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朝 » 第十七章 少年游

第十七章 少年游

    “阿来,你去买多一匹马”

    “为什么,不是够骑了吗”

    “不要问”

    “小芸小菁,你们好好用心学好驾马车”

    “这太难了,怕是学不会”

    “看好你们哟,学完马车学骑马,学多门手艺傍总是好的,不然怎么浪迹天涯”

    “官家,是我做错什么了吗,还是我马车驾得不好?”

    “别多想,这不是你的问题”

    “夫君,我也想学骑马”

    “不要,屁股会起茧的”

    “我也想感受一下驾驶的乐趣”

    “我的车速还不够快吗?”

    “嗯?”

    “马你就不要骑了,可别糟蹋了这么好的屁股,我找机会帮你打造一辆特制的小马车,独一无二的超跑马车,没车厢,就一个豪华舒适的驾驶室,嗯,是个好想法,我想想怎么让小马车快速奔跑更稳定才行。”

    “阿来,你去买马的时候留意一下,看有没有矮小但又壮实的马”

    “矮小壮实?”

    “浓缩版的,要有体力更要有耐力,增强驾驶快感,这我知道有点难找,不着急的,慢慢找到合适”

    在小城逗留了两天,在当地文人雅士的招呼陪同下,吃过当地特色美食,游览风景名胜后继续前行,一路过江渡河翻山越岭。

    “哇,夫君,那山很大哦,都看不到边际”

    “那就是祁连山”

    “在诗中听过,没想到现实中看到如此震撼”

    “确实巍峨雄伟,难怪诗有云:

    马上望祁连,

    奇峰高插天

    凝素无青云.”

    “夫君的诗总是那么好”

    “这首也没有吗?”

    “没呢,你一路而来吟过的诗词中就一首是前人所作的”

    “还好那次的场合不是很正式,加上我反应快,被人指出后立马补上一首更出色更应景的,不然当众翻车就闹大笑话,这好不容易积攒的名气就受损了”

    文人最怕有抄袭的污点,文人相轻没污点都制造污点,逮住一点就无限放大,泼污水毁人清誉,犹其是名气大,更是被放大,谁都想踩上一脚,制造话题博得名气,若是为官者,除了被笑话外,还将会被政敌攻讦大作文章,这将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再严重点,影响仕途。

    虽然丢的是林留青的脸面,关我何起云什么事。何起云没什么心理负担,但名气谁都想要好的,毕竟还要顶着过日子呢,腆着脸营造了这么久的人设,毁了多可惜,万一再让这些名作受连累被蒙羞就更对不起先贤了。

    “夫君那一日的无心之失以及应对,既捧赞了前人所作,更是让所作的诗得到升华了,人品得到了世人称赞已传为佳话,再说今日夫君的名气,谁敢毁誉?”

    何起云一路而来,已诵诗篇无数,收获了大量的拥趸,每到一处都会受到盛情款待,何起云的盘川不仅没少,去的地方越多越远还越多了。

    旅途初启,刚出州府便读出了: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山色空蒙雨亦奇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等到抱着上官倩精疲力竭,迷迷糊糊三天不下车,又传出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看到夜间彩云追月,又吟道: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夜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黄河远上白云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凌波不过横塘路,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探寻古寺,又言道:

    初日照古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去到渡头,又传佳品: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细雨垂杨系画船。

    来到江上,又脱口而出: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雨飘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春色

    应怜印苍苔,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忙趁东风放纸鸢。

    ……

    朝辞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柳絮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别更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四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水面初平云脚低,绿杨阴里白沙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渠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所作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旅途一行写尽人间春。

    林留青名气日盛,现如今关于他的话题比科考还要多,要论造势,当世无人能及。

    他没有心要压谁,只是不小心压了整个科考的风头。

    如果不是正逢科考,估计他身边更热闹,不过没关系,他有进京的计划,科举盛事怎能不去凑这个热闹。

    只是人气高关注度高也不全是好事,一路上不仅处处有人接待,包吃包住,还有不少人鞍前马后陪走路程,让他行事颇为不便,看到吃喝住及盘川份上,倒也能克服。

    “再往前走,就是山丹马场,走,看大草原去”

    山丹牧场位于祁连山山麓,为冠军侯所开创。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美,自古就是先祖与外族养马之地,后来大量来自西域的名马也在此培育,使得山丹马名扬天下,经久不衰。

    名义上是个马场,但山丹马场所在的大马营草原除了大片的草原,还有很多的耕地与天然森林等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丝毫不逊色于蒙古草原。

    这里是河西之地最重要的粮食与肉类综合生产基地,各种农产品十分优质。

    后几经易手于外族,武帝重夺控制权之后,这便成了“皇家牧场”,是为大成军队提供战马的主要来源地。

    经过武帝扩展,再经文帝重视马政后的山丹牧场,在文帝后十年间,养马高达200万匹,骆驼100万峰,牛羊无数。

    只是近些年来据说因天气灾害、过度放牧和匈奴骚扰等原因,数量逐年下降。

    一望无际的起伏草原,不仅让人眼界开阔,就连心胸都豁达了。

    “阿来,你来驾马车,让我也感受一下策马扬鞭肆意奔腾”

    “夫君,你慢些”

    进入草原十里便是大成西北最大的城镇,牧胡城。

    牧胡城再深入几十里外还驻扎有一支番号为威虏的军队,那里又称威虏军镇。

    不知道是因为边城的原因,还是因为多吃肉食的原因,又或者说两者都有,这里的人都长得很强壮,相貌粗犷,与这能比江南都不逊色的秀丽景色不合格调。

    这里的文化氛围没有别处浓郁,或许是远离中原也可能是读书人上京赶考的缘故,但并不影响何起云一进牧野城就受到了盛情款待。

    何起云每到一处,各地商户比读书人更加激动,毕竟前有波涛阁、超然台的成功营销案例,一路来更是让沿途风景美食随着他的诗词而走红,就拿四月份作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来说,使得杏花村及杏花酒从此受到世人追捧,本来只是小范围地域的酒,已入当世名酒之列。

    与商户同样兴奋的就是好雅名的墨客雅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当日一篇《陋室铭》,使得今人不喜华堂爱陋室,而正巧接待的何起云的那一位退居官员因被表于序篇,人名与文章一同传播,使得其重回上位者视线,得以重新被起用。

    而那一间陋室被视作归隐者的胜地,引得无数人慕名而至,鸿儒甚至开堂讲学传播主张,隐有成为西南第三书院之势。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首《醉翁亭》同样使得一座亭子一座山极大的提升了名气,成为了游览胜地,诸如此类的事一路而来比比皆是。

    看着被诗迷词迷整理出来的成本成册的诗词,鸠占鹊巢再欺世盗名的何起云已经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