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四方劫 » 第四十一章 奇僧

第四十一章 奇僧

    当夜,岳穆清在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赵云旗一再坚持第二日要下山前往楚州分舵,岳穆清苦劝不成,又不能向掌门师公和师父诉苦,便知自己唯有独守山门,别无他法。

    岳穆清向来忠厚木讷,一想到将来这两个月免不了要临时机变、撒谎骗人,便觉头大如斗,偏又束手无策。

    恍恍惚惚之间,忽听房门一响,一个人闪身进来。

    岳穆清抬起头来,努力睁眼看去,来人竟是朱玉露。只见月光斜映,在女子素白中衣上激起一层若有若无的光晕,娥眉淡扫,额上花黄,清丽不可方物。

    岳穆清又羞又喜,失声道:“玉露师姐,你怎么来了?夜已深了,咱们在一起可,可不大方便。”

    朱玉露淡淡一笑,轻移莲足,娇声道:“岳师弟,白日里你偷偷看师姐的脚,现在师姐让你看个够,难道你不敢了?”

    岳穆清不自禁地向下望去,果见朱玉露未着履袜,一对纤足似只盈盈一握,朝自己缓步而来。

    岳穆清脸颊通红,大气也不敢出,连声道:“师姐,你,你……”

    朱玉露缓缓走到近前,俯下身来,巧笑嫣然道:“师弟,你想我不想?”

    岳穆清与她四目相对,只觉少女甜香的体味在鼻中萦绕,脑中“轰”的一响,什么都说不出来。

    忽然间,少女樱口不由分说地封了上来,岳穆清一阵战栗,只觉一股急流在四肢百骸之间汹涌奔腾,仿佛洪水在堤坝之内喧腾冲突,却又无处宣泄,一时心跳如雷,几乎窒息。

    忽然间,堤坝某处骤然洞开,一股急流向外涌出,岳穆清只觉浑身飘飘然如在云端,如登极乐,快美地莫可名状,不由地放声喊叫起来。

    他遽然开目,映入眼帘的只有房梁和空空的屋顶,哪有什么美貌少女。

    岳穆清怔了一会儿,才明白这只是南柯一梦,不禁轻轻叹气,又忽觉下体濡湿滑腻,十分不适。

    他虽然不懂其中缘由,却也猜得到多半是难以启齿之事,于是不敢声张,只是悄悄起身,借着月光将贴身衣物濯洗干净,又换了一身干净衣物,这才躺回床上。

    这一来便再也不能入眠,脑中盘旋着适才的梦境,一会儿思恋怀念不已,一会儿又忍不住羞愧自责,自怨自艾之间,一直清醒到了东方微白。

    他既无法入睡,便索性起身,提了长剑在院中练了几遍剑法,这才慢慢将心中绮念排挤出去。

    练够了大半个时辰,赵云旗起得床来,打着哈欠道:“清弟真是勤快,大清早的起来练剑。”

    岳穆清不敢与他说夜里之事,红着脸支吾过去。

    两人洗漱完毕,一起去见易飞廉。易飞廉面色如常,并未多言,只叮嘱二人一切小心在意。二人听罢诺诺连声,向易飞廉告辞之后,便径向东面牛头山而去。

    琅琊山势西高而东低,剑派正门位于牛头山半山腰中。依照常理,各堂弟子轮流值守山门,通常均以一旬为期,但赵岳二人是掌门钦定来此受罚,先前两名弟子虽只值守了两日,也遵旨出来与二人交接。

    四人简单聊了几句,那两人便面带喜色,告辞而去。

    原来值守山门这个差事,实在太过无聊。十日之中,值守之人须待在山房须臾不离,一旦有访客来到或有意外发生,便须立刻射出鸣镝,后面自有相关人等处理。因此这差事虽然要紧,却也无甚功劳可言,庄中子弟多不喜欢。

    那两人听说赵岳二人受罚来此,要值满两个月之期,离去时投向二人的目光之中,不免多了几分同情。

    赵云旗帮着岳穆清将行李收拾妥当,望望日头,觉得时辰已近,便道:“清弟,我这便下山去了,你一切小心。”

    岳穆清期期艾艾地问:“阿兄,你当真非走不可?”

