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泰阿奇侠传 » 亡命天涯(一)

亡命天涯(一)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在梁上飞。中厅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菜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遗阿谁。出门向东看,泪落沾我衣。”这首乐府名叫从军行,不知是哪年哪月何人所作。便自十五离家,流离颠沛,直到垂暮之年方重回乡里。世过时迁,见故乡断垣残壁,亲友尽皆作古,泪湿衣襟。自古大兵过后世有灾年。唐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历史再次进入大分裂之时,每每此时势造英雄,乱极将治也是寻常道理。

    残阳西斜,寒鸦归巢,败落故道上一骑马飞奔而过,踏起滚滚飞尘,尘埃落定时,再瞧去马一点,早已不见踪迹。

    也不知奔了多久,来到一坐青瓦府邸门外,马上慌慌张张跌下一个人来,但见他袍服带血,神色焦急,重重打着府门道:“柴娘开门!是我回来了。祸事了……”正说间听“吱呀”一声,府门轻开,一个妇人道:“轻声,他们在正堂,没有尾巴吧?”那人并不答话,往正堂便进,堂中四人分据桌子四角,四头相抵正在密语。那人进来便道:“大人,昏王果然动手了,青哥意哥和小夫人他们——他们都被害了。小人原已成擒,拼死杀了看管军卒,侨装改扮。带着十几个兄弟跑死八匹快马,看看一月方进刑州境内,后有追兵将至,兄弟们都在路上被杀了,只我一人报信在前,追兵怕不足五十里了。”话中已有哭腔,说罢一拜到地,“咚咚”的叩头。

    此时那妇人也进堂中,听得此话连声长啸大哭起来。中堂以下主坐上的是一个长须老人,便是郭威。但见他双目擒泪道:“仁蒲,先前王竣飞鸽传书,我已料到了。可怜我郭威英雄一世,到头来竟连仅有二子也遭毒手”说罢抚面而泣。

    缓了缓又道:“眼下哭也不济事,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我们四个已经商量好了。我的大军和基业都在开封,眼下我叫童子备了快马,我们星夜兼程赶去开封。只是路上须分开行进,总是教对手遇见,也不能一簇而歼。倘若都能平安到达自然是好,如有意外,不论谁最后活着到了开封,调集大军替天行道杀了那昏王便是。”众人称是。

    右首一人忽道:“师父!你和师母还有魏大哥同行,我兄弟三人身怀武艺,各自一路,此去要避开耳目,我兄弟三人江湖之中名头不响,倒是义父要处处小心。”说话之人正是赵匡胤,郭威道:“胤儿此言有理,你三人路上要机警小心。或许数日之后我们便可会面,也许此生便从此诀别。”

    左首男子道:“义父!我三兄弟命不足惜。您老人家肩负家国天下重任,可要善自珍重。”说话之人原来是柴荣,郭威听后点了点头道:“你二人我倒是也不甚担心,只有光义,年纪尚小,涉世不深。这——”下首那男子便是赵光义。

    原来郭威出身贫寒,少年时习武强身,创下一帮名叫“浩气帮”,网络天下志士,杀富济贫,安邦救国。早年间帮中有一对亲兄弟,兄唤赵匡胤,弟唤赵光义,天姿聪慧,被郭威收做徒弟。柴荣却是他夫人柴氏之侄被收为义子,三人自幼及壮,在郭威身边学武,相互之间也以兄弟相称,赵匡胤和赵光义自然是亲兄弟,可与柴荣十余年来朝夕相处,秉性相投,三人之间虽二人姓赵一人姓柴,可情逾亲生手足。

    不过三个人虽聪慧异常,到底是有不同之处。柴荣读书甚少,性格豪放。于武学当中造诣最高,加之是郭威义子,又年纪最长,在三人当中是最受郭威青睐。何况已将郭威绝技“穿石劈云掌”学到第六层,实是当时年轻人中俊杰。赵匡胤则文武双全,不仅武功出众,难得的是于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出口成章。性格仁侠仗义。

    只有赵光义,虽然在“浩气帮”武功也算出类拔萃了,偏是生来的工于心机,虽处乱世之中,但自幼饱览经史,天性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孔夫子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三人中,柴荣似“野”,赵光义似“史”。倒是只有赵匡胤像君子。

    赵光义听师父惦念自己便道:“师父,你不用担心。徒儿虽然武艺不及两位哥哥,但料想一路之上隐迹藏形也不会有大麻烦。倒是师父,那柄泰阿剑忒也扎眼,不要说我们此刻是亡命天涯,就算放在平时,江湖上觊觎此宝剑者实在不胜枚举。依我看来,生死关头,宝剑事小。不如弃了,或者藏在隐秘之所,待事成之后再行去回。”他此话甫毕,众人一起向郭威望去,看他做何主意。

    却见郭威在屋中踱了几步,神色坚定道:“不行!此剑乃天下第一名剑。我费尽心思才在先皇手中讨得。以剑归养林下。此剑是先皇所有,持此锐器方得天下。我是他手下第一大将,他对我却也放心不下,我道‘若得此剑,愿尽交兵权,归养山野`他思虑再三竟是不舍,最终遗命以此剑陪藏陵中。是我拼死盗来,自弃兵马爵禄。也因此我一家老幼皆命丧京师。怎可轻言放弃。”众人心道“似此天下第一宝剑。如此弃去倒也可惜。”

