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乱记 » 三四、见君

三四、见君

    “回国君,献奴本在中军大营,文亥那日要寻一些庸城本地奴隶,说免得雎城之人,听出口音差别露了马脚,臣帐下车大夫文通,便说来回庸城拖延时日,军中有庸城献奴,唤来一用。”曾弧赶快解释。

    “好,如此说来,便是冥冥中神灵安排,纤毫相扣,不爽一丝,奴隶未死也是合理。”

    其实曾侯想的是怎么这么凑巧,偏偏就是庸城的献奴提醒文亥。

    随着曾弧的解释,曾侯对王母神女的感激情绪中,又更夹了些忌惮畏惧:神仙竟然这么恐怖神奇?先是安排王女献计假途取庸,然后安排庸城献奴归我曾国名下,再让我名下奴隶,指使文亥夺关奇取东岭,这一系列人事安排环环相扣,无声无息中,非但做足了明面文章,结果更是顺利妥当。就连时机都拿捏得片刻不差,简直不可思议。

    “神灵垂青,驺吾不敢轻忽。”曾侯内心暗暗想道。

    原来曾侯名字叫驺吾,传说中,驺吾是一种仁兽,也不知道谁给起的名字。

    听到曾侯说好,曾鸢曾弧才放下心,曾弧就继续说:“本来臣也没有留意奴隶生死一事,那日臣挥师救援,入关之后,听了文亥的述说,原来觉得奴隶中有此见识的人,实属少见,但也未有多想。”

    “当晚臣设席慰问夺关诸人,无意间听到那对父子,用异语交谈,酷似王女仙音,臣不敢多问,今日特特报与国君。”曾弧最后几句话,刻意加重语气。

    “卿尉做得好,朕已明了。”曾侯听完,满脸的欢喜。事情和王女蘅说的,处处对应得上,奴隶和王女根本毫无接触机会,绝无事前沟通的可能,神灵之助一说,简直无庸质疑。

    于是就说:“厚待那对父子,回头我有安排。”

    第二日,曾侯安排接见了雎城降将宫奇,又在宫奇的陪同下,视察了雎城的部分地方。东岭关现下在曾弧手上,仅仅一个雎城,已经无关大碍。

    曾侯大手一挥,直接就封赐宫奇为雎城城守,宫奇倒是爽快接受。

    他想不爽快也不行,东岭关原来就名存实亡,利益都在雎城的商路和田地上,加入曾国后,商路反而更加通畅,至少去庸城的道路,曾国会彻底的修好,而且驱赶了宫浚乐普,他在雎城的地位不跌反涨,也就没有心思再去追究主簿宫瑁引狼入室失落关城的罪责,至少目前没有追究的心思。

    宫瑁倒好,第一个投降,还带领文通驰援文亥,被擢为睢城相。

    宫瑁本来就是宫奇的谋主,听名字也知道两人是血缘亲族,等于宫奇从实质上,彻底掌握了雎城文武两条线,军政同出于一家。

    这半个月来,文通配合他清理雎城军将世家,原来不服宫奇的人,一一都被清算,那日羊厉去尉府调兵,吃了闭门羹后,在尉府前面大骂宫奇和他爹宫恕败坏祖宗基业,成了第一个被祭旗的刀下亡魂,如今宫奇也算是恢复了祖先的昔日荣光,对羊厉死在文通刀下,也没有丝毫介怀。

    到了午后,曾侯手头无事,伐秦的一切事务有曾鸢处理,他也没有某校长指手画脚的习惯,便使人请来王女。

    姬蘅这些天一直都很期待看到文亥,只是没有机会,在屋子里有些闷闷不乐,听到曾侯召唤,计上心来,收拾整理衣装,就来到曾侯的议事厅上。

    见完礼,曾侯就说:“东岭之行,至此有了妥善的结果,我意后日回归襄都,王女是否还有事物未完整?”

    姬蘅赶快就说:“王母神女既然在此处做了安排,想必后面伐秦还有神迹护持,王父可否替女儿做些人事上的差遣。”

    “王母神女是否有过言语,需要王女伐秦路上护持?”曾侯对神灵现在忌惮得很,如果王女说是神灵要她留下来跟随伐秦,他肯定不敢违抗。

    还好,姬蘅根本就没有随军伐秦的念头,也想快快回到襄都。她谋划的是见一见文亥,如果是个大帅哥,就想办法弄到襄都去。

    于是就说:“神女未曾吩咐言语。”

    “甚好。”听到神女没有安排什么事情,曾侯也舒了一口气,这说明神女觉得后面伐秦肯定很顺利,至少没有明面干涉曾国的愿望。

    “于伐秦一事,王女有何见解。”曾侯听姬蘅想安排人事,就接话一问。

    “王父可否招那文亥一见,神女之事不敢敷衍。”

    曾侯一听也自失莞尔,觉得自己怎么就忘记了文亥,本来应该早早就叫来看一眼,这种虎将一国难寻,来东岭之前,自己就挂挂念念。

    可能是听了曾弧的话,注意力落在那对父子身上。不自觉就稍稍小看文亥,其实论起事情,文亥仍然是头功,那对父子只不过是提醒文亥夺关的时机,文亥才是真真实实以一敌万的夺关主力。

    于是就说:“正好,我召王女过来,事情恰与文亥有关。”

    随即就命令堂上服侍的吏目,去唤文亥与庸城那对父子前来。

    没多久,吏目通报:车大夫文亥与庸城公士皮羊皮狗已到。

    “宣文亥。”

    曾侯觉得那些神异的事情,和王女知道就好,他想随便聊几句慰问安抚这名虎将兼有功之臣,以表示爱惜亲近,于是错开那俩父子,只叫了文亥进来。

    文亥是将门世家,身材峻厚挺拔,一走进厅内,王女隔着面纱,仔细看去,觉得还真像评书讲古形容古时将领说的那样:生得身长八尺,白脸无须,阔面重颐,姿颜雄伟,器宇轩昂,相貌堂堂。

    其实也没有形容词说的那么夸张,只是姬蘅心里已经认定文亥是吕布赵云一般人物,所以只要文亥长相过得去,自然就能让王女目光流盼,心花怒放。

    曾侯没有王女那么多小心思,等文亥行了礼节,就示意平身说话:“朕自庸城一路而来,未有一日不闻季和之名,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文亥赶紧躬身拱手说:“有污吾王耳目,臣惶恐。”

    曾侯又说:“朕历翻史册,未见有季和之勇,东岭一役彪炳史册无疑,不意英雄竟在我曾,实在快哉。”

    “臣不敢当,恳请吾王收回襃语。”

    “季和忠勇之士,朕实爱之,庸城卒吏微薄,我意画王城宫将三百与你,待伐秦事毕,回襄都复命。”意思是说,给你三百个曾侯亲兵,等到了伐秦结束,你来我曾国襄都做事情。

    曾侯想得很远,文亥觉得这事对姬伯有益无害,当即感激的跪倒谢恩。

    王女听到他便宜父亲这么慷慨,也没有什么不满意,没有多言。

    文亥随后告退。

    “宣庸城公士皮羊皮狗。”

    马文琪和周同礼得知曾侯召见文亥和自己。

    两人完全没有意料到会被国君接见,事先毫无准备,又觉得文亥才是正主,自己最多陪同站个桩而已。

    没想到竟然不是和文亥一同进去,两人站在外面心脏狂蹦战战兢兢,等看到文亥出来面带喜色,又听到曾侯宣进,只能硬着头皮跟随吏目走入厅中。

    “擦,不就是装神弄鬼嘛,谁怕谁。”马文琪自己给自己加了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