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好折枝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谈

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谈

    “你是……听岩?”

    行至一处,洛青辞看着一个守在房外的身影,隐约觉得有几分熟悉,思虑半响后终于想起。

    听岩见到来人,眼中一亮,机灵地起身迎了上来。

    那日他扰了公子与眼前之人相处的机会,今日可要好好表现。

    这么想着,他忙笑着行了一礼,“洛三小姐。”

    洛青辞笑了笑,看了眼房中。她记得,里面是一间书房,外祖父在世时时常在那里附案读书。

    “李兄在里面?”

    听岩用力地点了点头,却又不出声,似乎怕打扰到里面之人。

    看着听岩一副兴奋之貌,洛青辞有些莫名其妙,一些疑惑也便放下,慢慢走了进去。

    书室之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书架,上面陈放着各样古旧却摆放整齐的书籍。

    洛青辞一面轻声走着,一面打量着泛黄的书册。在书架的最后一排,看着眼前的景象,她不由停住了脚步。

    透过窗户,丝丝阳光洒照在书架上,染上一片金黄的光芒,使整个房间氤氲着一丝古老悠远的味道。

    书架旁,一白衣男子静立,温润的目光安静注视着手中书卷,微黄的书页泛着金光,那道人影似要与之融于一处。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洛青辞心中感叹着,浮华喧嚣之中,于山之一隅,竟还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

    许是注意到动静,李良年抬头,见到那道明黄身影,眼中一片错愕,随即又平复了眼色,“洛姑娘?”

    洛青辞面怀歉意地笑了笑,“哦,今日被景乐公主邀请来山上游玩。我腿脚不便,便四处走走,想不到李兄也在此地。”

    “原是这样,”李良年笑了笑,放下了手中书册,“前日本想邀请姑娘出游,未料到姑娘被禁足府中,今日无事,便来此处看些闲散书籍。”

    洛青辞看了看满屋的书籍,“李兄时常到这里来看书吗?”

    李良年温润一笑,“哦,不过得闲时偶尔会过来一趟,此处僻静,又有许多古籍无人问津,正好来此借阅一二。”

    “这书院上下也是李兄安排人打扫的吧?”

    洛青辞继续问着,语中夹杂着些许疑惑。

    闻言,李良年目光一顿,“姑娘莫要多想,秦太傅在世时,我有幸受其指教一二。太傅亡故后,这尧山书院就此荒废,无人打理,实在可惜。我既到此阅书,便顺便让人打扫一番。”

    洛青辞记得面前之人并非外祖父门生,不由感叹道:“想不到李兄和我外祖父是认识的。”

    李良年转向一旁,面露恭敬,“秦太傅学识渊博,对晚辈不吝赐教,众人敬仰,我不过是万千敬仰者中的一个。只可惜当年太傅意外身死,又未有著作流传,实在让人惋惜悲痛。洛姑娘今日来此,想必是缅怀故人,还请姑娘放宽心些。”

    “李兄放心,我不过是路过想来此地看看,”洛青辞面上一笑,随手拿起了一册书籍,“李兄来此看书,不知有读到些什么?”

    李良年看了眼书架,思绪纷飞,“书中意味取之不尽。或人生哲理,或人情百事,或古今博闻,或至高之境,让人静心凝思,气定神逸,品察万物之性灵,而后俯瞰己身。”

    “比如姑娘手中的这卷书,讲述的是南楚历代君臣之事。南楚延续百年间,有昏庸无能之君,亦有奸佞不忠之臣。纵观历史,唯有明君贤臣方能利益家国百姓,存续永久。”

    话语间,他看了看洛青辞手中之书,又看向一旁,“如今新君未立,根基不稳,朝中官员大多年迈,民间仍有饥寒之声,正是锐意革新、急需人才之时,亦是有识之士奋发进取,成为一代贤臣的开始。”

    听得此番言语,洛青辞眼中一震,也不由心中感慨,“外祖父在世时曾说,书中有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亦有经国治世之良方,想我自幼舞刀弄剑,对读书之事不屑一顾,想来是我错了。我今日方知读书之可贵,今后学着修身读书,或许为时不晚。”

