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P社玩家勇闯大明朝 » 第22章 李岩:大明的当务之急是要止血

第22章 李岩:大明的当务之急是要止血

    自从大顺军进了城,牛金星就成了天下最开心的人。

    “一介举人,被迫从贼十一年,黄沙百战,终破楼兰。一朝上洛,挟天子而令天下。此功绩,远追张良,近比刘基。史书青青,必镌吾名。”

    在“甲申新旧分赃大会”上,老牛俾睨群丑、舌战群丑、震慑群丑。真的是在太和殿“一骑当千,七进七出,横刀立马。”

    闯王跟朱慈烺高作鸾台,每天看着一帮四五六七十岁的人吵架,当成了一景。

    朱慈烺少年老成,虽然不耐烦,却也装作认真。老李却没有那个性子,“恁大坐殿的时候,也是这么胡吊扯一天?”

    小朱突然非常疑惑的表情,“难道天底下开会不就是这个样子?”的意思。然后又偷偷快速点了点头。

    老李心里头着乐儿,这孩子,被人当木偶都糊弄习惯了。他把桌面上几块糕点往小朱边上推了推,自己抓上两颗纸皮核桃,大大方方开吃。

    这一天天喝喝茶水,开开会,去后宫撒个种,春秋两次祭拜天地,隔三差五给祖宗们上个坟。鸟皇帝当得真是惬意。

    吃干净了核桃仁,喝完了茶,老李抓起茶壶往群臣脚下猛的一砸。刚才还嗡嗡嗡个不停地会场,一下子落针可闻。

    “一帮子瓜怂,吵吵吵,正事儿不抓紧,净计较些虚头巴脑滴!”

    “我让恁们开会,是研究把大明这破墙烂瓦滴房子修一修,捏们是当来分家产来哩啊?”

    群臣一半儿伏地请罪,另一半愣在当场呆若木鸡。

    只有朱慈烺一脸惋惜,心说“大叔,那是景德镇贡瓷啊,全紫禁城就四套,还有两套在皇陵呢。再说,我这吃了半块儿绿豆糕,正噎着呢。”

    “右丞相李岩,你给大伙说说当务之急,破瓢烂锅的事儿让他们以后再啰啰。”

    李岩冲牛金星一拱手,越众而出,走到丹陛之下,回身看着殿内的“新臣”和“旧臣”。

    “诚如大将军所言,当下紧急要务,乃是救亡图存,而非在此蝇营狗苟、争权夺利。本朝自万历三大征以来,国势日颓、每况愈下。至于天启、崇祯之时,西南土司叛乱、西北灾民起义、东北虏寇猖獗,満大明,未起烽火的地方,就只剩下两江跟南直隶了。”

    “天下,就要亡了!大明,就要死了!”

    朱慈烺终于等到王承恩的救命茶水,把嗓子眼里的绿豆粉冲下去了。回头怎么一听,“咱大明天下,还要接着亡啊?”

    文武两班大员们,是听不太进去的,亡了就亡了呗,谁坐天下,不还是要任用我们读书人和打仗的。

    他们也不好好想想,你们打仗打的都是什么仗啊,治国治的国家财政都要破产了,谁还敢接着用你们?

    李岩一看大伙儿是油盐不进,气的也想弄一把茶壶摔一摔。

    “嗨,你们啊,多尔衮已经征发全国之兵,带着八旗満兵五万余、蒙古鞑子四万、汉兵绿营八万,更有三顺王带着一千多门红衣大炮,已经奔着山海关来了。你们是不是等着披发左衽呢,还是等着给人当包衣奴才呢?”

    “漕运断绝,京城只有不足一月之粮,现在城外有二十万拿刀子的义军兄弟,你们说到时候是先饿死你们,还是先饿死他们?”

    “河南屡遭水旱蝗灾,如今饥民遍地,匪比兵多,你们怕不怕他们也出一个大顺王,冲到京城来?”

    “南直隶有钱有粮,又有复社东林鼓动,你们就不怕他们另起炉灶,抛弃了这北方七省?”

    “如今,大将军起兵靖难,重整朝纲,就是给你们一次赎罪的机会,看看,看看,你们想的都是什么,干的都是什么?”

    这下“大顺”的牛党们也难受了,横这是不光骂崇祯旧臣啊,连我们也一块抽耳光。

    “旧臣”们一寻思,李岩也不是大言恫吓。这么一听,大明朝好像真要完犊子啊。李自成这“曹操”不一定坐得稳,自己这帮“刘汉忠臣”一样要面临“天街踏尽公卿骨”啊。

    李自成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一个个都想着怎么伸手捞钱,国债还没借来呢,都想着怎么花了,这怎么行?”

    “右相今早给了我一份《国情》折子,说咱这大明朝,就像一个浑身是血窟窿的病人,不先止血,光吃补药,那还是救不活的。近的来说,要想恢复漕运,至少要三十万两银子;要让河南的灾民变匪为民,需要每年五百万两银子,连续三年;要守住宁锦、宣化,眼下就得发出去四百万两银子,以后每年如此;大明朝官员的俸禄要不要补发?张献忠的大西国要不要招抚?淮河的水患要不要治理?”

    “未来五年,甘陕豫鄂四省的税赋都要减免,贵州、广西,也交不上来钱。你们说说,这大明朝是不是要亡国了?”

