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朝 » 第三十二章 檄鸡文

第三十二章 檄鸡文

    “我说勃哥,你这起点也太低了吧”

    王勃拿着本《声律启蒙》在看着,并且看得挺投入的,而昨天喝完茶后他就找来本《幼学琼林》。

    “你不懂,我只是不想读书,而不是不懂读书”

    “真不懂,虽说要发奋图强,但也没必要从头再来吧”

    “那你说看什么?”

    “起码也是《大学》起步吧”

    “四书五经,我早已熟烂于心,我这叫收拾人生,整理知识”

    “我觉得你会不会是在启蒙的知识中找回信心?”

    “瞎说”

    而第二天何起云再看到他时,他手中拿的已经变成了《笠翁对韵》,并且看书时的神色没有了昨天那般轻松,不时皱眉沉思面露难色,再拿出本《说文解字》的时候,挠头抓腮不时拍拍脑门,那副学渣的样子暴露无遗。

    “这么痛苦,要不就放下吧,这条路你真不合适”

    王勃拿着书摆了摆手说:今日方知读书并非难事,我低估了自己,以至于让我迷茫。

    “切,合着你这厌学的症结是因为由于你不需要那么投入去读书,而投入让你产生了压力从而抵触,其实你读书没有压力?”

    “可不,读书有多难?”

    前两天还意思消沉,现在自信到自负了。

    “勃,面对现实吧,不是那块料就别往那上边靠了,没必要搞傻了自己”这么大的口气,何起云认定他有癔症了。

    “不傻了,以前才是真傻,想我王某人竟让区区的书给吓退了”

    滕王阁的庆典如期举行,何起云携妻前去,中途还去带上了埋头苦读的王勃。

    “勃哥,你昨天不是看过这《笠翁对韵》了吗,我见你看完收起来换了一本的,你还说‘书看一遍就够了,温故知新只是没看透书的人的说辞’,这样说来着”

    “今日这么盛大的文事,我不是想着看能不能作首诗词什么的,也好露个脸”

    “这跟你拿《笠翁对韵》去,有什么关系?”

    “这《笠翁对韵》,不就是教人作诗填词歌赋的吗”

    “难不成?”

    “有何不可”

    “好吧,今天看你表演”这操作这想法让何起云瞬间无语了,难不成他拿着本《笠翁对韵》上滕王阁,现场翻书,真就作出了滕王阁序?

    若真是这样,未免太也打击人了。

    滕王阁乃很久以前的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高七层,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重修后不下于往日辉煌。

    从顶层可以鸟瞰全城,尽情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辽阔的长江格外宏伟,风景迷人。

    洪州都督阎伯屿主持重修滕王阁,峻工之日大宴宾客,并有意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良被夸客扬名,早就嘱其作好一篇序文并经他精心修改,以便到时展露而以彰其名,为让婿一举成名也是煞费苦心。

    何起云当今在诗词界绝对是有大名的文士,所以他落座于高座,没人能说什么,至于添个位置加个位带多个人落座,也没人会说什么。

    “这楼确实是好,外面风光无限,一览无余”王勃与何起云交谈着。

    “是很好,你多看几眼,特别是等会那落霞,那鸟,那天那水的”

    “那渔舟也挺有意思”

    “对,你多看点,这里看不够真切,你可以去露台栏杆那里看”

    “等会吧,先吃席”

    “别吃了,拿壸酒去边看边喝”

    “我脑壳有问题呀,没吃饱那有心情去看那有的没的”

    文宴会酒过三巡,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都督阎伯屿站起来了,何起云看了看阎都督的女婿再看看刚放下酒杯的王勃,他知道重头戏来了。

    这见证历史的一刻,何起云比他抄诗还要兴奋。

    阎都督打了个哈哈,就引出了要为重修滕王阁作序之事,宾客都知道点内情,皆托辞不作。

    做戏要做全套,阎都督本想将有名的都邀请了一番,走个流程,但刚请至何起云时,何起云戳了一肘茫然的王勃,见他不给回应,便替他说道:他有!

    真有人接了,阎都督一愣,当即不喜。

    王勃比阎都督更懞,“我有?我有什么?!”

