下意识的把录册递给了崇祯。这小起居不给脸啊,主子,他贴脸开大啊。

    春风徐来,朱由检一身蓝色布袍,头发乱飘,眼神中充满了气愤和委屈。

    “朕少年克继大统,一上手就是奸党乱政,天灾频发,东虏入寇,是朕不想做有为之君么?”

    “想而不能,是为无能也!”

    陈明义觉得自己怼人水平还可以!

    “你...你,辽东李氏,养寇自重,靡费粮饷,勾结朝臣,形同藩镇,朕以阁臣尚书督辽东,奈何彼辈托付不效,何朕之错耶?”

    “东虏带甲者不足三万,老弱合计十二万,自崇祯元年计,十七年总耗边饷四千九百万两。其六次入寇,关内军民损失折银三千万两。此八千万两之代价,灭一关外野人而不得,此千古未有无能之君也!”

    陈明义出于P社人的骄傲,内心对老朱十分看不上。心想:“换成老子操盘,早就地图开疆到西伯利亚了,让野猪皮去勘察加种土豆!”

    自崇祯元年开始,一共记功在册的东虏人头不超过一万个,八千两一个人头!

    你特么也好意思委屈?

    “是彼辈托付不效,托付不效!懂么?有皇帝亲自提刀上阵的么?”

    崇祯脖子上颈动脉都快气鼓包了。

    “本朝开国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宣宗朱瞻基、武宗朱厚照、堡宗朱祁镇,皆是马上治军,马下理政。陛下非朱氏子孙耶?”

    王承恩:堡宗是怎么回事儿?

    “哼!太祖太宗朝有诸多能臣干吏,朕之堂下,酒囊饭袋何其多也!”

    “天启朝税银折2400万两,崇祯初年魏忠贤在任仍可得税银1900万两,至陛下去邪用正,税银逐次递减,去岁京师实收税银870万两。李氏镇辽东,辽东辽西每岁用银230万两,陛下励精图治,到崇祯十五年辽东军费增至680万两。西北民乱,自崇祯元年起,不过榆林两县,救灾银50万两可平复。陛下剿贼十七年,用都督六七任,将军二十余,费饷数千万。李自成、张献忠两入中原,杀亲王者四,撅皇陵者二。杨鹤、熊文灿、洪承畴、孙承宗等屡次将大功将成。奈何陛下既舍不得减税赈灾,又不敢对灾民赶尽杀绝。如今,李自成让您剿到正阳门外了都!”

    “放屁!放狗屁!放狗臭屁!都是文臣少智,武将无能!托付不效,托付不效,懂么!”

    槐宗一边跺脚一边挥舞着手臂,好像一个赌场输光了钱的败家子儿。

    眼看着辩经说不过,一甩手将录册扔下山,转身回到自己的“小秋千”下面。本君王不和你一个小小的起居郎辩经了。

    “陛下,且等一等!你还死不得呢!”

    “朕,何不能死?”

    “有三点:第一,陛下一国之君,国破君亡,遗诏何在?没有遗诏,到时候是让天下认李自成为主啊,还是让臣民杀李贼给君父报仇雪恨啊?您是要引发汉末诸侯之乱么?

    其二,陛下发旨调关宁军勤王,造成宁锦空虚,东虏有再寇京师之机,现在您就这么走了,勤王军怎么安排?引寇入关这个罪责是不是算您的?

    其三,李自成已兵至南门,如今大位是传于太子还是禅让闯王?您别俩眼一闭,给大臣和勋贵挖坑啊!朱慈琅可是您亲儿子,您不会是想害死他吧?”

    陈明义可不是什么正经天子门生,嘴上没恭没敬的,要是平日里但凡有这么一句,都得被乱棍打死。

    “陛下享国十七载,受国恩三十三年,故意留祸端于中国!

    您对得起驱除鞑虏的列祖列宗么?

    对得起百姓二百七十年奉朱家为天子么?

    对得起为保卫天下而死的九边将士么?

    对得起饿死在豫州陕州的千万灾民么?

    对得起自西周成王以来天子牧守天下的责任么?

    对得起五千年来先民筚路蓝缕创造华夏文明的艰辛么?

    对得起三皇五帝以来人类对安定生活孜孜不倦的付出么?”

    槐宗,这次气的眼珠子都鼓出来半喇。死都死不消停了!谁家皇帝天下都丢了,还想的这么周全,要是有这个心劲儿,我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这起居郎明摆着是折辱自己啊,老天爷啊,咋不一个雷劈死他呐!连我一块带走也行!

    “啊哈……,呜呜……”

    一代天子,竟然坐地上,憋屈的哭起来了。

    陈明义换上另一番语气:“史上记载的亡国约有170余次,其中禅让给外姓者12次,禅让后得终天年的8次。陛下,何必如此悲观呢。

    陛下不写遗书,不禅让,那闯王就是“弑君”。闯军阵中的秦王和晋王可指着陛下活命呢。太子、永王、定王,长平公主,陛下也不想他们被闯王砍了脑袋吧?西郊的皇陵,总不能让各位先皇不安宁吧?”

    槐宗,戟指骂道:“奸贼,好奸贼!你是不是早就从了贼了?”

    陈起居翻了翻袖子:“陛下,史家不管治国,只管著史。一年六十两银子,总不能让我把命卖给您啊”。说着,捅咕捅咕袖子,拽出来一个纸卷,展开来读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帐下制将军李岩拜上,敬告崇祯皇帝陛下,若使吾主背弑君之名,必杀尽京中朱氏,捣毁皇陵而还西北!勿谓言之不预也!”

    陈起居收起纸条,注视着槐宗,示意你行了啊,哭两声得了,你还委屈上了。

    “我给陛下出个主意,

    第一,吴三桂无论如何要调回去,东虏入寇,现在必然无人可制。到时候生灵涂炭,天下怕是要再染腥膻;

    第二,陛下可参照大理段氏,退位出家。也算跳出三界纲常,不用做闯王臣子,给您保全体面。

    第三,这诏书么,遗诏不用写了,退位的诏书,陛下可回宫召礼部尚书一同商议。”

    “二位放心,臣接了李将军的令牌,自然有底气保住二位的性命和颜面。”

    槐宗,其实也不想死。只是怕受辱而死,他怕别人把自己折磨别人的手段用在自己身上。毕竟自己跟农民军结了死仇。多少陕西人因为自己全家死绝啊,多少河南人因为自己妻离子散啊。何况,自己还派人挖了李自成、张献忠的祖坟。

    以己度人,槐宗觉得李自成没有原谅自己的动机啊。

    三人正在僵持,忽听神武门外一阵喧哗,一队人马疾驰而过,直奔景山而来。

    不消一会儿,众人拱卫之下,身着白袍的一位儒生登上山来。

    “你们是来赏花的吧,宫里的玉兰花就要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