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P社玩家勇闯大明朝 » 第16章 吴三桂,你嘛时候是将门第一啊?

第16章 吴三桂,你嘛时候是将门第一啊?

    副将谷可成这顿劝啊,一点都不好使。老刘铁了心要找吴三桂决一下。

    顺着兰泉河往上游行军,到了龙凤山脚下,队伍就落了架了。一个个东倒西歪,前摇后晃的。

    遵化城建在山后几十里外一处广大的高地平地上,玉田县离海平面才十几米高,等于是要爬一个几里长的坡路发动仰攻。大家伙一路从河南跑过来,可不是赶着送命的。这回无论刘宗敏怎么催促,亲卫营以外的将士,是不走了。

    古人言,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回万骨不乐意了,只能一将枯。

    老刘拽着谷可成,商量能不能俩人带着两千骑兵亲卫营,去遵化城下瞅瞅。

    老谷能说啥,舍命陪君子吧。

    于是,兵分两路,其余人等原地扎营。老刘和谷可成亲率骑兵,直奔遵化城。

    吴三桂十六岁上阵,二十二岁成名,如今三十六了。还能不懂中道设伏的技巧?

    就在一个大上坡路段,将要到顶的位置,吴三桂领着一千披甲铁骑,以逸待劳,等了刘宗敏一整天了。

    三月末的天啊,还不到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时候,道路两旁也没有什么遮掩的地方。离着一里多地,二人终于看着对面了。奇怪的是,吴三桂没有冲锋,只是在原地立住阵头。

    谷可成一把拽住老刘的马缰绳,“大帅,不可意气用事啊。你看这个坡,上宽下窄,咱们仰攻,等于前面一个打三个,不是取胜之阵啊。”老刘也明白,真冲一把,自己还有希望回来,兄弟们多半要交代在这里。

    刘宗敏一挥手,叫来一个亲卫,“去前面叫阵,问问吴三桂可在,俺要跟他阵前搭话!”

    亲卫单人独骑,慢悠悠向对面走去。

    谷可成抓紧时间布置防守阵型,谨防让人给冲了。

    吴三桂现在是保命要紧,根本没有消耗实力拼一波的想法。所以,两军对垒,却奇怪的保持着“不动如山”的架势。

    亲卫传了话,吴三桂才不上那个当呢。自己堂堂超品平西伯,皇帝钦封的,跟你一个打铁的拉呱什么,掉价!

    亲卫无奈,转头回报大帅。

    这时候,刘宗敏的前阵也搭起来了。聚集了三百来人,二十人一队,十五层的阵容厚度,总算让谷可成有了点安全感。

    吴三桂不出阵,老刘也不敢上前儿。

    别了半天,只能拿出陕北人的“老活儿”——阵前骂架。

    内容没别的,就一句:“吴三桂,你嘛时候是将门第一啊”。

    吴襄祖籍高邮,吴三桂小时候也是受家人的本地文化熏陶的。骂架这件事儿,陕北人真不是个儿,使出真本事,高邮人能把鸭子骂闭嘴喽。也就是老刘赶上吴三桂兴致不高,否则就得知道知道为什么说高邮那地方“人文荟萃”了。

    喊了几十遍,对面吴三桂一声没吭。

    老刘也没咒念了。

    打又打不了,人家占着地利优势,更是以逸待劳,甚至还加一条穷寇莫追。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吴三桂完胜!

    到了最后,老刘也发了狠了,真带着俩亲卫就往前走了一百步。

    吴三桂也想快点有个了结,反正全盔全甲,真动了手,自信没人可以奈何得了自己。

    吴三桂也往阵前走了一百多步,这回俩人隔着二十丈远,完全可以亲自交流了。

    “吴三桂,我家大帅钧令,让你入城修整,你咋私自跑遵化城来了?”

    吴三桂心说,“都这时候了,你整这个,有劲没劲啊”。

    “我乃陛下钦封平西伯,非是闯王之臣,此次勤王不利,自然是要退守城池,保住我大明江山。”

    “你可知道,闯王现在是陛下封的大将军,大元帅,你是大明的将,不正该闯王管辖么?”

    “啥玩意儿?李自成不是自封皇帝,破城弑君,然后改朝换代么?”一句话,让辽东总兵脑袋宕机了。吴三桂心里面犯糊涂啊,这跟王永吉和黎玉田说的也不一样啊。

    吴三桂也不知道怎么接了,扮做亲兵的方光琛直接搭话:“刘将军休要扯谎,如今消息隔绝,自然是任你胡编乱造。我等是天子亲军,只接天子之令。不见圣旨,你家大帅亲来也不好使。我们双方罢兵,等来日局势明了,再做决定。”

    扯不下去了,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老刘只好试试激将法,“吴将军,听人说关宁铁骑,天下无敌,那你们是怎么输的松锦之战啊?”

    这臭铁匠真气人,哪壶不开提哪壶。

    吴三桂直接拔马而走。

    老刘还是心有不甘,冲着离去的背影喊到:“终有一天,咱俩战场厮杀,一定要决出来谁是天下第一!”

    吴三桂心里骂娘,“假个若大斜!你个偷长钱花的小炮子仔!”

    -----------------

    天色将晚,刘宗敏回到山下大营。众将士一看骑兵营全须全尾,也算是松下一口气来。

    迎接老刘的,不止自己的歩军将领,还有玉田周边的各路乡绅。有的出肉,有的出米,折腾了好不丰盛一顿饭食。王永吉也是难受,老子当初一个蓟辽总督你们不来巴结,他一个贼军将领,你们倒是挺上赶着。

    其实,这个不怪乡绅。大家知道老王讲规矩,自己这些大户,都是京城有根底的,老王看着科道言官的面子,也不敢为祸一方。刘宗敏不一样啊,这帮人跟士绅勋贵可不在一个系统里。农民军杀大户,抄家分金银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可不得好好送送瘟神么。

    此时是三月二十一,老刘知道的京师情况,是李自成十九日晚发出的。

    在老刘的计划表里,接下来是时候让权贵们知道知道夹棍的滋味了。

    而京城的权贵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开会,一场接一场,一家接一家,一行接一行。完全沉浸在一片要发财的极度兴奋当中。

    不开会不行啊,所谓权贵,也是同气连枝,大家要行动一致才有力量。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大明国债,谁出头买,要买多少,下手哪个产业,以及权贵间怎么协调分配。

    京城的权贵多啊,王公贵胄、富商巨贾、士绅官员,甚至还有宫里的各路大太监、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的诸多将领。有人觉得六千万的总量很多,可是分摊到六千个帝国的中上层家庭里,不够分呐。

    所以,开会也是吵架,怎么抱团,怎么分化,怎么妥协。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一,这一天是京城权贵的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