    赵云旗神情肃然:“不错,我非走不可。那些宫苑宗的歹人是死绝了,可是无影者‘乙丑’故意引人来灭我满门,罪无可恕。”

    “可他至今下落不明,更不知指使他的人是谁。地方官府这么多年,也不敢过问这个案子。”

    “难道我爹、我小娘、我的弟弟妹妹,还有府中的人,就都这么白死了?我娘至今神志糊涂,一生尽毁,难道此事就这么便宜了了?”说到此处,赵云旗紧咬牙关,眸中杀气毕露,“清弟,你说句公道话,这个仇,难道我不该报?难道你不想报?”

    岳穆清张开嘴来,却不知道该出言劝慰,还是该出言鼓舞,心中一会儿茫然,一会儿害怕。等他回过神来,赵云旗孤独的背影早已消失在山道尽头。

    赵云旗走得匆匆,并未与岳穆清约定归期,其后数日,岳穆清只得勉为其难,独力支撑。

    好在琅琊剑派威名远扬,宵小之辈等闲不敢叨扰,几天内只有几个江湖豪杰前来拜访,倒是不难应付。

    朱玉露也来看望过几次,但岳穆清一见到她,便想起那夜春梦,顿时面红过耳,口舌打结,魂飞九天之外。

    朱玉露见赵云旗不在,原本便有些失望,又见岳穆清竟比平常还要木讷,既感奇怪,又觉无趣,每次便只是稍作停留,随即告辞离去。

    岳穆清看着她袅袅婷婷的背影,忍不住自怨自艾,决心下次再见之时,一定要舌绽莲花,引得师姐多留一会儿;可是朱玉露当真再来时,却又不过是故景重现罢了。

    又过几日,赵云旗仍是踪影渺渺,连朱玉露也失了耐心,不再每日前来探望。

    这一日午间,岳穆清正靠在山房之中打盹,忽听外面有细微呻吟之声。他心中一震,猛然睁眼向外望去,只见山道之中躺着一人,身体微微颤抖,一手五指插入泥土之中,看来十分痛苦。

    岳穆清三步并作两步奔到近前,见那人头上无发,一身僧袍,面容清矍,双目紧闭,乃是个上了年纪的僧人。

    琅琊山中亦有一座琅琊寺,平日里香火不绝。岳穆清虽不知此人是否落身琅琊寺中,但他知道这些僧人多数修行极苦,德行甚高,此时见他受难,自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拍了拍那老僧肩头,问道:“大师,你怎么了?”

    岂料那僧人口中荷荷连声,翻身一掌朝他的面门打来。

    岳穆清吃了一惊,下意识抬手要挡,却觉那一掌来势好快,转瞬间掌风已灌入鼻中。

    他下意识间紧闭双目,扭头要躲,来掌却猛然停住,那老僧闷哼一声,面色一红,嘴角渗出一缕鲜血。

    岳穆清愣了一愣,忽然明白这老僧并不是存心伤人,因而出掌之后强行收力,以致自身反受其害,心中好生感激,急忙轻声问道:“大师,你是否身上不适?不如进山房去歇息一会儿,外面天寒风急,呆着可太不舒服。”

    那老僧勉力一笑,微微点头,可是又指指自己双腿,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伤重无力,难以走动。

    岳穆清道:“不妨的,我来扶你。”说罢将老僧的一只胳膊搭在自己肩上,将老僧用力抱起。

    这僧人大概在外风餐露宿久了,僧袍已有些破败,一股酸臭之味扑鼻而来,岳穆清却浑若不觉,坦然而受。

    岳穆清将他扶到屋中坐下,那僧人的脸色自铁青中透出一丝红润,已不似方才那么痛苦。

    岳穆清倒了一杯茶水递到他手中,那僧人接了过来,双手仍颤抖不休,杯子几乎要掉落在地,岳穆清慌忙伸手过去捧住。

    僧人看了岳穆清一眼,目光微露感激之意,随即小口将茶水缓缓饮尽,将茶杯还给他,长出一口气,双手合十道:“多谢小施主。”

    岳穆清一下子笑了起来:“大师,原来你会说话,我起初以为你是哑巴。”

    话刚出口,便觉如此嘲笑他人,十分不妥。待要将话圆转来说,却又无此急智,于是尴尬一笑,讪讪低头。

    那僧人轻咳几声,慢慢地说:“贫僧既未开口,小施主便果真以为贫僧是聋哑之人,也不算失礼,这自责之意,却也不必。”

    岳穆清学着他双手合十,打躬道:“是。大师,不知你来自何方,要向何处去?”

