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的搞事日记 » 第二十章 破庙轶事

第二十章 破庙轶事

    马车驶离涿县的第四天,入冬前的最后一场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刘宇他们距离雒阳差不多还有两三百里的路程,不得已他们只能寻一处废弃的寺庙落脚。寺庙已经荒废好些年了,缺乏修缮的屋顶有个巨大的破洞,土塑的佛像早已经变成一堆黄土疙瘩,像个坟包般地堆在佛像底座上。

    看着寺庙如此荒废的样子,刘宇不觉感慨就连佛祖都顶不住时间的流逝啊……感慨过后,他从搬进来的行礼里,分别取了三张画像。分别是观音菩萨、弥勒和财神爷,将三张画像用土疙瘩压住,挂在了佛像的底座上。

    在简雍好奇的目光下,刘宇拉着关羽表面虔诚地拜了拜。

    “菩萨和佛祖保佑啊!一定要让我们这趟平安无事了……财神爷保佑啊!一定要让我们挣得盆满钵满地回阳乐县。”

    拜完之后,刘宇叹息一声,暗道:这趟要是挣不了钱的话,他只能回去继续做个没前途的文抄公了。

    “刘大哥,这三个画像是什么啊?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简雍有些好奇地问道。

    闻言,刘宇故作高深地开始摆弄起学问来,说道:“此乃佛道的三位神仙。手持净瓶坐在莲花宝座上是大名鼎鼎的观世音菩萨。若是遇有无法解脱的苦恼的话,只要颂念观世音的名号,就可以免除烦恼得以解脱”。

    “另一位乃是弥勒佛,在佛界称为未来佛,看他笑得如此欢畅,乃是在嘲笑尘世可笑之人,肚大无量,教人们包容万物来着!”

    “最后那位笑得开怀,手持金元宝的乃是财神爷。可是一位保佑人们升官发财的大好神仙呀!”

    听到刘宇的解释后,简雍不禁问道:“这世上真的有神仙吗?”

    “大概有吧……”,刘宇有些不确定地望了望老天。

    要不是贼老天把他扔到汉末的话,他也不信这世上有什么神仙……虚头虚脑的事情,他也有些摸不准。即便是在现代,民间依然会有很多夹着现实的诡异小故事,比如:有些人说在医院听到什么锁链响,可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有人就说是什么黑白无常来抓鬼来了。

    比如有小女孩得了重病快要死掉了,有天突然跟母亲说有什么船来接她来了,还说不走不行,就差她一个人了。在临死前,好多人都会说什么船来了……像是这些看似毫无根据的流言,但其中巧合之处很难不让人想多一些。

    也许,人死后当真有什么来生转世吧……要不然,又如何解释刘宇身上发生的一切?

    可简雍如此正式地问,让刘宇觉得自己也不能随便地回答这个问题,万一把简雍小老弟脑子给搞乱了,从此开始神神叨叨地念什么鬼神,那就不好了。他想了想,开口说道:“孔圣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

    “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简雍颇有些不解。

    就在刘宇打算详细解释一下的时候,忽然从门外传来凉爽的笑声,有人说道:“好一个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

    破庙内三人皆转头看去,有位戴着一顶湿漉漉斗笠的带刀客步入破庙内。

    如此一幕,惊得关羽立即从破庙的墙上拿起铁矛,要是对方陡然动手的话,只有靠他才能护住刘宇他们的安全了。

    那人见状连忙抬手,开口说道:“同是避雨之人,我并无恶意,三位小兄弟尽管放心……”

    说完,看着刘宇他们仍旧是紧张的样子,他干脆解下腰间的长刀,随意地扔在关羽的脚下,摘下斗笠,笑道:“小兄弟,这样可以了吧?”

    见此,刘宇也松了一口气,赶忙从关羽脚下捡起长刀,将之奉还给来人。

    刘宇缓了缓神,开口问道:“阁下是何人?我们三人路过此处暂且歇脚罢了,若是有打扰的话,我们立即离开这里”。

    “没必要,我也是一个过路人”,那人笑了笑,望着刘宇虔诚递刀的样子,不由得便把刀重新系在腰间。他饶有兴致地来到佛像底座前,望着惟妙惟肖的三个画像,不由得笑道:“小兄弟,你刚才不是还说,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怎么反倒是自己拜佛敬神起来?”

    “额……图个心安罢了”,刘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图个心安……这年头确实是该图个心安了。常侍乱政,蒙上欺下,为祸大汉。若是再让他们乱下去,中原太平的日子就要到头了”,那人感慨地说道。

    此言一出,刘宇眉头一挑,能说出这种言论的人,绝非一般人。这位貌似侠客一般的壮汉,难道是某位历史当中的大人物?

