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追随朱棣,做大明国公 » 第三十二章 一山望有一山高

第三十二章 一山望有一山高

    村头妇人七嘴八舌东家长西家短,燕王府几个男人同样是哪家怎么样,不过这叫做谋略。

    金忠第二次让人刮目相看的分析,让他在王府彻底站住了脚,同样还是长史文书,但是朱棣对姚广孝引荐的这位人才已经真正重视了起来。

    二代花钱比创一代要大方。

    不光为金忠安排了宅子,王府的太监又送来不少绸缎料子,文房四宝,玉佩之类的。

    没两日,金忠的大哥从通州来到北平,见到摇身一变的弟弟,在两进的院子里哭的是老泪纵横,金忠虽然不至于此,却也是长叹不已。

    两兄弟苦啊,眼看着熬出了头,一旁恭敬的房安非常能理解。

    小时候他见过很多穷人,知道穷人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很多人吃了上顿忧虑下顿,真真正正的挣扎在温饱线上。

    “这是我的弟子,跟在我的身边。”

    “房安,这是我的大哥,你来叫声大伯。”

    金忠没有忘记房安。

    金忠的大哥看见机灵的房安,不住的叫好。

    完全没有气愤的模样。

    没有因为弟弟发达了,却没有照顾自己,而是照顾外人而产生的嫉妒,反而金忠大哥很高兴,弟弟前程有了,又有了弟子,发家的气象越来越稳固。

    家族大于自己。

    “小子拜见大伯。”房安连忙上前行大礼,金忠的大哥急着扶起少年,脸上却有些为难,他自己拿不出见面礼。

    “大伯家有些书,下次带来送给你。”

    “多谢大伯。”

    房安笑道。

    见到弟弟过得不错,金忠的大哥就放心了,不愿意留下,当日就要返回通州,一边是卫所里的徭役重,一边是自己留下来也只是拖累,帮不上弟弟的忙。

    听到金忠大哥说卫所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金忠下意识看了房安一眼。

    自己这名弟子又分析对了。

    金忠有些无知如何形容,难道真有生而知之的人不成。

    留不住大哥,金忠也不再强求,拿出一些王府送给他的礼物,让大哥带回家改善生活,一边交代:“等我这里稳定了,大哥就搬来一起住,家人还是要在一起的。”

    这回金忠大哥没有拒绝,欣慰的点了点头。

    送走了大哥,金忠想了想,领着房安去做衣裳。

    金忠的日子好过了,环境宽松,于是就敢花钱。

    没有找城里做针线的婆子,而是专门去了裁缝铺子,为房安订做了一身棉制长衫,一件马褂外套,也可以叫做对襟,然后又为房安买了腰带,罩衫,皮鞋。

    他自己也置办了一身,等逛完了集市,金忠大半个月的俸禄没有了。

    不过效果也很好,房安原本风吹日晒,身上有些军中气息,一下子变成了读书人,虽然不至于是小白脸,却也显得文质彬彬了些。

    “其实最好的是去读书,读书走正道考科举,只是一则你年龄大了些,二则我见你之性格也不在此,所以过上一年半载,等你书写一道过关,到时候为你在长史府谋个差事。”

    回去的路上,金忠细致的吩咐。

    房安恭敬的随着金忠的脚步。

    自己的吃穿住行,所有被金忠包了,每个月还会给零碎,还教自己读书写字,这就是投资对人的好处。

    “弟子听先生的。”

    房安本就想要去长史府,自然不会拒绝。

    金忠越发满意。

    自己这弟子聪慧,天赋惊人,计算一道更让人惊叹,两师徒相互扶持,未来在长史府不怕没有他们的地位,只可惜王府的权利太小了。

    长史府没有对外的事务要做,没有事务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就没有油水。

    如果王府的权利再大点,至少名副其实的能插手北平的军权,师徒两人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获得更多的人尊重不是。

    可惜了。

    金忠又有些失落,长史文书没有品级,实际上仍然是百姓。

    以自己的才能,加上弟子的天赋,小小的长史府,有些埋没他们的才能,如果能去太子府,那才是金光大道啊。

    如此想了片刻,金忠又觉得有些羞愧。

    燕王对自己情深意重,自己却想着太子,实在不当人,能得燕王的恩情,自己理当报恩才是,否则岂不是见风使舵的小人。

    房安不知道自己的师傅想的那么远,把早已经打算好的事情说道:“弟子想要随北平的补给队,去松花河畔大营一趟。”

    “为何?”

    金忠问道。

    房安解释,“弟子有两位结拜义兄还在大营当兵,弟子这两位结拜义兄本领不凡,大兄武艺超绝,掌可碎石,二兄军略过人,懂山川地理,他们还不知道弟子已经落脚北平,所以弟子想要去报个信。”

    金忠听完后愣了愣。

    自己看来还是小觑了自己的弟子。

    早在还是穷家小子时,已经懂得了结交关系。

    抱团永远比一个人独闯要强,一个团体的价值远远大于后者。

    金忠也是近年才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兄弟在卫所地位太低,多年来已经形成习惯,难以改变自身的环境,只有跳出来。

    不过这对自己是好事,既然是弟子的义兄,而且还有本事,那不等于也是自己的人,金忠笑道:“为师安排一番,不过大营那边形势很乱,你不要惹麻烦,否则为师保不住你。”

    房安明白,冯胜和蓝玉的官司虽然还没有消停,但是估摸也要出结果了。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要去辽东一趟,除了告诉他们自己的落脚点,也为了告诫一番,免得他们行错路被牵连。

    过了三日,房安随着补给队出发。

    补给队不光要经过通州城,还会与通州城的队伍汇合,一起往辽东方向运输补给,两日的停留功夫,房安特意去拜了房金忠大哥。

    金忠大哥见到房安很高兴,虽然家徒四壁,可是竟然有不少藏书。

    房安看了些,大部分是四书五经等,还有些是杂书,对于这些杂书,房安看得爱不释手。

    有篇农书里,看样子是前宋遗本,上面介绍了不少知识,竟然还有播种的机器。

    “原来你喜欢杂道。”金忠大哥不太满意,不过也没有说什么,弟弟既然招收眼前少年为弟子,必然有弟弟的考量。

    “这些书等你回来的时候,你带回北平吧。”

    房安大喜,连忙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