    那僧人脸上一肃,沉吟半晌才缓缓道:“小施主这一问,问得极好。”

    “金刚经有云,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佛者无所谓来去。”

    “而我凡夫既有肉身,则必有来去之处。人道胎生,我老和尚亦不能免俗,自然是从母胎中来,至于去向何方,哎,贫僧是要去向何方呢?”眉头忽然拧起,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迷惘。

    岳穆清满头雾水,挠头想了一阵,这才道:“大师所言,未免太过高深,其实小子不是想问大师数十年前从何处而来,数十年后要向何处而去,而不过是要问大师昨日从何处而来,今日向何处而去。”

    那僧人出神一阵,恍然叹道:“贫僧昨日身在琅琊寺中,今日,今日,唉……”

    说到这里,他忽然扬声唱起歌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岳穆清不知这是本朝大诗人李白的名句,只觉僧人的唱腔之中,于哀婉处又透着一股不甘屈服的倔强之气,不觉听入了神,回味半晌方由衷赞道:“好诗句,听说琅琊寺中的大师都是得道高僧,传言果真不假。”

    那僧人闻言摇头道:“不,贫僧不是琅琊寺的大和尚。”

    岳穆清奇道:“大师既然身在琅琊寺,怎会不是琅琊寺的大和尚?”

    僧人道:“小施主若有一日到了琅琊寺,难道便是琅琊寺的小沙弥?”

    岳穆清嘻嘻一笑:“我又不是出家人。”

    那僧人目光一闪,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岳穆清不觉一怔,皱眉思索起来。那僧人见他不懂,又曼声道:“心经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小施主,出家与不出家,有什么分别呢?”

    岳穆清沉思半晌,忽然拍手道:“大和尚既这么说,那么我可以不是出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你可以不是琅琊寺的大和尚,也可以是琅琊寺的大和尚!”

    僧人不禁笑出声来,拊掌赞道:“小施主颇有慧根,倒是贫僧着相了。”

    岳穆清在剑派之中遇过许多长辈,有的严厉有的和蔼,但无论是谁,与他说话时无不将他视作后辈少年,从无一人像这和尚一般,既不存心轻视,也不刻意抚慰。

    他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亲近之感,盘腿坐下道:“大师,我还没请教你叫什么呢。”

    僧人双手合十,恭谨答道:“贫僧法号善忘。”

    岳穆清听他的法号如此滑稽,便笑道:“善忘大师的记性一定不太好,所以大师的师父给你取了这么个法号。”

    善忘僧却微笑道:“贫僧不是记性太差,而是记性太好,故而以之自勉。”

    岳穆清更觉好奇,问道:“记性好,那不是好事么?我师父常夸云旗阿兄记性好,剑招教过一次便使得像模像样,只是他不乐意多练,所以进境不快;像玉露师姐么,就教了下一招忘了上一招,师父每次都恨不得想骂她,却又是一脸的不忍心,哎呀,嘻嘻。”说着说着,眼角眉梢都透出盈盈笑意。

    善忘僧见他说得开心,也不禁为之所感,笑呵呵地道:“那么小施主你呢?你的记性好不好?”

    岳穆清想了想道:“我的记性及不上云旗阿兄,可是比起常人又好一些,想来应该还不错吧。”

    善忘僧追问道:“那你有没有想要忘却之事呢?”

    岳穆清一怔,没有即刻回答。有没有呢?他在心里想。

    内心最偏僻的角落有冷风吹起,他听见蛇信嘶嘶,黑暗中的陷阱恶毒地裂开大嘴。他几乎忍不住要发起抖来。

    善忘僧见他踌躇,点头道:“记住固然是一种能耐,忘记却也殊为不易。众生皆想拿起,却不知放下才能成佛。”说罢却是一声叹息,意甚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