    “敢问,兄台高姓大名?”,刘宇拱手问道。

    那人看了刘宇两眼,又看了看关羽和简雍,笑了笑说道:“什么高姓大名,只是个逃难四方的闲云野鹤罢了。某乃安阳人魏桓,字仲英”。

    “魏桓?”,刘宇有些困惑,他可没有听过哪位诸侯的帐下有什么叫魏桓的名人。

    难道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吗?这也不是不可能。整个汉末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可能会把每一个人都记录在册。单单颍川的那些名士,动则就几千个弟子,可到头来三国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多少名字,盛名在外的诸多名士,也都被历史所遗忘。

    “在下刘宇,字太白”,刘宇恭敬地说道。

    关羽也放下铁矛,对着魏桓拱手说道:“吾乃关羽,字云长”。

    简雍也拱手说道:“在下简雍,还未取字”。

    此言一出,刘宇和关羽都有些愣住了,简雍这都十岁了怎么还没有取字?

    “怎么了?你们看我做什么?”,简雍诧异地问道。

    刘宇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没有取字啊?”

    他俩哪里知道,汉人取字的时候,一般是在二十岁成年礼时,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取字。可刘宇穿越过来的半吊子水平,直接弄了一个叫“太白”的字,又提早将关羽的字给取了。这才搞得简雍如此的诧异。

    “两位小兄弟,看你们诧异的样子,该不会这字是由你们自己取得吧?”,魏桓忍不住地笑问道。

    关羽说道:“不呀,我的字是刘大哥替我取得。云长,这两字听起来很不错,我也很喜欢”。

    “……怪我,是我学问水平不到,才会搞出这种乌龙”。刘宇尴尬得恨不得钻到地板缝隙下面去,奈何如今只能略过这一章,连忙改变话题向魏桓问道:“魏兄,刚才之言颇有豪气,又为何会说自己是什么逃难之人?”。

    “此事说来话长”,魏桓明显也有难言之隐。

    他望着刘宇他们带着好多的书籍赶路,又看到放在底座上崭新的画像,忍不住便问道:“你们难道是打算去什么地方卖货吗?”

    “倒也不全是,我俩打算去雒阳卖一下东西。简雍小弟准备去颍川求学……”,刘宇如此说道。

    魏桓不由得一笑,对刘宇说道:“说来也巧,我也正是打算去雒阳,要不此行同去如何?有我护着你们,这一路上也能多安全一点。至于报酬的话你们放心,只要管我几顿吃喝就好了……这买卖如何?”

    “……”,刘宇望着魏桓,意识到这位莫名的侠客是打算蹭吃蹭喝了。便觉得魏桓有些不靠谱,可想到魏桓刚才说出的常侍乱政的言论,又觉得此人并非是什么居心叵测之辈。

    就在刘宇还没想要要不要答应魏桓的时候,魏桓却注意到从行礼中散落的一本连环画,当即走过去将之捡起来,随意地翻看了一下。

    “咦?这种是什么东西?怎滴如此精巧?还有故事……蔺相如?廉颇?有趣,有趣……”

    这个叫魏桓的家伙丝毫也不见外,直接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翻看起连环画了。见状,刘宇有些无奈地摇摇头,便先跟着简雍忙着生火了,等魏桓看完那本连环画再跟他继续聊一聊吧。

    关羽也觉得魏桓此人相当的奇怪,下意识地护住其他行李,免得被魏桓自作主张地翻看起来。

    就在刘宇带头生火烧热水的时候,简雍好奇地问道:“刘大哥,你刚才说的那句: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教人遵守世道的规则,不要迷信那些乱七八糟的鬼神,好好地做事,好好地做人,这也是儒家一直恪守的做人之本。如今儒学当道,你若是想要在颍川有所成的话,就要在儒学方面下苦功夫。不要一直盯着书本,也要把道理践行到现实生活当中”。

    “哦”,简雍似懂非懂地应道。

    这时候,沉迷在连环画的魏桓陡然回神,望着刘宇一时间竟怔住了。在刘宇转头看向魏桓的时候,魏桓又赶紧低头继续看连环画,装作刚才的反应从来都没有过……小小的破庙里,关羽提着劈柴的斧头,相当利索地劈开柴火,帮着刘宇把火终于烧了起来。

    热水在陶罐锅里渐渐地沸腾,一股白气从破庙的房顶冒出,在雨中像是烟柱般渐渐地涣散。

    在刘宇烧制热水的时候,破庙外面泥泞的雨地上,几个穿着道袍的人注意到破庙的烟气,不由得对视一眼。几人起初并不想进入破庙,奈何雨越下越大,秋雨冰凉难耐,即便是他们戴着斗笠遮住全身,也感觉浑身凉得厉害。

    于是,小小的破庙里,再次迎来第三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