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临轩放黜鹤冲天 » 第150章 歌女制度

第150章 歌女制度

    柳三变自听了簾内清歌后,便再也忘不了那天籁之音。

    那姑娘唱望海潮,比酥娘及杭州歌女都唱得好,因其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不像酥娘咬字不清,虽然酥娘声音柔媚颇能打动男人之心,但不能唱出柳词神韵。柳三变猜测此女应未到过杭州,但却能唱出杭州的秀美风景和风土人情,可见她对词中意境、词作者的感受理解之深。

    柳三变仅凭这女子对自己作品的成功演绎,便觉得她与他二人心心相印。他朝思暮想几日,感觉只有此女才能真正唱好自己的词,才能更丰富的表达词的内涵,一首词只有像这样的红花配绿叶,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今后若有机会,定要多为此女写词请她唱,词中神韵才能唱出来。

    她的演唱不单单是锦上添花,还会让更多的人喜欢、欣赏和追捧,词曲的影响会更广,更有生命力。只是既不认识此女也无缘得见,连名字都不知道,这让他终日闷闷不乐。

    他想到一个办法,既是此中人,必有识得的,务必要找机会多方打听。可既不知名姓也不知面貌,这汴京城中歌女何止万千,更何况也许不在籍,而是哪家的侍姬,这都说不准。

    说到这里,说点儿题外话,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大宋朝的歌妓制度。这项制度或者说这个行业很是复杂,非是一句话或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只能谈个大概而已。

    以下这些游离于本章之外的内容,说起来未免有些絮絮叨叨,目的只有一个:预防和提醒。

    首先,提到北宋的歌妓制度,笔者在这里必须先声明一下,打打预防针。这部《宋词风流N部曲》一书离不开歌女,歌女是书中主人公柳永所处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但又是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不容易把握尺度的人物,稍一不慎就会触线。而笔者写作此书的用意,是想完整真实的复员北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一个令人信得过的柳永形象。

    四帝赵祯在位时期是大宋的鼎盛时期、黄金时代。由于经济繁荣、政治宽松和文人士大夫地位的崛起,文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空前地提高,加之突然平地刮起的竞唱新声的狂飙,如惊雷般地震撼天下,由此滋生了一支庞大的层次较高的歌女队伍,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妇女从事贱业的一贯认识。歌女这行达到史无前例、后世难继的高度,也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特征。

    (笔者在这里有个“但书”:但是,在历经九百余年的沧桑岁月后,这个“高度”却被打破了,起因是如洪水猛兽般卷地而来的卡拉OK歌厅,继之是伴随而起的遍布全国城乡各个角落的洗脚房、发廊、洗浴中心、歌舞场所、会所,真正创下了人类史上永远不会被打破的高度。千年一轮回,大千世界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思想准则和道德观去看古人,是无法理解那些历史时代的,结论只能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糟粕,可以断言世上无好人。

    比如皇帝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外加数不胜数的宫娥采女;一般官绅贵族的三妻四妾、成群的使女丫头;充满大街小巷的各种各样的污垢场所。举个例子来说,填词名家张先八十多了还在纳妾,在他那个时代是合理合法的,没有人说他行为不良,只有苏轼善意地嘲讽他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干部也要效仿古人的生活态度,不出意外,那肯定是贪官一个。

    其次,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个麻烦,尽管他在宋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他本人及其部分词作的负面传闻也非常多,仅是当时人贴给他的标签“风流浪子”四个字,有时就不能审查通过,自然归属到涉黄一类。人们宁可津津有味地反复咀嚼这些传闻,却不想深入地研究探讨他的词和他对宋词的贡献。

    再次,本书所依据的重要史料,宋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按有些人的眼光,似乎也应该列入禁书一类,不信你看看他记载在书中的只言片语,《东京梦华录》书中载,东京城里遍地是妓馆,令人不得不想,这该有多少妇女投身到这个行业之中啊。阅读《东京梦华录》,简直就像在看一本妓馆指南、歌厅指南。

    但是这个担忧倒不是太大问题,请大家放宽心,只要作者自己把握好尺度,真实、恰如其分地引用史料,应该不是问题。事实上,这本书是学界予以充分肯定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开封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读后有如身临其境。

    大宋子民在享受了几十年的太平岁月后,饱暖思淫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娼女的泛滥,这是古已有之的现象。这个行当的女子以出卖色相来换取钱财,她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

    本书中的歌女当然不包括她们,大宋最有特色的并不是这类传统意义上的娼女,而是兴旺发达的官妓群体即歌女。这支庞大的歌女群体是新生的,与传统意义上的娼女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汴京的歌女队伍太庞大了,这是一个新兴的职业,是由竞唱新声这股新潮造成的,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卖笑的女人,歌女的数量、影响远远超过娼女。

    歌女队伍大致包括四类人,这是从歌女的职能分工划分的。概括起来,歌女中包含了官妓、营妓、艺伎这三种人,此外还包括已从歌女队伍中脱离出去的少数家姬。她们的主要职责是以唱舞、谈吐、佐酒伴茶,以及其他表演伎艺为主要谋生手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歌女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有宋一代。

    手捧《东京梦华录》细读之下,不难发现,孟元老的这类娼伎,其实就是指的官妓,即歌女。而对于深深遮掩在偏僻小巷内的真正意义上的娼妓,书中只是一笔带过。可见当时社会,歌女是做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而存在的。

    宋朝的歌妓制度是在唐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模、伎艺、内涵远远超越前朝,形成自己独特的时代特征。细想起来,大宋的歌女与今天日本的艺伎倒有几分相似,毕竟日本的艺伎、茶道等文化都是从中国的唐朝继承过去的。

    以笔者眼光,宋代的歌女倒颇像后世歌厅里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