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35

35

    自从跟瑞枝约好见面时间后,刘大河就盼着周五能快点到来。

    周五这天早上,刘大河一起床,就去借自行车。

    中午,一收工,就去了食堂,胡乱扒了几口,就回宿舍。

    换下工装后,骑了自行车,风风火火赶往北沙梁。

    北面的沙梁离砖窑也就一里多地,走着去也就十来分的样子。

    到了北沙梁,瑞枝已等在哪里。

    瑞枝自由把控工作时间,母亲早做一会儿饭,自然比刘大河到得早。

    “早来了?”刘大河问。

    瑞枝道:“刚到不久,把车子和我的停一块儿吧。”

    说完,用手指了指。

    刘大河把车子停好后,便和瑞枝徒步在北沙梁下随便走走。

    走乏了,便在沙窝里垫了东西坐一会儿,谈些双方想说的话题。

    快到下午上工的时间了,刘大河说:“我又得走了,下周五,还能见到你吗?”

    瑞枝笑着说:“一定能。”

    刘大河夸了句:“你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就赶着上工去了。

    之后,每周五的中午,成了他俩约会的固定时间。

    偶尔歇工,刘大河就约了瑞枝到镇上去。

    两人积聚的情感温度正在急剧上升。

    每年十月初,砖窑要放二十多天秋收假。

    砖窑上的工人大多是附近的农民,春种,总需秋收。

    九月底,刘大河的父亲和瑞枝的父亲商量好了,趁着放假有时间,把两家孩子的事情定下来。

    刘大河父子十月一日先回家去做准备,十月三日,由瑞枝二伯陪着瑞枝去刘家定婚。

    说好这些,各去准备。

    十月一日,刘大河父子早早就坐班车回家了。

    父亲负责采购,母亲收拾屋子和院子,刘大河骑车去通知一众亲戚。

    十月三日上午十点多,瑞枝二伯开着小汽车来了,刘大河父母、刘大河与一帮亲戚迎了出去,把瑞枝二伯、瑞枝迎到屋里。

    定婚仪式与何清秀的大同小异。

    定婚时,女方不宜在男家过夜。

    吃过定婚饭后,交接了有关财物,闲谈了一会儿,瑞枝二伯开了车,拉了瑞车回鹿城去了。

    接下来就是秋收,一家三口忙了二十多天。

    秋收结束后,刘大河父子便又去砖窑了。

    刘大河与瑞枝周五的约会照常进行着。

    有时收工早了,刘大河也会去村里找瑞枝。

    两人已经定了婚,不再怕别人说闲话。

    在结婚的有关财物问题上,双方家长不便像购物一般讨价还价,所以需要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就是媒人。

    可两家离得确实有点远,很难找出一个双方都认识又都认可的合适人选。

    刘大河的父亲在砖窑干了多年,又是砖窑的技术骨干,分外受砖窑老板的器重。

    实在想不出别的人选,刘大河的父亲便去求砖窑老板做这个媒人。

    老板二话没说,欣然受命。

    十一月底码工后,刘大河多呆了两天。

    头天,刘大河与瑞枝在村周边转了转。

    第二天,刘大河与瑞枝去了趟鹿城,刘大河付款给各自买了套衣服,算是给瑞枝的新年礼物。

    第三天,刘大河便要坐班车回村了,瑞枝还骑车送了一程。

    闲暇时,刘大河向父亲谈了来年的打算。

    父亲说:“你也长大了,也应当有自己的主见了。

    在砖窑干,确实也没有个长进和发展。

    你想去学泥瓦匠,也不是个坏事。

    只要有时间,常去看看瑞枝。

    时间长了,人的心就凉了。”

    为此,父亲专门去了趟邻村表叔家。

    表叔是周边有名的泥瓦匠,活儿多得都安排不过来,县上几个工程队都想请他去。

    父亲表明了来意,表叔一口应承下来。

    父亲嘱咐表叔:“孩子还小,除了教他手艺,你还得教他学做人。

    毕竟出门在外,哪会有人让着、护着。

    平时要留点心,看管得紧些。”

    表叔也都一一答应。

    刘大河来年学泥瓦匠的事,也算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