    “外祖父去世后,门生零落各地,书院纷纷解散,尧山书院能有李兄不时照拂,此间书屋能有李兄时常涉足,乃书院之幸事,亦可告慰外祖父在天之灵。”

    话语间,洛青辞回之一礼,又觉自己多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哦,我一个文盲竟在此高谈阔论,李兄就当我胡说吧,打扰李兄看书了。”

    “姑娘自幼习武,洒脱好侠,亦不失洛氏风骨。”

    李良年回之一笑,随即便见听岩端着食盒走来,“哦,正值饭点,我让听岩备了些简单的饭菜。洛姑娘游山劳累,想必也饿了,不妨一起?”

    看了看外面火热的天色,景乐想必已经吃上了吧?

    这么想着,肚中突然“咕”地一声,让她面露尴尬,“那我就不客气了。”

    书房外,二人对坐。

    小桌上,摆着三四道农家小菜,虽无荤菜,青白之间,却也勾起了她的食欲,让她咽了咽口水。

    李良年眼中一笑,示意她先行动筷,“请。”

    洛青辞笑了笑,随即向旁人招了招手,“听岩,你别光站着啊,过来一起吃。”

    话音刚落,听岩回了一礼,“听岩还不饿,公子和姑娘慢用。”

    看着听岩飞奔而去的背影,洛青辞错愕地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李良年则淡然一笑,“听岩既然这么说了,想必已经吃过了,洛姑娘请便。饭菜清淡了些,姑娘莫要介意。”

    “不介意,不介意。”

    洛青辞点了点头,随即动筷夹了一块青菜放入碗中,就着饭吃了起来。

    看着面前之人举止斯文,细嚼慢咽,她也未太过放纵,自顾吃着面前的两道菜。

    可四下寂静,面前之人亦无言语,倒让她想找些话题聊聊,以便掩盖自己的粗鲁之举。

    “对了,那日春日宴上见李兄与那位黎少将军交谈甚欢,不知李兄可知黎少将军近日在忙些什么?”

    闻言,李良年眼中一顿,停下了手中的筷子,疑惑道:“洛姑娘怎么会问到这儿?难道认识黎兄?”

    “还不是为了阿姐。”

    洛青辞喃喃一语,并未注意到这话被面前之人听了去,眼中光彩一闪而过。

    “哦,听闻黎少将军武艺出众,李兄知我素爱舞刀弄剑,一时有些手痒,想与他比试几招,又不好意思直接询问。”

    李良年面色从容,心中却生出些许疑惑。有多久,他未见面前之人随手持剑了?

    大概是在她这次归来之后吧。

    “原来如此,我也多日未见黎兄,正准备去探望一番。姑娘放心,到时我帮姑娘问问。”

    闻言,洛青辞忙心虚地摇了摇头,如今的她可是弱得很,“不用不用,我也是随口一提。黎少将军武艺高强,我可打不过。”

    不久,桌上被收拾干净。

    洛青辞抬眼看着阳光正盛,灼灼逼人,着实让她不愿外出,“李兄请便,我在这儿坐坐,绝不出声。”

    李良年点了点头,起身走进书房。

    微风穿过,阳光细碎间,女子在阶前坐着,一手扶额看着方才拿过的那本书,渐渐合上了双眼。

    屋内,男子站在阳光处,手持长卷,目光一片柔和。

    不知过了多久,洛青辞手一滑,骤然醒来。

    她伸了伸懒腰,转身看去,正好看见李良年手拿书册,正望着她,“洛姑娘醒了。”

    “怎么就睡着了?”洛青辞笑了笑,看了看天色,“叨扰许久,李兄请便,我先告辞了。”

    “洛姑娘慢走。”

    洛青辞转身离去,留下身后之人伫立良久。

    一处书院,掩藏了多少往事。

    洛青辞并不知道,秦太傅去世后,学生遣散,书院纷纷倒闭,为何李良年独独保住了尧山书院,使其免遭被拆迁的命运。

    也没有人知道,当年一个十岁左右的天才少年与一代儒者因何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