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平天下 » 第十七章:祭祀加封

第十七章:祭祀加封

    半个月后,祭祀大典如期而至。

    早在月前,郯国就发了国书邀请各国前来观礼。齐国派了田婴,楚国还是老朋友陈轸,其他国家就没那么给面子了。魏国、秦国、韩国、赵国干脆没人来,燕国则是随便派了个中大夫过来。

    如今正值六国合纵攻秦,兵陈函谷关下。说是六国攻秦,但是齐、楚两国并没有派兵,韩、魏、赵、燕才是主力。

    其中燕国没有和秦国边境接壤,所以不是很积极。韩、魏、赵、秦四国,不管是因为大战在即也好,不承认李昊身份也好,李昊都不在意。如此更好,他可以暗中发育一波。

    外来观礼使臣,自有诸葛亮接待,李昊也不需要出面。

    整个祭祀,全部由稷下儒家士子张望主持,有周天子赐下的九锡礼器,李昊就是货真价实的一方诸侯。

    李昊登上祭坛,张望献上五谷三牲祭品,开始宣读祭文。

    少昊始祖后裔郯子氏已昊恭备五谷三牲颔首而祭。曰:

    仁民则昌,德盛则兴。煌煌我祖,万世垂功;

    抚度四方,万国和融。奠基华夏,百族盛兴。

    唯力是奉,唯德是行。懿德仁勋,世代相颂。

    恰逢乱世,山河破碎;后裔已昊,无双贤名;

    复辟故国,情倾百姓;惟人为本,本固邦宁;

    沭水盈盈,羽山苍苍;古柏凝翠,春花吐芳。

    告慰我祖,敬献心香。大礼告成,伏维尚飨!

    象征性分食了祭品,张望再次高声喊道:“加冠。”

    李昊看着王冠,内心也有些激动。

    一旦戴上王冠,他就成了真正的一国之君。

    “礼毕。”

    “拜见国君。”

    “拜见国君。”

    “拜见郯君。”

    ......

    祭坛下方,不论外国使臣,还是郯国官员,亦或围观百姓,纷纷跪拜在地。

    李昊心怀激荡,哈哈大笑道:“起身吧!”

    “山河破碎,亡国百年,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今天,我郯国得以复国,当改头换面,喻示新生。自此,我郯国国号改为唐,我之己姓改为李。”

    古人改姓很常见,始祖黄帝本姓公孙,后改为姬姓。而少昊原本是姬姓,后改为嬴姓。李昊作为少昊后裔,原本应该是姬姓,但不知道祖宗改了多少次姓,最终却是己姓。他干脆改了己姓恢复李姓。

    至于国号,国人应该对汉和唐最有感觉,李昊也喜欢唐这个字,干脆抢过来用。

    “封:诸葛亮为唐国丞相,兼户部、吏部部长。”

    “封:项羽为军部副部长,兼青龙军军长。”

    “封:高宠为军部副部长,兼白虎军军长。”

    “封:商家猗蔚为商部副部长,兼户部副部长。”

    “封:儒家张望为礼部副部长。”

    “封:墨家郑山为工部副部长。”

    “封:农家秦丰为农部副部长。”

    “封:法家赵恩为法部副部长。”

    “封:墨家马肖为交通部副部长。”

    “封:医家刘荣为医部副部长。”

    “封:王清为郯城县长。”

    ......

    “谢君上。”

    一系列正式册封,让下方众人无不心情激荡。

    诸葛亮更是感动莫名,不但被封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兼任户部和吏部部长之职,而且都是正职。不像其他人都是副职,这足可以看出李昊对他的信任和看重。

    猗蔚更是兴奋莫名,商家第一次走上仕途,同其他各家一样,地位官职不差分毫,甚至还身兼两部副部长。李昊册封的时候,第一个封的就是他商家猗蔚。如此殊荣,他焉能不高兴。而且,如果西域和东胡事情办妥,他的代字就能去掉,到时副职转正,将会稳压其他各家一头,只要想想他就爽到不行。

