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少爷留步 » 第十四章:记忆

第十四章:记忆

    战战兢兢地坐在椅子上,小月拿着剪刀在安九黎耳边晃悠,安九黎目光紧紧盯着铜镜,生怕丫头一不小心,自己耳朵少个半边。修剪完鬓角,小月放下剪刀,拿起了梳子,安九黎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我说少爷,比起小玉姐,我是很少给你梳头,可小玉姐还不得我帮她梳头,她哪像你这样,一惊一乍的,你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安九黎一听“下手”,心里凉飕飕的,好在小月手里的剪刀已经放下,令他大感庆幸。

    不一会儿,小月就替安九黎梳好了头发,转身端起水盆出了屋子。

    镜子里安九黎玉箍束发,剑眉星目,一张稚气未退的脸上,却有着深邃悠远的目光。这让少年看起来有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

    起身打开屋门,呼吸着清凉又新鲜的空气,迈着步子走出院子,到后院练功。

    路走到一半,发现池边亭子里有人活动,安九黎顺着廊道转向亭子,走近一看,认出是昨天见过的李剑山,头发毛糟糟地披散着,似乎打理头发对于他来说是件很费力的事情。小虎手里攥着一根池子边捞上来的树枝,在李剑山漫不经心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挥舞着。

    “醒来了?”

    李剑山顾着喝酒,随便问候道。

    走到亭子里在李剑山对面栏杆上坐下来,安九黎面无表情地问道:

    “什么时候出发?”

    男子将手上的扁瓷壶揣进怀里温热。伸了个拦腰,说道:

    “好不容易来长安一趟,怎么着也要等中秋过了再走,不用着急。”

    一听男子没有着急离开的意思,安九黎目光转向庭外台阶下一个劲挥动树枝的小虎。

    “这孩子练武奇才,送个我做个徒弟。”

    李剑山直截了当,一脸的风轻云淡。

    “跟着你习武也不错,只是他家里就这一个孩子,还想着读书考试,以后能有出息。我看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说着安九黎抱着手靠在柱子上。

    “书上那些大道理是最没有道理的,那些自诩清流的读书人,待在书斋里足不出户,守着一堆破竹简,你觉得他们写出来东西的能有多少道理?”

    安九黎神情怪异地看向对面这个慵懒的男子。觉得这些话好像也有道理。

    “所以啊,不要总盯着书看,多出去走走对你不是坏事。”

    男子起身走到亭子边的台阶上,朝着小虎喊道:

    “回身、挑、蹲、收、刺。”

    小虎按照李剑山的指导,一脸开心的挥动手上的树枝,似乎那就是一把锋利的宝剑。

    两人坐在亭子边的石阶上,安九黎问道:

    “离开安府,是要去稷下学宫?”

    李剑山挥了挥衣袖上的尘土,说道:

    “学宫?那鬼地方我都有十年没去了。”

    李剑山自从丹元受损,从化玄境跌落到圣武境后,就离开了稷下学宫,在坐忘谷一待就是十年,在山里修炼、炼丹。可十年的修炼,无论他怎么努力,还是没能再次攀升化玄境。

    “对于周天境的你来说,只要勤加修炼,修为自然会提升,可对于我而言,想要在修为上有所突破堪比登天。”

    安九黎也曾听说过,一般练气士修为到宗师境以后,如果没有很好的机缘就很难再提升。想来李剑山就是这种情况。

    两人说话间,长廊上走来一人,小虎看到熟悉的身影,立马将手上的枝条藏到了身后。

    “少爷,老夫人叫你过去一趟。”

    来的正是秋娘,眼神看向一边的儿子,小虎连忙丢下树枝,顺着小路转过松树,不见了踪影。

    “这小兔崽子,学堂一放假就是脱了缰的马,任谁也拴不住。这位是?”

    “我姐的师兄,李剑山。”

    见安九黎起身,李剑山也跟着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

    “呃——大姐好。”

    见这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子称呼大姐,秋娘心里多少有点不乐意,笑道:

    “听大小姐说,最近府上请了不少仙长,我这都忙的,也没功夫拜会,仙长远来,府上要是有什么招待不周,可要包涵。”

    李剑山连忙拱手道:

    “哪里话,叨扰叨扰。”

    见仙长这么客气,秋娘笑得合不拢嘴。跑到松树后拉着小虎来到李剑山面前。

    “你这不懂事的孩子,仙长在这儿,赶紧拜。”

    小虎有模有样地弯下了腰,说了声仙长好。李剑山扶起小虎,收徒的念想也没了。只得赞叹小虎天资聪颖,以后定能有出息。

    安九黎辞别了李剑山,走上长廊。转过两道回廊,穿过月门,来到安府大院,老夫人的住所。

    在安九黎的记忆里,老夫总是慈爱祥和的一副面容。他款步走入屋子,见王林瑶也在,姿态端庄地站在老夫人身后。

    老夫人见儿子生龙活虎,一时间生出万千思绪,她年有五十,鬓边却早已苍白。此时看着儿子,也不知该说些什么,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

