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朝 » 第十六章 走马传诗

第十六章 走马传诗

    “夫人,可愿随夫君去看看这个世界?”

    “嗯?”

    “我想去旅游,行走天下”

    “不回封邑了?这不好吧”

    “将军府好,封地也好,但我想趁年轻多去走走看看,终不似、少年游,游历就该趁年轻”

    “嗯,倩儿愿随夫君到天涯海角”

    这个想法就是在郡王府书楼发现地图时而萌生的,他去书楼本来是想查阅一下都有了那些诗词面世了,毕竟装碧也要做功课的,没想到得了幅地图。

    至于郡王亲王有王不见王的规定,无召不得进京,也不得随意离开封地等规定,但何起云这种不带王的级别,则没有那么多人身限制。

    远行没有说行,也没说不行,那就是行了,这是何起云的理解,他也打算这样去做。

    本还担忧着盘川的问题,一行九人开支巨大,他可不想带着娇妻穷游,没想到现在盘川也都有了。

    有钱又有闲,不如看看这大好河山,领略一下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何起云安排随行的两个人,带一半的钱财回封地交由老费作改造基金,并吩咐安排了封地的建设改造事宜。

    然后马车转道带着上官倩、小芸、小菁、阿来、阿廖、阿凯共七人四马一车,开始了游历。

    没安排人告知郡王府自己的行程,免得郡王府有什么麻烦,反正每到一地也是向当地报备。

    一路游览名山大川访古寻迹,一路吃吃喝喝见识各地风貌,想去那去那,想干什么干什么,天高地阔任我游,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这种程度的自由行才对得上旅游二字。

    携美同游,赏人间美景,人生之乐事也。

    对于上官倩来说,这到处闲逛,见识到各地风土人情品尝各地美食,更是一路都显得兴奋新奇,何起云还以为她不喜欢,不习惯这种颠沛流离,毕竟在这个时代男子都鲜出远门,女子更是绝无仅有的去远方游历,看来表面上保守的官家女,其内心都有点叛逆和不安分的。

    “怎么那么多的读书人在赶路?”

    “看样子是进京赶考”

    “哦,还碰到这种盛事,什么时候考呀”

    “听爷爷说过,是在秋季”

    “可现在才春天呀”

    “进京路遥,所以远的地方就要春季启程,秋季应试。”

    “那也早了点吧,京城再远,三个月怎么也该到了”

    “不早了,听说有些年前就到了”

    “去那么早有什么好处”

    “提前适应环境,我听爷爷说过,他当时赶考的时候,沿途没少生病,并且一到京城就大病一场,还好去得早,身体恢复了才开考,这才没影响考试,有些去得晚又不适应,十年寒窗苦读到紧要关头一翻努力付之东流,令人惋惜”

    “哦,也是,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加上一路奔波难免水土不服”

    “不止这个呢,还能造势和打点”

    “打点我理解,造势?”

    “嗯,我也不是很懂,大概是让自己有名气,希望能得到考官的赏识吧”

    “还有这种操作?”

    “嗯,往年排名高的多是在考前就有了不了的名气,听说能拜入京师大人的门下,更有帮助”

    “明白,提高知名度,找靠山”

    “可惜夫君不科考,不然就凭夫君的才华,肯定可以金榜题名”

    “我可没什么才华,那些书我看都费劲”

    “可你的诗词都很好呢,那么多读书人都没能补工整”

    “诗词说明不了什么,看历来作出脍炙人口的诗人词人,有几个是状元,”

    “反正我就觉得我的夫君很厉害”

    “是吧,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更厉害”

    “还有更厉害的?”

    “想不想见识一下”

    “嗯”

    “那个,小芸小菁,你俩先下去一个时辰”

    “别,别”上官倩又想下车了,被何起云给拉住了。

    “闹着玩的”

    “夫君,莫要轻贱妾身,这真不行的”好好的聊着天,一下子话题就龌龊了,上官倩委屈巴巴的,都要哭了,但又怕何起云生气。

    “何言轻贱,不至于,不至于”

    “别的我都从你”

    “来,坐过来的,我和你说点东西,这在有些地方是很寻常的事,还有个专门的词,叫”

    何起云一说,上官倩羞羞的同时有些难以置信,因为何起云说得煞有其事且口气风轻云淡。

    “真的是寻常事?”

    “普通人家的普遍事”

    “可我娘亲、姐姐她们都没说呀”

    “闺房之事岂能言尽,之前那个你也说没教,事后你不也说好?”

