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追随朱棣,做大明国公 » 第二十六章 以德服人

第二十六章 以德服人

    二十七八岁的朱棣已经有九个孩子,其中有个孩子夭折,而三十五岁的金忠别说孩子,他连婆娘都没有一个。

    金忠是穷人。

    虽然他很有才华,他大哥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再有才华他也是穷人,像他这样的穷人非常多,极少的人遇到了机会,有的人连机会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

    看了眼金忠离去的背影,朱棣缓缓收回了视线。

    姚广孝留了下来。

    “他认为宋国公会失败,可是他给出的理由不够。”朱棣没有了先前的神色,变得随意了些。

    老和尚习惯了,也很随意的坐着,两人就像多年的忘年交。

    “宋国公很早追随父皇,多年来战战兢兢,深受父皇信任,否则也不会把二十余万大军交到宋国公的手上,成为北征大军的主帅。”

    朱棣迟疑的说道:“而且宋国公又立下大功,于情于理,父皇也不会责怪宋国公的。”

    老和尚点点头,并没有反驳,同样说道:“此言有理,可是金忠提出的思路,也的确值得慎重对待,太子殿下不可小觑。”

    是啊。

    大哥从小就是不同的,朱棣沉默了起来。

    所以自己才想要多做点事情,好让父皇多看自己一眼,朱棣有些气馁,以前小的时候,他很想要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加,朱棣这个念头并没有减弱。

    “我希望宋国公能赢。”

    朱棣看向姚广孝。

    姚广孝沉吟了一会,随后摇了摇头,“此事已经到了这番地步,我们还是不要继续插手了,何况宋国公不一定会输。”

    朱棣叹了口气,没有执意要求姚广孝。

    姚广孝露出笑容,燕王有很多优点,其中能听人劝,不会一意孤行。

    每次只要自己拿出理由,燕王都能虚心接受。

    “给他安排到哪里好呢?”

    朱棣愁眉不展。

    如果王相府还在,王相府就能塞不少人进来,甚至可以往北平布政司衙门里塞,如果自己掌握了兵权,北平都司也能塞人。

    可是自己什么也没有,而长史府很小,全是些杂职。

    人才投奔自己是为了前程,朱棣虽然还年轻,可是懂得这个道理。

    姚广孝早就想好了,建议道:“长史文书。”

    “长史文书?”朱棣愣了愣,苦笑起来,“也罢,只能如此了。”

    “我虽然是藩王,可也是穷的揭不开锅,还要自个掏钱养人,如此下去也不是长久之道啊。”朱棣满脸的无奈。

    藩王自然不缺钱。

    王府里的用度足够,可是想要做事就不同了,王妃都比自己都有钱,可自己总不能老是动用王妃的嫁妆不是,王妃虽然不反对,自己却不好意思。

    姚广孝明白燕王的苦处。

    不过姚广孝没有要把寺里的香火钱拿出来接济燕王,没这个道理,倒不是老和尚舍不得钱财,而是这么做容易遭来祸事。

    公是公,私是私,账面上的每一分钱,姚广孝花得明明白白。

    过了几日。

    随着北征大军的陆续的归来,北平逐渐开始热闹,松花河畔招降的十余万降众也大多数送到了北平府,各地开始了接收。

    十余万降众里,有许多前元的官员,这些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对这些官员,朱元璋要求地方以礼相待,称他们为大丈夫,不得让他们感到受侮辱,还要选拔重用他们。

    对于降众的平民百姓,朱元璋更是要求地方上倾囊相助。

    北征大军的犒赏还没有下来,先要求对待降众无论人数多少,一律给予奖赏补贴,让他们安心脱命,好在地方上获得休养。

    十余万降众里的士兵被收编给予优待,不得低于汉族士兵,两者待遇相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二十余万北征大军打了大胜仗,后方勒紧裤腰带的老百姓们,等回来了家人,还没来得及团聚,地方卫所就开始向都司衙门交粮,各处的徭役越来越多。

    军户们种地田是军田,收获交给卫所,卫所或三七分,或二八分。

    老百姓得三,更甚至得二。

    而且并不是一次性给予军户,按月发月粮,光棍少发点,有家眷的多发点。

    军户们眨巴眨巴眼睛,一头雾水被安排去把自家卫所的粮食草料一车车运去卫司衙门,然后卫司衙门送去都司,都司统一分配给各地降众。

    降众们先是得到了大明朝廷的犒赏,家家有了余粮,但是他们没有房子啊。

    卫所开始召集军户服役,为降众们修建房子,好让人家一家老小有个住的地方。

    有官做,有房住,有食吃,还有钱。

    降众们仿佛回到了以前,他们什么都不用干,下面有人奉养他们。

    原本担惊受怕,内心惶恐不安的降众们,其实不少人原本是汉人,他们摇身一变,得知自己能做官,为了更好的前程,在地方衙门登记的时候,偷偷的改回原来的姓名。

    京城的朱元璋得知后当即说,有些人进入仕途更改了他们的姓名,担心这样会导致他们的子孙后代忘记祖先。因此,他命令朝廷发布公告,告诉那些已经更改姓名的人可以改正回来。

    大明朝廷太体贴了。

    十余万的降众家家吃米,什么也不用干,等着朝廷给他们发土地,发耕牛,发粮种,发农具......

    消息传回辽东,许多人都懵了。

    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许多人主动出山投降大明,短短的月余,降众从数万到十余万,最后达到了二十余万。

    北平各地的卫所军户们自带干粮,为降众们开荒,修建房屋,还要把自家好不容易结出来的棉花交给卫所衙门,再制成棉衣送给降众。

    军户们要做许多事,卫所里的积粮越来越少,军户们越来越慌。

    苦不怕,咬一咬牙,反正日子都是这么苦过来的,可是卫所里的粮食是他们的啊,就这么白花花的送给了别人,他们自己都吃不饱。

    因为他们吃不饱,许多军户还是老光棍呢。

    而朝廷对二十余万北征大军的犒赏却始终没有发下来,越来越多的军户青黄不接,就指望着朝廷的犒赏过日子呢。

    “这世道真是有趣。”

    房安来到了北平,见到了金忠,说出了见面后的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