    陈轸的眼神突然有些不对,他貌似想到了什么,但又摇摇头感觉自己想多了。毕竟此时看来,李昊虽然成了一国之君,但是唐国地小人少,貌似也没看出有太大潜力。

    “唐国建国,天下共贺,当与唐国百姓共享这份喜悦,孤于此颁布几条喜令。”

    “一:大赦天下,凡唐国四城之囚犯,皆赦免罪责放之归家。”

    “二:免征三年粮税,唐国百姓三年内,所种之粮皆归自有。”

    “三:废除井田制,农部派人丈量土地,按每家每户人头划分土地。土地不能买卖转让,只能用于农事生产。”

    “四:薪酬制,唐国士族、官员若要雇人,必须付给劳工酬劳。”

    “五:育婴奖励政策,凡是我唐国户籍收录的百姓,唐国元年也就是今年,以及元年以后出生的婴儿,只要去县府登记,每月可得五十斤粮食奖励,直到婴儿十五岁止,婴儿父母可到附近县府领取粮食。另外,每一个婴儿,可为家庭免去两年粮税。”

    “六:唐国不争霸天下,不想穷兵黩武,不愿扩大军队规模,只想让封地百姓生活富足。故此征兵年龄设为二十岁,退役年龄为三十岁。”

    “凡参军士兵,每人每月可领三百斤粮食。兵士入伍几年,家庭就免交几年粮税。另外,凡兵士直系后代,可免费就读私塾,私塾可教育幼儿读书识字。”

    “士兵退役后,可纳入国家政务体系,按士兵等级优先供职法部治安司,每月享有公职人员的稳定薪酬。”

    “七:开设私塾、中学和大学,每个乡里都会开设一座私塾,以供幼儿读书识字,对国家有大贡献者免费入学,无贡献者可交费入学。每个城池开设中学,国都开设大学。大学成绩优异者,可入国家政务体系参与工作。”

    “八:寡人承诺:两年内解决我唐国百姓吃饭问题,让唐国百姓再没有饥饿;五年内解决我唐国百姓冷暖问题,让我唐国百姓冬天再不畏严寒。”

    “唐国万岁,国君万岁。”

    “唐国万岁,国君万岁。”

    “唐国万岁,国君万岁。”

    从第三条政策开始,台下百姓一个个就又跪下了。一个个双目湿润的看着李昊,眼中充满了崇敬和信服。

    从土地粮食,孩子教育、务工薪酬、减免税收等,甚至是婴儿养育穿衣冷暖,他们的国君都在为他们操心,关心着他们这些贫苦百姓过的好不好。这样的国君,从心里把他们当成了人。而不是那些士族权贵,把他们当成牲口畜生用。

    半奴隶制社会,百姓本身地位低下,生活能有多好,更别说身处战乱四百年的战国时代。

    台下百姓面目通红,嗓子已经喊得嘶哑,但仍然没有停止呐喊,奋力的呼喊着国家名字,还有他们认可的国君,其实也在发泄这么多年被残酷压迫的抑郁心情。

    此情此景,让陈轸动容,他突然感到也许那个明君已经出现了。但田婴就有些不屑一顾,他认为如此帮扶百姓,根本攒不下钱粮,国库没钱自然就没有威胁,就算封地治理的再好,将来也只是一块肥肉,他们齐国想吃随时可以咬一口。

    加封大典结束,李昊之言就像飓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唐国全境,而后又向外不断辐射越传越远。

    寥寥的几条政策,让李昊彻底得到了百姓们的民心和拥戴,就连移栽红薯苗的百姓都多了好几倍。其他国家的百姓,间接的也对唐国暗中生起了一丝向往。

    “叮,宿主民心归附,奖励二十万成就点。”

    李昊微微一愣,随机眼睛就亮了,暗道:“卧槽,这下发了。这成就点每次都来的莫名其妙,之前两万还无所谓,这二十万可是相当可观了。”