    “我再想想”

    “想好了吗”

    “那个,等小芸小菁学会驾马车再说吧”

    “还是你想得周全”

    春雨贵如油,走在小道上的马车内,有男女低头莺声话春事。

    “那里有个破庙,要不要进去看看”

    “破庙有什么好看的,雨淅沥的”

    “你不懂,破庙故事多,你们留在这里,我和阿廖去看看”

    阿廖和阿凯是两叔侄,彪形大汉说不上,身材也算魁梧,跟武师练过,在将军府上属最能打,且有老农身上的那种韧性,气质敦厚憨直有点莽,这是何起云最欣赏的地方,是优秀护院,不然何起云也不会带出来了。

    何起云曾听铁棍道人说过,这两人若从军,磨练一翻能当百夫长。

    这两人挎上刀,有点朴实刀客的感觉,这与锋芒毕露缺点定性的阿来那种浪子型刀客不同,但无疑没有人会去招惹沉默低调的内敛刀客。

    没有杀气,但没人怀疑他是否会拔刀。

    想不到庙里居然真有人在躲雨,阴沉的天气,庙里更觉昏暗,何起云踏入庙中还真觉有点江湖夜雨的感觉。

    外面看着破旧的庙,里面还算完整,但地面潮湿,躲雨的人坐在石头木板上,围着一堆火。

    庙里有四人,两个书生一个樵夫,还有一个道人。

    “你怎么在这里?”何起云惊讶的对着道人说道。

    “你进来干什么?”道人看到何起云像见了鬼一样,倏一下站起来,几乎与何起云同声说道。

    “你有马车挡风雨,城镇距此半个时辰便可至,你不进城找落脚你躲什么雨?”

    “来感受一下,毕竟没在庙里躲过雨”

    “你,你行事怎么不走常理”铁棍道人颇为激动的说。

    “不就是躲个雨嘛,你激动个球呀”

    不怪铁棍道人激动,自何起云离开封地来郡王府,他便一直暗中尾随,末曾想还是暴露了行迹,来了个面对面。

    他有种被当场拆穿把戏的感觉,之所以隐匿,就是想着以后让何起云知道,他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从而营造出自己是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世外高人,如今这一碰面,这翻谋划算了前功尽弃了。

    “叫我还怎么故弄玄虚,罢了,人算终究有纰漏,任我自诩能百密无一疏,可最怕就是这种出奇不意。”

    “既然都进来了,就一起烤个火”

    何起云看了一下,这小火堆刚够围坐四人,他再坐下就挤了,还是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不了,不打扰你们,告辞”毕竟何起云不是真的是要躲雨,他只是想能适逢其会的邂逅一出寒雨破庙的戏分,看了一下现场没有剑拔弩张没有血雨腥风,没有一言不合刀剑相向的江湖意气,未入江湖,有点失望便回走了,烤火那比得上抱温玉。

    “你!”铁棍道人感觉这货就是冲他来的吧。

    这短暂且没有交流的一次接触,没人知道将会载入史册。

    “咦?”铁棍道人发现与他对坐的那书生,周身被覆盖不知何日得以彰显的气,此刻显露无遗,犹如龙乘了云,虎从了风,更加沉稳且圆润饱满。

    风云成就龙虎人物。

    而远远吸引他而来的那两股冲天之气,虽然不减丝毫仍旧破庙而出直达云霄,但他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两股气如被火底抽薪,如源头堵了巨石。

    “奇哉、怪也,这林留青竟有如此气运,能激活带动别人气运已属王者之相,这截冲天之气,又岂止霸者?”

    造就能臣猛将,化解冲天之气,造化弄人。

    坐在铁棍道人对面的书生,名叫辛忠敏,家道中落,但聪慧过人自幼苦读诗书,同时跟着父亲勤练武艺,日后风云变幻之际投笔从戎,最终成为了一代文能辅国兴邦,武能建功立业的传奇名臣。

    左则坐的是樵夫,名为司马江,祖传以打柴为生,好义气善结交,喜欢坐在书塾外听讲书,是樵夫中最有文化的,识字不多,谈吐不凡且不时有惊人之语。

    “林不配山遭天弃,

    敢去黄谢重接绿。

    他时若遂凌云志,

    肃清万里齐八荒。”

    这首诗就出自他日后之口。

    右侧坐的书生名叫黄冲天,落榜后同样作出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在这里遇到了两个,并不代表只有这两个呀,是风云激荡导致生出乱世枭雄,还是枭雄乱世所以导致风云激荡?问题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征兆已成,事情已经在发生”铁棍道人看着司马江与黄冲天心里想着。

    乱象未显,暗弊丛生,靠张宗陵、李玄素又能维系多久呢?

    蓄势待发,越压爆发得越猛烈。

    内忧如麻团日益错乱,外患如悬锥一触即坠,岂是人力何回天?

    大乱将至,英雄待势而出。

    “眼前两人的气象,虽不及武帝文帝,可若是在别的时期,已能成大事,可惜一出出了两个,并且还有一个更强的。”

    “希望他的气运是最强的,若有更强的也行,可不要有那么多旗鼓相当的,不然,何时才是个尽头。”

    “既然被他看见了,再跟下去也没意思,里面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不如去外面看看,或许他的无心之举,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承平才几十年,不知道这个世道又要涂炭多久了,希望能早点结束吧,哎,苦的都是百姓”铁棍道人叹息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