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好折枝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书院

第一百五十八章 书院

    “我也不知道,我见辞姐姐第一眼开始,便觉得辞姐姐亲切。”

    景乐一面说着,一面指了指一旁的一树开得正盛的红花,“辞姐姐,那是什么花?真好看,比宫里的还好看。”

    许是被这番稚言动容,洛青辞面上一笑,“这是杜鹃花,宫里不种这些,你见了自然觉得新奇。”

    “哇,那我一路上可要慢些走,多看几眼。”

    二人一面走着,一面说笑,不觉间已至半山。

    山风拂过,花草芬芳,汗水浸湿衣衫,渐觉疲惫。好在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长亭,可供游人休憩。

    “辞姐姐,你看,那边就是明泽湖。咦,湖上还有游船呢,好热闹的样子。”石椅上,景乐指向一侧,双眼放光,“等会儿我们爬完了尧山,再去游湖怎么样?”

    洛青辞暗自抹了把汗,只怕自己还没爬到山顶,就要累倒半路了,可她又不愿扰了景乐的兴致,“好说好说。”

    “太热了,四哥,你带水壶没有?”

    半刻后,景乐见到来人,眼前一亮,一手招呼着。

    濯池眼中一顿,正欲示意身后的墨方,未料晋华先行一步,示意丫鬟将一个水壶递了上去,“景乐,你也不小了,怎能与男子同饮呢?”

    “是四哥的嘛,”景乐嘟着嘴,灌了一大口,又递至一旁,“辞姐姐,你也喝。”

    洛青辞看着水壶,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最后还是咽了咽口水,“哦,我还不渴。怎么不见我二姐人影?”

    “洛二小姐不慎扭伤了脚,便留在山下休息,我见三小姐后背衣衫尽湿,面色虚白,不知身体可还吃得消?景乐这丫头也真是的,光顾着自己玩儿。”

    晋华郡主打量了眼另一旁的濯池,盈盈一笑,走近一语。

    景乐这才打量了一番旁人,眼中愧疚,“啊,辞姐姐,你怎么样?都怪我粗心大意。”

    洛青辞目光一顿,亦是一笑,“景乐,你别这样看着我,我好着呢。”

    “洛三小姐如此说,我们便放心了,相信三小姐定然能陪景乐游遍尧山的,”晋华郡主嘴角一笑,随手从丫鬟手中接过水壶,“天气炎热,难免口渴,三小姐不妨喝些水。哎呀,三小姐怎么不接稳?好好的一壶水就这么撒了。”

    只听得“哐当”一声,众人纷纷看去,便见洛青辞手悬半空,与晋华郡主站在一处,脚下是一地碎片。

    事出突然,他们也未见到底发生何事。

    “大胆!你竟敢打碎郡主的水壶。这水壶少说也值五百两银子,你赔得起吗?”一旁的丫鬟面露不悦,指责道。

    话音刚落,晋华郡主便斥责一语,“住口!丫鬟不懂事,洛三小姐莫要放在身上。不过一个水壶而已,碎了便碎了吧。”

    “这……”看着晋华郡主伤感模样,景乐有些不知所措,“四哥,刚才是怎么一回事?”

    未等身旁之人开口,洛青辞忙行了一礼,“方才是我失手,还请晋华郡主见谅,这水壶我会照价赔给郡主的。”

    景乐忙拉起了她,笑道:“额,辞姐姐,你不用这样的,华姐姐人可好了,不会跟你计较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继续爬山吧?”

    洛青辞并未动身,“哦,景乐,我有些不舒服,便不上去了。你们去吧。”

    闻言,景乐有些担心,“辞姐姐,你面色的确不怎么好,要不我留在这儿陪你吧?你一个人在这儿多无聊啊。”

    洛青辞笑了笑,“不用了,公主切莫因我而扰了兴致,我在此休息一下便好。听说尧山半山腰建有一书院,我正想去看看呢。”

    “想不到洛三小姐还对书院感兴趣?”

