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少爷留步 » 第十五章:桃花树

第十五章:桃花树

    桃花树下,李剑山喝着壶里的酒,望了一眼对面须发花白的老人,砸了咂嘴,说道:

    “很久没喝到这么香烈的酒了,亏我这一趟来了长安,不然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尝我愿,喝一口你桃花仙人酿的酒。”

    戴着幞头,胡子蓬乱的老人哈哈笑道:

    “要是晚来几天,还就可能真喝不着了,中秋这两天,买的没剩几坛子,本来想着留给自己喝。”

    李剑山深知对方也是爱酒之人,淡淡一笑。

    安九黎尝了一口碗里的酒,细细品味着杯里桃花香气,作为少爷的监酒人,王临瑶对那一碗黄汤怎么都喜欢不起来,只是桃花的香气着实浓郁,让她也不觉扇动香气嗅了个饱。

    “老爷爷,你酿的酒可真香。”

    说着,王临瑶雪白的手腕撑起下巴,心里一番天人交战,想着要不要也品尝一下,又怕以后在少爷面前没了底气。

    “女儿家不饮酒,女儿家不饮酒。”

    王临瑶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眼神锁定那棵叶子落得七七八八的桃树。

    “桃花翁,我这一趟来,可不光光喝酒,还要借你桃花蒸几块月饼吃吃。”

    说着,李剑山放下手里的碗,朝着桃树大袖一挥,只见树枝上长出许多豆大的花苞,花苞逐渐生长,外层的花瓣展开,露出里面粉色的花蕊。很是神奇。

    望着一树粉色的桃花,王临瑶连连拍手,称赞李剑山简直就是活神仙。能让桃树在这个季节开花,若非使用仙术,又怎能办到。

    “人常言,李冬官袖里有七分剑气,今天有幸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剑山曾担任过钦天监冬官正,故而江湖上多称呼他李冬官,他自己非常不喜欢这个称号。可他越不喜欢,叫的人反而越多,听着听习惯了,便也默认了这个称号。

    “小玉姑娘,赶快拿篮子。”

    王临瑶这边刚起身,早有小童拿了篮子过来,一会儿的功夫就摘了满满一竹篮子。那小童也没见过这样神奇的事,心想有这一树的桃花,又能酿不少的酒。

    小童两手小心翼翼地端着篮子,到厨房拿瓢舀水清洗。

    “袖里七分剑气,那剩下三分呢?”

    秋风冷意袭来,趁着安九黎问话的功夫,早有小童将壶里的酒倒入炉上罐子温热。

    只见李剑山将杯子举起来,很享受地喝下一口,说道:

    “剩下三分,当然是在酒里。”

    安九黎猜想,袖有剑气七分,那酒足便能有十分剑气了。七分剑气就能让枯树开花,那十分剑气还不得让树原地成精?

    这些奇怪的念头浮过安九黎的脑海,不觉让他对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子多了几分敬意。

    “桃花翁,我有一事问你。”

    白发老人目光转向李剑山。

    “这世上,何事最为快意?”

    “以李兄弟来看,当然是有酒有剑,才算快意。”

    “不对。”

    “那是?”

    “想当年,我自朝廷辞官,圣上隆恩,赐金放还,因此从未缺过酒喝,我虽修剑道,可我已有二十余年不曾用剑了。”

    “李兄弟向来潇洒不羁,佩服佩服。”

    老人话音刚落,一边倒酒的王临瑶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那李大哥缺的是哪一样?难不成是十五的满月?”

    李剑山放下酒杯,向王临瑶投去赞许的目光。

    “小玉姑娘果然冰雪聪明,常言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最难是相逢,最怕是离别。”

    说着一瓣桃花落进了碗里,李剑山挥手间,那桃花如同一只蜜蜂,从碗里翻飞出去。

    “李兄弟志趣高远,难得难得。”

    桃花翁正说话间,有人扣动柴门往院子里走来。

    “那边的翁老,买两坛子酒。”

    一个妆容精美、身形妖冶的女子看向桃树这边,见有一树桃花分外惹眼,有些花瓣在风里落下,如同下了一场粉红色的雨。

    “天哪,这是——大冷天怎么开出桃花来了,”

    女子倒吸了一口气,一眼的陶醉,又觉得眼前的一切超出了她的认知。双手捂住着嘴巴,一时难以自已,如同遇见阔别多年的初恋。

    “啊,一定是最近在楼坊忙来忙去,累坏了身子,眼睛都幻觉了。”

    后边跟随的仆从睁圆了满是惊异的眼睛。盯着眼前挂满花朵的桃树,不忘走上前来提醒女子道:

    “萍儿姐,那是真的,那不是幻觉,我们也看到了。”

    女子自知有些失态,咳嗽两声,正色道:

    “翁老,打酒,要两坛子。只要桃花庵。”

    这萍儿本是祁音坊的管事,最近临近中秋,很多外地来的商客变多,坊里忙得不可开交,茶酒果肴都得她去置办,一天东奔西跑,就差把鞋底踩冒烟了,她经常跟坊里的丫头抱怨,说那官道上跑马的车轱辘都没她两条腿勤快,这话多少有些自贬,丫头们不比身价出众的红牌姑娘,有些还曾受过她的接济,各个低头不语。

    “蓝妹子,来买酒了?可我这儿桃花庵没了,其他的要不要看看?”

