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宋人 » 一三零章

一三零章

    完颜宗弼·兀术:“皇帝,现在还不宜撕毁盟约,可以去信斥责赵构,答应把淮北交于大金,如今还有宋兵在那里驻守。”

    撕毁盟约第一进攻吴阶,第二进攻东京城,第三才能轮到淮水韩世忠……

    一声叹息!

    从蒙古绕道陕西,直攻襄阳,然后一日之间进攻临安,这是最正确的道路。

    可惜蒙古又有异动,他们正在整合,党项、柔然、花剌子模、突厥、鲜卑、东胡,乱战千年,就是因为蒙古部落纷乱,如今却有乞颜部崛起,正在整合散乱蒙古部落,利用他们对党项的仇恨慢慢汇聚在一起,李乾顺正在大力压制,此时率大军走西北无疑是火上浇油,很同意遭到集火。

    攻打吴阶更不用想了,此人必是心腹大患,而且多山多地多城。

    那一声叹息是指金军的步子即势气已经颓了,已经到了三而竭的地步,重点是战斗力在下滑。

    整合内部增加战斗力是必然,但是也给了敌人机会,然后又会成为大宋、大金、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后百年谁也奈何不得谁。

    只是把大辽换成大金而已,没能一举打过长江是当时金军犯得最大错误。

    大宋近两百年帝国,丧失近半领土,两年换了三个皇帝,朝堂宰执跟韭菜一样,只用了四年居然就稳住了?

    赵构显然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胆敢不理两国夹击东京城计策。

    到底是一国皇帝,慢慢的收回宝剑,吐了一口气,问:“该当派谁前往东京城吊唁宗泽?”

    完颜宗翰·粘罕当场点将:“完颜希伊·谷神,南攻之事要从长计议,真定府那边士兵子民还在惶恐混乱中,刘豫暂时确实出不得兵马协助。”

    完颜宗弼·兀术却说,“我料赵构小儿必容不得淮北大都督,不是他册封的淮北大都督真的是大都督吗?那不是大宋治下的留守府,大都督存在一天,历史就会深刻记忆宋金盟约一天,那是扒皮刻骨之痛,那小子绝对会使阴招,何况还有秦桧这条狐狸在旁窥探,到时就是我等机会。”

    完颜晟·吴乞买一挥手,“那就让谷神在东京城那里多住一段时日,探听虚实。”

    超人谷神拿着完颜晟·吴乞买的国书还没来得及走出大都,东京城淮北大都督府派人送来请柬……东京城天下文人论道!

    所有人都懵逼了,咱就说你这是啥节奏?你不是应该送来报丧信吗?

    同时请柬还送往了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

    这四大书院有多牛逼呢?

    全天下的读书人,只要认字的,就要对它仰视,虽不参政,却能左右政局……如果它想的话。

    当然,如果它想,也做不到当时全华夏四大学院之首……你是搞学问的好不啦。

    但是,太多太多当代著名学者都是出自四大书院,然后从政。

    陈谦打的什么主意呢?

    南下,需要太过长远的布局,那不是金军,只要实力足够了,战兵营将领经验值成长起来了,北伐就是了。

    但是南下不同,在全天下人眼里,当代华夏执政者就是大宋老赵家代天牧民,是绝对绝对的正统,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纷乱功在千秋,谁都不否认。

    所以要提前布局,先是思想学术方面,然后是财经方面,最后才是武力收服,逼迫禅让,接过代天牧民的玉玺。

    这个时间会很久,久到宝石也许会人到中年。

    当然,除了四大书院,西夏、大理、大宋都送了请柬。

    每一个请柬上宝石用她还很稚嫩笔迹写下——心外无物,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天书传习录一部,愿与诸君分享!另,华夏汉唐之疆土自哀帝起分崩离析二百年之久,天下这场大难从今日起我淮北人担下了,务必有生之年令天下一统,重复汉唐疆土与百姓以休养生息,并世代传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狂吗?

    王阳明的心学能碾压当代学术思想吗?

    尤其是这个学术思想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拿出来的,而且还是一个女孩。

    一统华夏,和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乱之苦,少有书读、中有事业可做、老有所养,这是一个七岁小女孩立下的志向吗?

    志向分理想和梦想,人们会认为你做梦呢,学问高深者一笑置之,毕竟像朱元璋这种华夏历史上得位最正远超刘邦李世民的人只有这么一个,但是王阳明的心无外物,你再一笑置之……不来也罢!

    宗泽的死在宋金两朝引起巨大波澜,宝石的请柬,尤其是王阳明的传习录,在当代学者眼中、心里引起的滔天巨浪丝毫不弱。

    不服是肯定的,可是也有更多的思想家一时之间陷入其中。

    所有人都没想到,传习录其实是给万民开智的天书,而不仅仅是供学者们求学钻研的书籍。

    因为他们信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个知字学问就大了,大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春夏之交,吕祖谦入闽访朱熹,两人合编《近思录》确立道统。初夏,朱熹陪送吕祖谦道经江西铅山县鹅湖寺,约陆氏兄弟陆九龄、陆九渊相会于此,企图调解朱陆之间的学术分歧,“尊德性”、“道间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如今是一一二八年,也就是说朱熹还没有出生,理学还没有发扬光大到被清史奉为圭臬。

    但是,理学的前身,儒家自视自省开始抑制土地兼并从自身找原因的学术思想已经开始萌芽,并且联合道家和佛家,逐渐形成自己自洽逻辑的学术,且慢慢波及全天下。

    油灯下,岳麓书院院长崔子照拿着宝石的请柬已经在书房枯坐一日夜。

    PS……

    执着的人才会这样,诸位看官,小编列一下岳麓书院院长明单,你们就信了,我们除了每天给手机充电,很少有坚持超过二十一天的行为。

    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范源濂、程潜、彭龟年、游九言、吴猎、游九功、胡大时、吴儆、赵方、陈琦、钟震、郑仲礼、顾璘、陶澍、胡林翼、刘长佑、曾国荃、沈荩、熊希龄……

    熟悉吗?

    成大事者要学而习之,这个习才是关键,不习,学了也没用,即知行合一。

    以上,哪一个不是把这四个贯彻始终的人物。

    这也是陈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