    “九黎啊,近来天气渐凉了,可不要忘了加衣服。还有——”

    她转向王临瑶,说道:

    “临瑶丫头小心点儿照顾少爷,他这身子刚缓过来,别又染上风寒……”

    老夫人低眉沉默许久,语气沉重地说道:

    “你的事情玲珑都说了,你爹呢,天天守着太常寺,最近太常寺招了许多士子,都是新来的手生,你爹是教完这个说那个,总是腾不出个时间看看你们姐弟俩。就我呢,平时总爱唠叨,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玲珑在学宫师兄弟多,在外面多少有个照应,九黎你从小在这院子里长大,这一趟出远门,娘这心里,总是牵挂得紧。”

    安九黎握住老夫人的手,说道:

    “是孩儿不孝。”

    他闭上眼,脑海中忽然涌现出那个少年弥留之际的记忆。

    在现代化布满各个领域的前世,他满含不甘和恨意向世界告别,而在另一个宇宙的宁国,一个常年卧榻在床的少年,自小锦衣玉食,在厚予希望与一片欢声里降生,在众人虔诚的祈祷下成长,他闭上眼再也无法醒来的那一刻,心底留下过无尽的内疚与不舍。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身处不同世界的两个陌生人,因为内心难以割舍的牵绊,促使某种力量将时空撕裂,通过虫洞隧道让他在这个世界重生。

    如果说,穿越到这个世界有什么特殊的使命,那么,至少应该替安九黎完成他想要完成,却再也无法完成的遗愿。

    那个怀着遗憾逝去的少年,眼前鬓角已白的老人。

    可他,却不得不离开这里,去寻找一个藏身之所。这个来自另一个世界却拥有安九黎记忆的人,他感受到的,是羞愧和自责。

    “九黎,起来起来,这天儿一天冷似一天,潮气这么大,跪着干什么,起来。”

    一边侍立的王临瑶赶忙扶起了少爷,安九黎坐在椅子上,心里很不是滋味。

    “九黎啊,还有件事,你这一去不知道要多久回来,娘又无法照看你,临瑶丫头从小侍候你,你这要去也带上她,左右是让我放心。”

    王临瑶躲在老夫人身后,朝着安九黎做了一个鬼脸。之前安九黎总是嫌她太笨,打定了要追着安九黎到天涯海角的她,此时心里很是得意。

    老夫人在,安九黎只能答应下来。他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这一趟终点未知的旅程,带上她不如多带一个马夫,这样赶起路来要快很多。

    “对了,你爹跟我说,最近长安东市这一两天祭月,到时候和你姐带上临瑶丫头,一起去拜一拜。”

    在前周,民间就有中秋祭月的习俗,到了大宁,风潮影响到了士人阶层,后来朝廷颁布诏令,将中秋祭月纳入到朝祭当中,中秋祭月也就成了大宁最为盛行的活动。每到弦月弓满,民间无处不灯火,长安巷道彻夜通明,河里彩灯漂流不绝,文人踏楼吟诗,舞女歌姬一夜笙箫,十分热闹。

    对于母亲的心意,安九黎心领神会,想着自己很久没出门,的确应该出去转转,再者李剑山这位远客好不容易来一趟,总要陪着他去逛一逛才好。

    从母亲那儿回来,安九黎打坐修炼到下午,坐下来要吃饭,就见两个仆从搬来一个能装得下人的箱子,搁在屋子中间。

    气喘吁吁地两人这才退下。王临瑶从自己房子里抱了一堆衣服,随手扔进了箱子,累得大汗淋漓。

    安九黎扒拉着碗里的饭:

    “你干嘛?”

    “收拾行礼啊,这不是要出远门嘛。”

    安九黎嘴巴鼓鼓囊囊,一想到王临瑶跟自己一样从未出过远门,心里激动也是正常。说道:

    “急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走。”

    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她,凑到安九黎身边。

    “哦——少爷,你不想走是吧,我的话你可以不听,老夫人的话你总要听的吧。”

    说着,王临瑶抬手朝安九黎胳膊一掌,睁圆了眼睛,瞪了一会儿,又回头收拾起箱子里的衣服。

    那一掌虽轻,可也让毫无防备的安九黎一口饭差点没下去,呛得连忙端起杯子喝水。心里想着,这丫头一天天的,真是越来越没礼数了。可转念想起她在床边啼哭的那个下午,安九黎表情僵在脸上。

    继而又露出些许释怀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