    如今减去招募高宠的十万成就点,还有购买郑和宝船的五千成就点,李昊已经有三十五万成就点。可惜,从第一次刷出炼钢工艺后,后面再没有刷到过,这炼钢工艺应该属于稀有品,并不容易刷出。成就点只能先留着了,以备不时之需。

    县府议政厅,这是工部临时改造出来的议事大厅。

    “君上,唐国正式建国,君上居住在县府不符合礼制,应该建造王宫供君上居住议政,这样才能彰显我唐国威严。”礼部副部长张望站出来谏言道。

    李昊摇头笑道:“王宫自然好,又大又宽敞,孤也想住。但现在还不到时机,工部这段时间事情太多,王宫等一段时间再说,你们可以提前做规划。”

    “郑山,文房四宝生产进度如何了?”

    “禀君上,四个厂坊开工一个多月,毛笔、砚台和墨锭已经相继有成品产出,随着工序熟练后,产能还能提升。纸张还要一个月才能出成品,其中君上要求的特殊纸张,因为多加了几道工序,成品可能要一半个月。”

    李昊点点头道:“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注意制作工序的保密。工部要提前做好扩大生产的准备,如果质量没问题,就开始增设厂坊。”

    “对了,我让你寻找的白土,可有消息?”

    “君上交代过后,郑山一直在安排人打探白土消息。前日刚从入城百姓口中得知,城北二十里就有白色沙土,但大部分是石块状,不知道是否是君上所要之物。”

    李昊闻言大喜,大笑道:“八九不离十,是与不是,明天过去看看就知道了。如果真是我所要的白土,算你郑山大功一件。”

    李昊要找的白土,就是烧制瓷器的高岭土。他作为国美毕业的高材生,曾经也接过一些私活,其中就有现代瓷器设计和画作。虽然没有主动了解过,但片面也了解不少烧瓷的事情。

    说起瓷器,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景德镇,但国内高岭土资源蕴含很丰富,山东就是高岭土出产大省,泰沂山脉蕴含丰富的高岭土矿物资源。而临沂就在泰沂山脉上,郯城北靠临沂,说不定境内也有高岭土资源。郑山说城北二十里发现了白土,正式临沂方向,那么应该就是高岭土无疑了。

    有了高岭土,李昊的瓷器计划终于可以开展。同时,茶叶缺失的一环也可以补上。

    喝茶也要有相应的茶具,之所以放着云台山和花果山的云雾茶,就是在等瓷器出世。如果让那些士族权贵用青铜器喝茶,实在体现不出茶的美妙和意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抖音里啥没刷到过。那些直播现场起货卖建盏汝瓷,现场炒茶卖茶的一大把。只要沉下心摸索,工艺应该难不倒他。不管结果如何,就算成品差点,大不了后期再逐渐完善。

    “孔明,你最近要辛苦一下。户部必须尽快做全国人口普查,你们要重新建立唐国户籍库。另外安排人去各国接引流民扩增唐国人口,工部要配合户部建立流民收容点。”

    “稷下学宫剩余士子,任你孔明选用。你除了丞相之职,还兼任户部、吏部两部,事物肯定忙不过来,多选一批人为你打下手。吏部务必要配合各部,把各部职缺填补完全。”

    “赵恩,你们法部的治安司,每座城都要设立,我给你一个月时间,治安司必须建立起来,退役甲士非常适合治安司职位。”

    “秦丰,我城东种的五十亩示范田,你们农部给我小心看好了。农部还有一件事,就是丈量划分土地,本地乡绅士族怕是不会配合。”

    “高宠,白虎军先不回榆城,暂时和青龙军驻扎在马陵大营。青龙军和白虎军协助农部划分土地,如果有人敢冒头阻扰,不用请示直接砍了。”

    “医部,你们先在各城把医馆建立起来。多钻研医术,能不能救死扶伤还得看你们自己的能力。”

    “各部副部长,你们要尽快把部门空缺职位填充起来。如果缺人就写信给你们各自的好友,让他们来唐国帮你们,同时也可以找吏部,用各部名义发布招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