    众人心里一合计,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啊,大明朝日落西山了,变穷鬼了。

    旧臣们又开始担心,李自成要“借债、赖账、跑路”一条龙。回家得赶紧收拾包袱,准备跑路吧,这“曹操”的官,当不起啊。

    “别想着南下旧都了,从城门楼子,一直到德州府,都是咱的兵。你们就是一颗银豆子,也别想带到南边去。”

    “再说了,复社和东林又不缺当官的,你们无官无职,到了江南去当丧家犬?”

    “我李自成,要是打算强抢,你们那几个家丁能拦得住我么?借债,俺老李就是要还,但还不还得上,就要看你们愿不愿意跟俺坐同一条船了。”

    一本正经的朱慈烺心里头直乐,“李叔啊,我爹要是有你这么流氓,也不至于去西宫当和尚。绑着这帮属貔貅的一块死,这下看他们出不出力!大叔,你刚才说的那个词,好像是叫同舟共济吧!”

    李自成回去坐下,李岩再次主持局面。

    一招手,有“大汉将军”抬进来一块带腿儿的板子,上面绷着一块《大明坤舆全图》。估计是有年头了,上面还有奴儿干都司呢。

    牛金星这一会儿也明白过味儿了,刚才是李自成,李岩俩人唱双簧呢。看来大王还是最看重自己的,恶人让给李岩去当。

    凑近前来,大伙想瞧瞧李岩玩什么花活儿。

    “如今局势,要想撑住大明这个破房子不倒。第一要义就是要省钱,省什么钱,省辽东修堡的钱,省中原剿匪的钱,省漕运的钱,省京营的钱,省宗室勋贵的钱,省文武百官贪墨的钱,省皇帝宫室的钱。”

    “有人要问,省了这些钱,那事儿怎么干?有人给我出了个主意,我说给大将军,闯王说很好。”

    “那就是谁能用省钱的法子把活儿干好了,就由谁来当这个官。这省下来的钱,二一添作五,给一半儿的钱,分给你当做奖赏!”

    嚯,好家伙!这曹贼,怎么学的都是西北老抠儿的招儿,这不成了东城市场买标了么?

    “你们看,现在有这么几套大活儿。其一,需要有二品以上官员,代表朝廷去南京沟通漕运,要快,至少要把停在天津的漕粮先运到京城”

    “其二,山东高杰、刘泽清,截留地方税赋,坐地称王,需要一名督抚之臣和一军将领,平定骚乱。”

    “其三,河南七百万灾民,嗷嗷待哺,国债出银四百万两,领这个差事的,封一品总督,加三公三孤殊荣。”

    “其四,...................”

    “............................”

    “最后,辽东这件事儿,需要一位有胆略的,挂礼部侍郎衔,出使满清。一个是封贡建州,另一个是赎回洪承畴。两手准备,还需要两位善于筹划的将领,其一坐镇宣化,另一个坐镇山海关”。

    老李观察着差不多了,咳了咳嗓子。“选贤任能,这事儿归牛丞相;评比高低,这事儿归李丞相。你们想好了,上门自荐就行。”

    “就这么地吧,我先走了。”拽起朱慈烺,李自成从东侧门,撩了。

    王承恩一路小跑跟在后面,看李自成拽着皇帝也不多话儿啊。好不容易活下来的,自己还打算买十万两的国债发财呢。

    李自成溜溜达达往前走,朱慈烺就问,“叔,咱去哪儿啊,还去看宫女儿和太监摔跤么?”

    “今儿不看那个了,长针眼。今儿找你爹去,得问问他,你姐和你那两个弟弟,到底怎么安排...”

    这朱慈烺可不敢出主意,现在自己都是阶下之囚,万一说多了,让“曹操”看出来自己有掌权的野心,皇位可能就是哪一个弟弟的了。

    “你爹也是的,一个娘也没给你们留啊!”

    王承恩心想,这不都是您逼的么?当时都传闯贼杀人如麻,甚至逆反人伦。把福王爷都给炖汤吃了,这帮娘娘谁能得了好啊。

    朱慈烺恨崇祯,自己的亲生母亲啊,就死在自己眼前,活活儿被吊在房梁上勒死的。自己的姐姐,一刀就没了胳膊,血喷了自己一脸,要不是崇祯赶着去杀别人,姐姐也要死在当天。自己的妹妹才六岁,那么可爱,被崇祯一刀贯胸捅死了。

    他不但恨崇祯凶残,也恨崇祯无能。

    整天就知道跟大臣吵架,总是被人骗,然后杀了骗子,再去上当受骗,周而复始,从来不肯踏踏实实把一件事按照硬功夫做好。

    他记得前两年洪承畴来平台召对,明明洪承畴说辽东“只可守,不可攻”,可父亲非要这个半老头子“恢复全辽、犁庭扫穴”。洪老头要银子,他就会哭穷,让老头自己“体恤上君,为国尽忠”。老头说要整顿宁锦,他就天天催人决战。

    最后事儿办瞎了,大明最后的十万精兵,一朝丧尽。他又怪陈新甲,怪周延儒,怪洪承畴。仿佛天下的错,永远都是别人的。

    当了和尚好啊,他总不能以后把错,赖在佛陀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