    “站起来回都督的话,都督亲自邀请,你可不能保留藏私了”

    全场目光聚焦下,王勃站起来了,但是不知站起来干嘛。

    众人看着他,他看了看都督再看看何起云,然后滑落了一本《笠翁对韵》。

    众人哗然之后是震耳欲聋的沉默。

    “作呀,别让都督与诸位久等”

    我们很难理解当时王勃的心情,但此情此景换作旁人,要不说是个玩笑作不出来,只不落荒而逃,要不随便做点应付收场。

    勃稍微回过神来,看了看掉到地上的《笠翁对韵》,在众目睽睽之下弯腰捡起拍了拍尘,然后环顾四周宾客,不知怎的,看到众人的目光,他忽然想起了他过往三十年的人生。

    从容捡起书,淡然看世人,一杯心酸一杯释怀,就着感悟数杯下腹后说道:确有小诗一首,请诸位指点: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众人一听还不错,虽然只是诗并不是序,也还是附和了一下,阎都督同样散开了眉头,对这个抢出风头的人不再介怀,甚至还有的小开心,他觉得这诗不如他贤婿准备好的序章,这个人这样一表现,反而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无形中起了烘托作用。

    “没了?”何起云惊讶道。

    “没了”王勃看着何起云,真想一书往他嘴里捅。

    “不是更有个序吗”

    “序?”勃再呆。

    “对呀,阎都督、诸位,王勃兄弟确有序”

    勃看着何起云,实在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知道怎么下台了。

    攥着《笠翁对韵》沉默良久,忽灵光一动,勃即言道:确有一序,乃我与林公子所得,就由林公子代为朗诵吧。

    “嗯?”这个反转让何起云始料未及。

    阎都督与其女婿闻之,心头一紧,林留青是什么人,诗词双绝啊,虽然他有一段时间没有作品再流出,但丝毫不坠他的威名,反而让世人有了时间去品尝,越来越上头之感。

    阎都督当时邀请何起云也是非常纠结的,他不来,文会失色不少,并且人家就在境内,不邀请世人皆知其私心,来了,又怕夺了风头给他人做了嫁衣。

    勃与云屏息凝视四目对看,各自的眼中都充满了深深的不解。

    无声的对饮了三杯,勃看到何起云不解的眼神,以为何起云也无准备,疯狂绞动脑汁想要作出序,有所感但远不成文。

    何起云率先打破了沉默,对着阎都督拱手说道,“在下路过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朗诵一序,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阎伯屿心下虽然不悦,却也不便当众发作,借口离场而去。

    众人一听何起云作序,皆翘首以盼,至于王勃所言的合作,众人自动过滤了。

    已有四本诗词的何起云,什么时候听过和人合作诗词的。

    至于阎都督的离去,众人面露微悻,心中却是暗爽的,毕竟读书人心性。

    何起云拿起一只酒杯递给王勃,然后拿酒壶酒杯,便走出宴所,来到阁外,凭栏眺望江景,勃略作思考随于其后,其余人见状也纷纷离席。

    “那我来咯”何起云给勃满上一杯后,说道。

    “来吧”

    “真来咯”

    “磨磨蹭蹭的干嘛呢,不就一篇序吗,赶紧的,完事我还要回去看书”

    “真来咯,你想清楚再说哦”

    “你一诗词大家,传世名篇无数,怎么到这就婆婆妈妈的”

    “不后悔?”

    “我有什么好后悔的,莫名其妙,拿来吧你”王勃一把拿过其手中的酒壶。

    何起云一饮而尽,心中暗道“这逼还得我来装”,清了清喉便朗诵道: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每朗诵一句停顿一下,就看向王勃一眼,勃不为所动。

    何起云继续朗诵: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来到这里的时候,勃有所动,何起云等了一下,勃欲言却始终没脱口而出。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来到这里的时候,王勃帮何起云斟上了酒,何起云似有灵犀,不再朗诵。

    勃开口了,然后走上了高光时刻。

    只见他承上启下道: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𬴂)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洋洋洒洒,千古第一骈文,一气呵成。

    三十二年不作诗词,开口即登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