    赵匡胤道:“师父,总是弃不得,但也要遮掩起来,不可轻易示人。免得江湖中人见剑起义,生出无穷是非来。倘若因此剑丢失身家性命,确实得不偿失。”郭威道:“有理。”

    当下吩咐夫人柴氏寻一丈青布来,将此剑裹覆。柴氏应诺而去。柴荣道:“义父,此剑得来以后,义父当真宝贝得紧,片刻不离身边,就连晚上睡觉也是携剑而眠。但重未出匣,这第一宝剑我兄弟等倒是未得瞧见。不如————”

    郭威知道他言中之意。点了点头,将剑紧握手中,走出屋外,展开轻功跃上屋脊,四下观察不见有人,又迈开步子围着房前屋后一里以内察看一边。确定四外无人,又回到屋中。

    此时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童子上前掌上灯火,待童子退出房外。郭威将剑横举在半空,此时屋中除了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外还有前来报信魏仁蒲,郭威把他当做亲信,也未叫他回避。四人一同仰望,但见剑匣用青金铸成,吞口处镶嵌宝玉。

    匣身两面各刻着一条飞龙,一升一降。五爪分明,两须翘立。龙目之上各嵌一颗红宝石。常言道:“画龙点睛”这两条龙睛确是用宝石点缀,灯光之下宝石如同血色。神采奕奕。端的是威风八面。

    再瞧二龙口中一吐烈火向着剑柄,一吐祥云向着剑尖。烈火飞腾,祥云缭绕。逼真无比。往龙旁看去,一侧上面刻着一轮红日,阳光喷勃,下面刻着海水江牙,波涛汹涌。正是象征龙出沧海。另一侧龙头处刻着昆仑巨山,巍峨挺拔。旁边是峭壁悬崖,险峻非常。正是象征龙归九渊。层次分明,山水错落。

    单说剑鞘,已可说是罕见已极的宝物。再看剑柄青铜乌铁。色彩斑斓。长及八寸,后有圆环,环下垂一尺明黄流苏。

    众人看的呆了,瞠目结舌,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郭威道:“相传上古时期,楚国有一制剑名家,名唤欧冶子。当时楚王命他铸练宝剑,他与干将夫妇,遍访楚国名山,最终在茨山脚下,见有七口古井,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当即凿开茨山,引山中之水流在七井之中。又在山中寻了三块与世间其他铁器不同的矿铁,非金,非银,非铜,非铁,非锡。三人在井旁架起高炉,炼化铁石。铸成三把宝剑。欧冶子所铸之剑名曰泰阿,干将所铸之剑名曰龙渊,莫邪所铸之剑名曰工布。

    当时晋楚交兵,晋国势大。前锋兵力已指郢都,眼见片刻之间,楚国即灭于晋国之手,楚王令大将持此三剑出阵,这泰阿剑舞动之时,拖动风沙,遮天蔽日,风墙高抵十丈,黑影之中两条苍龙盘旋,龙吟之声广布百里。晋军士兵各各大惊,阵法惊乱。

    当龙渊剑舞动之时,见白日空中霎时黑暗,北斗七星显现,惊雷阵阵,风云惊变。晋军兵荒马乱,互相奔走踩踏,死伤无数。

    当工布剑舞动时,山崩地裂,江河倒灌,树木崩折,战马嘶鸣。晋军尽皆败退。楚国由是转危为安。”

    正说间,柴氏开门而入,原来已将青布寻来,郭威接过青布,放在桌上,向后拉了下椅子坐下。此时入夜未深,追兵一时之间料难追至,郭威又让柴氏去到灶下,将先已备好的干粮行装一应应用之物打点分装,柴氏自是出门以后吩咐童子集结灶下,共同点验整理。

    郭威打个手势,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又在原来位置,魏仁蒲掩上门扉,侍立在郭威身旁。

    郭威继续道:“后来,秦合六宇。泰阿宝剑便落在秦始皇手中,燕有刺客,名叫荆轲。于地图中藏诸匕首,欲制秦始皇于死地。秦始皇砍杀荆轲所用之剑便是泰阿。后藏入秦陵,为项羽盗掘而出,楚汉争雄,项羽兵败乌江。乌江有一船叟,对项羽说‘船小水急,渡人难渡宝剑骏马,渡剑马难渡人。’因此诓得先把泰阿宝剑渡走,待到韩信,追到江边,项羽无剑无马,兵败身死。自然不在话下。

    那泰阿剑几经辗转,向来为武林之中,第一宝剑,得泰阿者,能得天下。先皇刘知远正是凭借此剑驱逐儿皇帝石敬唐,称雄宇内。

    而龙渊剑后来落在刘邦手中,芒荡山中,正是以龙渊剑斩断白蛇,立志起义,才有两汉四百年天下。后来此剑为历代帝王相承,所谓‘尚方宝剑’便是龙渊剑了。

    只是到了唐代,听说被唐太宗陪葬昭陵,不知是真是假。至于工布剑,自从秦后倒是少见于江湖。故老相传很多人曾经亲见,更有人毕生远涉江湖寻机抢夺,只是我从来没见过。”正说间忽听院内一阵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