    晋华插言道,似在笑她说谎也不编真些。

    洛青辞笑而不语。

    “那好吧,辞姐姐。”景乐看了四哥一眼,最终点了点头,“不过我看到书院的招牌就头疼,辞姐姐可要换个地方等我们下山。”

    洛青辞点了点头,看着几人离去。

    站了半刻,她收回了目光,踩过一地的碎片,向一侧山路而去。

    古道幽深,草木繁盛,小道间,花香鸟语,静谧一片。

    密林深处,视野渐阔。洛青辞打量着面前“尧山书院”的木制匾额,不由脚下一顿。

    尧山书院,这所都快被淡忘在众人视野的私塾,大约五六年前,还小有名气。之所以这么说,只因书院不时会来一位有名的儒者——已故的秦老太傅。

    秦老太傅学识广博,一身编书立说,教学严谨,曾先后担任过三任新皇的老师,在朝堂上颇有名望;不光如此,还不分贵贱,在各处创办私塾,专门接收寒门子弟,传道授业,门生广布,世人尊称为“帝师”。

    可惜的是,五年前,秦老太傅患病逝世,世人为之惋惜。不久,太傅膝下唯一的女儿亦是意外身死。

    在时光的流逝中,秦氏一族日渐衰落,终被令夏百姓渐渐遗忘。

    洛青辞叹了一口气。

    如今,已少有人提及如今的平南侯府与当年的太傅府之间的联系,她却永不能忘。

    因为先后已故的两人中,一位是她的外祖父,一位是她的娘亲。

    带着一丝缅怀的情绪,洛青辞慢慢走着,房梁已损坏,阶前生出些许春草。荒废了多年,院中虽未有想象中的残败,却也不似当年。

    不觉间,她走到了一间书室,伫立门外,片片光阴洒落室内,一排排桌案安静地摆放着。

    最前,是一方小小的讲台,台上,还放着一方戒尺。

    一切沉寂又无言,似乎要将思绪牵引到时光的另一边,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光阴落窗,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端坐着,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手中的书本。

    讲台之上,一位发须微白的老者精神矍铄,面上故作严肃,一手拿着戒尺,一手捧着书本,口中念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台下的孩子摇头晃脑,异口同声地跟着念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谁在外面偷看?”

    书声琅琅间,只听得戒尺“啪”的一声,老者目光严肃,看向了门外。

    这时,会探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张望片刻后又害怕地收了回去。

    老者捋了捋胡须,示意那群孩子接着读书,负手走出门外,便蹲身向着一个不过五六岁的小女孩,“小辞,你是不是又偷跑出来了?你娘知不知道?”

    许是被刚才那道声响吓住,小女孩眼中有些怯弱,嘟嘴道:“娘亲又要教我读书写字儿,小辞不想学。”

    话语间,小女孩丝毫未想过面前之人乃一国太傅。

    闻言,老者皱了皱眉,一手将她抱起,“好,小辞不想学我们便不学,不过你看里面那些哥哥姐姐们都在认真读书,我们就安静地坐在旁边,不要打扰他们好不好?”

    说着,未等她反抗,老者便将她带到了角落坐下……若说洛青辞身上仅存的一些学识,还是在这位外祖父的循循诱导下习得的。

    走近,拿起那块戒尺,洛青辞眼中一片模糊。

    记忆中的外祖父,总是眉头微蹙,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对待学生甚是严厉。外祖父手中常年拿着一方戒尺,可她却从未被那方戒尺打过。

    只是那样一个不苟言笑又慈爱有加的老者,她再也见不到了。

    晃眼间,她又打量了一眼手中戒尺,又看了看一旁的桌案,这才惊讶地发现荒废了多年的书室中竟无多少灰尘。

    谁到过此地打扫过吗?是谁还记得这样一个废弃的地方?难道是当年外祖父的门生?

    带着疑惑,洛青辞走出了书室,四处转着,这才发现院落虽残破,确有人为打扫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