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2:山里出了金凤凰 » 第十六章:过年好

第十六章:过年好

    “来了。”陈明通乐呵呵地笑,“还好你们在商品城传达室留了信,不然我还找不到人。”

    他说着往里走,“叔告诉你个好消息。”

    “叔。”李谦国突然叫了一声,音量之大,吓得陈明通后退了一步。

    “叔知道你高兴,我都听说了,三个小时,所有的布都卖完,你是这个。”陈明通没有起疑,只当年轻人用以表达情绪的反应。

    他竖起拇指夸赞道,“创造了历史啊,以后我们在谊镇,挺直腰杆喽。”

    被这么一闹,躺在木地板上的三个人也都醒了,陈立国一听是他爸来了,掀开衣服就冲出去,“爸,你来接我了?”

    毕竟还是个16岁的孩子,又是家里的独苗,突然看到亲人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瞧你这出息。”陈明通抬手就敲在他头上,“看人谦国,就大你两岁,都能出来闯了。”

    “叔,立国可比我强多了,16岁,我还在溪里摸鱼、山里抓鸟,哪能想到这么赚钱的法子。”李谦国由衷称赞。

    “好,你们都好。”陈明通摸一把儿子的头,心里美得很,外人夸可比自家人夸还要受用,尤其是这么一个了不得的小伙子。

    陈明通进屋,看见站在中间的姑娘,稍愣了下,又扬起笑,“你就是谦国说的在乌伤的那个眼光了得的朋友吧?”

    周娟文斜睨了李谦国一眼,给了个算你识相的眼神,点头,“叔,过奖了,就是做点小生意,可比不上你们。”

    这一眼带着点羞,带着点恼,看的李谦国莫名其妙。不过他也没放在心上,女人心海底针嘛,这个年龄的姑娘,既有少女的娇羞又有女人的心思细腻,最是不好猜的时候。

    他看一眼天色,也差不多晚了,打断两人间的寒暄,“叔,你们回去时间长,再晚点,恐怕回去的船也没了。”

    陈明通一听,拍脑袋,“嗨,差点忘了正事。”

    “谦国,按你的吩咐,东西连信一起托人送去山阴了。”陈明通边说,边从手提袋里掏出塑料袋,“你婶子紧赶慢赶把衣服做出来,回去送给你娘和爹,也让她老人家高兴一下。”

    “多谢,叔,我真的不是…”

    “行了,我知道。”陈明通拍他的肩膀,“这事你已经道过歉了,当天晚上我就想通了,不是你当时的说辞,也就没有现在,那我还不得懊悔死。”

    关于李谦国编造身份的事,在一切都稳妥的时候,他还是向陈明通坦白了。原本不说也没什么,只是合作上的关系而已。

    但合作讲究的是信,谎言总有被戳穿的一天,比起往后陈家做大做强,刺他一刀。不如趁现在脓不大,挤了也只是留个印子而已。

    “叔,谢谢你。”李谦国诚挚道谢后取了一个手提袋来,“这里是你们的钱,一共是45100块,已经扣除给我的一成利润。”

    说着,他又从另一个提袋里取出一千块递过去,“这一千块钱是我那28匹布上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这一次腈纶碎布头制成成品,损耗比他们预期要小,本来只是忽悠陈明通有百倍的利润,没想到最后布成后,减去展示品刚好赚满50025块,整整一百倍的利润。

    当然他的那批也不差,虽没满百倍,但也赚了4785块,这一趟加上陈家的一成利润,20天时间,赚了将近10000块钱。

    “这你就见外了。”陈明通把钱推了回去,“你当我是叔,这钱就收着,当给你们过年的压岁钱。”

    说完,他又数了二十张大团结给周娟文,“就当叔给你的见面礼了。”

    周娟文愣了下,反应过来,接过去,“谢谢叔,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奇怪的氛围在两人间流淌,看的李谦国一头雾水,心里叹一句:女人真难琢磨,否则他也不会被后世的老婆耍的团团转。

    “叔在这里先给你们拜个早年,过年好。时间不早了,我先带立国去存钱。”

    “谦国啊,忘了说,按你说的法子,我跟村里干部沟通了,以后谊镇每出一匹腈纶布,我们就拿2块。这钱赚的不多,但安心。”

    简单说了情况,陈明通两父子跟三人告别,匆匆忙忙下楼。

    “娟文,你怎么说?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回去?”

    同是丹丘的,一起回去路上也能有个伴。

    周娟文谢绝了,“不了,我的摊位刚盘下来,连货一起接的,不把东西对清楚,这年我也过不痛快,你们回去吧。”

    “行,等过完年,我们再来看你。”李谦国数出二十张大团结,塞她手里,“给,压岁钱,新年快乐!”

    两人道别周娟文后,就朝银行跑。

    赚来的钱,在李谦国再三坚持下,还是被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人4982.5块。

    钱被分成三份,存在不同的银行,按李谦国说的,现在形式不明,钱还是分开放好,万一哪天有变故,好歹数目上,不引人注意。

    而他们每人手上都留了500块,看起来多,但也不打眼,跟村里回来的那些叔伯一年赚的差不多,也好解释。

    再加上身上簇新的开司米纶大衣,在村子里走一圈,保管年三十当天,全村人都知道,跑出去二十多天的两个小子衣锦还乡了。

    船到新村,已经半下午,李有高停好船,喊了一嗓子,“今天过年,船停了,明天一早老时间,渡口等,大家过年好!”

    “过年好!”船上人人脸上挂着喜庆的笑,相互道贺,提着年货下船。

    李谦国则提了甁烧酒和一条腊肉递给李有高,“有高叔,过年好,这是谢礼。”

    怕李有高不收,他还编了个理由,“要不是你及时把我们送去渡口,恐怕我们还找不到去乌伤的车,也赚不了钱。”

    原要推却的李有高,乐呵呵接过来,“好,沾你们两个小子的光,小鬼,你赶紧回去,你妈从27开始,一天三趟来渡口,别让他担心。”

    他又指笑话李谦国的李谦宏,“还有你,你妈提着竹条,等了几天了,紧着点皮。”

    李谦宏脸上的笑瞬间垮了下来,他妈性子软,但拧,看来年三十这顿竹笋炒肉是挨定了。

    两人在渡口分别后,李谦国左右手提满了东西往家的方向赶。

    “妈,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剩几个蛋和猪头,晚点再烧一样的。”朱芬坐在堂前的椅子上,嗑着瓜子数,“鸡鸭都被爸关起来了,可怜一年到头就等着过年宰一只,结果临了了,什么盼头也没有。”

    “大嫂,你要什么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