    老人差小童带着仆从去了竹楼后面的地窖。名叫萍儿的女子将目光转向树下,笑呵呵地走上前来。

    “这小哥长得俊俏,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说着坐在安九黎身后的石凳上。从身后仆从那儿接过一个蹴鞠似的黄铜炉,抱在怀里暖着手。

    “这祁音坊平常可有不少贵门公子造访,怎么蓝妹子没看够?”

    添柴的小童去了后院,老翁只能自己温酒。

    “翁老——”

    女子拖长了声音,像是很不满意老翁打搅。

    安九黎往李剑山那儿看了看,只见他连着灌了两三碗酒,好像在说,这种场面不要牵累他。安九黎心想,这家伙这么怕女人,想来年轻的时候被女人霍霍得不轻。

    “晚辈安九黎,并非大户人家的公子,过往留住的商客而已,这两天中秋祭月,便想着留在长安看看灯会,又听闻桃花庵甘冽香醇,也是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找到这里。”

    “我说呢,这长安公子哥见过不少。我就瞧着公子面生,原来是远乡客,最近就有不少北齐过来贩马的商客,也都留在坊楼等着逛灯会。公子可也是北齐来的?”

    安九黎温淳一笑,道:

    “姐姐真是慧眼,北齐人没有过中秋节的习俗,我等也是想趁着中秋节一睹长安胜景。”

    一听安九黎这么客气,女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见仆从搬着坛子出来,起身朝着安九黎这边打了声招呼,抱着暖炉悠哉游哉地出了院子。

    “这女人嘴真碎。”

    王林瑶话音刚落,忘了还有李剑山和老者在,连忙抓起盘子里的点心吃了起来。

    几碗酒入腹,李剑山打了个酒嗝,已有微醺之意,三人便和老翁告辞,离开了院子。走在回去的路上,街道已有人家开始张挂灯笼,过往的行人除了宁国人,不乏穿戴面孔异样的北齐人、西边鬼方灵族及南域巫族练气士。

    李剑山语气淡然地说道:

    “有件事很奇怪,那个叫做萍儿的女子,进院子时跟在他最后面的两个人,一个大周天,一个小宗师,一个青楼女子,带着两个练气士,你不觉得很奇怪?”

    安九黎也注意到了那两个人,看相貌穿着很像是北齐人。

    “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两个人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应该和姓蓝的女子不是一伙的。”

    王临瑶鼓着嘴巴回忆着当时的画面,慢悠悠地说道。

    “难不成他俩就是蓝苹儿所说的北齐商客?”

    安九黎凝神静思。

    “这两年大宁和北齐新启商道,边关也只允许商贾通行,一般很少有练气士越过边界。”

    李剑山解释道。

    “他们是偷渡过来的?”

    安九黎揣测道。

    “边关都有大宗师境的练气士坐镇,要想蒙混过关不是那么容易。”

    李剑山说道。

    “那有没有可能,他们修炼了某种能够隐藏修为的功法?”

    安九黎继续揣测。

    “不好说,看来这伙人不简单呐。”

    李剑山不禁感慨道。

    两人一番神神叨叨的话,王临瑶听得有些吃力,一展笑言跑进了旁边的包子铺。

    “这样堂而皇之地走在街上,是欺负我们大宁国没有练气士?”

    安九黎愤愤不平。

    李剑山抱着胳膊说道:

    “他们敢堂而皇之地出来,就说明他们早有准备。”

    安九黎恍然大悟似的说道:

    “我明白了,应该是一整个团伙,祁音坊去往桃花庵的路上很少有行人,所以才这么毫无忌惮。”

    “嗯……”

    此时王临瑶手里拎着油纸裹好的包子,赶上远处等待她的二人。

    “喂,你俩说完没有,不就是两个北齐的商人嘛,别说北齐,鬼方银发碧眼的灵族在这祭月节都有不少,别婆婆妈妈了,回去吃包子咯!”

    王临瑶一蹦一跳地跑到了前面。

    “小玉姑娘说的有理。”

    说着李剑山也挪开步子撇下了安九黎。

    “喂——”

    安九黎喊了一声,见两人都没有反应,只能悻悻地跟上。

    北齐练气士潜入大宁,这的确很少见,在当下这个多事之秋,安九黎不想如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现在对他来说,能多掌握一条信息,或许就多出来一条生路,他又怎么敢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