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48

48

    做水果批发员,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

    水果堆到仓库里,都是过了磅的。

    因为含水量大,挥发得也厉害。

    一百斤的水果几天后就变成了八十多斤、七十多斤。

    发运站虽然也有水分折损,但你得保证售出的分量与折损后的分量基本持平。

    个别烂了的水果,必须及时拣出。

    否则,整筐、整堆的水果也会烂掉。

    拣出的烂水果还不能扔,是要上交的,因为那也是分量。

    如果烂得较多,就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否则便是你的责任。

    张殿臣还住在门房里,还自己做饭吃,也有了轮休。

    轮休的时候,他回了趟家。

    张殿臣回家后,着实把父母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当他把转成长期合同工的消息告诉父母后,父母格外高兴。

    因为他们家的臣臣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但张殿臣也有其他的苦恼,身份是变了,地位是有了,就是挣的钱太少了。

    一年的工资,还没有自己做装卸工两个月挣得多。

    要想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还得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子。

    可城里稍微像样的房子,最少也得三、四万。当合同工不知要当到什么时候。

    他便和父母商量,让别人顶着自己的岗位,自己再干几年装卸工。

    等买了房子,再去做批发员。

    父母问他,这样能行吗?

    他说,他要试试。

    回到发运站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本家叔叔。

    叔叔说:“不是不可以,但需要领导同意。

    即便领导同意了,还得有一个能顶替你岗位的合适人选。

    牵涉面比较多,你慢慢等消息吧。”

    三十多天后,叔叔找到他说:“你的事初步有了眉目。

    趁着站长高兴,我向他说起了你的事,站长基本同意了。

    只是缺少一个能顶替你岗位的合适人选。

    外面招来的临时工承担不了相应的责任,只有本单位职工的子女或亲属才合适。

    你再等等吧。”

    又过了一个多月,叔叔找到他说:“你的事妥了。

    单位会计李银枝的侄女,家在农村,一直想找个城里的工作。

    李银枝知道你还想做装卸工的消息后,就去找站长,站长也同意了。

    但要求出了事,李银枝要承担连带责任,李银枝也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已经跟劳资科的蒋科长打了招呼,他把顶替你装卸的那个临时工辞退了。

    今天晚上,你就可以上工了。

    明天早上上班后,你把水果库的事和李银枝的侄女交接一下,你就能专心做装卸工了。

    你什么时候再想做批发员了,我再去跟站长说一声。”

    晚上九点四十多分,张殿臣又穿了装卸工装,带了大水杯,来到仓库,准备卸车。

    老金等人见了他这身装扮,吃了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殿臣只得把事情的原委大致说了一番。

    老金说:“这也对,攒了钱买房,买下房娶婚妇,娶过媳妇再去做批发员。

    的确什么也没误,只是受了些苦,也挺好。”

    四个人又卸起车来。

    一夜下来,张殿臣浑身又酸痛起来。

    他知道,那是因为他已经好几个月不干这样的活儿了。

    几天后,也就适应了。

    这年回家过年,他给了母亲一张依然是五千元的存折。

    他做梦都想在鹿城买套房子,可他清楚家里攒的钱距离买房子还差得很远。

    这些年,两个姐姐陆续出嫁了。

    父母收了些财礼,地里也有一些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多块钱。

    加上自己拿回家的,也只有两万多。

    他至少还得再干两年装卸工,才能攒够在城里买房的钱。

    张殿臣在水果发运站又干了两年装卸工,家里的钱已经到了四万多。

    可是因为物价上涨因素,像他要买的房子,已经涨到了五万多。

    自己再干一年,钱是多了,但谁又能知道房价涨到了什么程度。

    到时候买不起房,证明自己又白干了一年。

    这年春节回家后,他分别拜访了两位姐姐,说了自己买房的打算,并准备向每家借些钱。

    两位姐姐都很支持。

    父母就这么一个儿子,没有房子,在城里很难娶上媳妇。

    假如父母不在了,两人也有义务给弟弟娶媳妇,何况弟弟只是借呢?

    每家答应借给他五千元。

    这样算下来,张殿臣在城里买房的计划马上就可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