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冰猎 » 第二十章 19号档案 凌川的论文《谋杀者的审判》 节选

第二十章 19号档案 凌川的论文《谋杀者的审判》 节选

    第三十六节、猎蝽,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

    它被称为昆虫界的刺客!

    猎蝽多椭圆形,头部尖、长,在眼后细缩如颈状;触角4节,喙3节,粗短而弯曲,后端放在前胸腹板沟内;常有单眼2个,小盾片小三角形;前翅仅分为革爪,爪片与膜片,无缘片和楔片。

    前翅膜片常有2个翅室,室端伸出2条纵脉,跗节常为3节;腹部中段通常膨大,腹部侧接缘发达,明显宽于翅。

    它们绝大部分为捕食性,以捕食鳞翅目、鞘翅目幼虫等体软而行动不甚活泼的昆虫为多,但亦有捕食体壁坚硬的昆虫(如象甲成虫、蚁类等)和攻击力强的蜂类等者。

    受惊扰时亦可刺人,引起激烈疼痛。

    栖息场所多样,或栖息活动于植物上,或躲藏于树洞、石缝中,或潜伏于树皮、石块下,或在地表爬行,或生活在蛛网附近,取食蛛网上被蜘蛛吃剩的昆虫尸体(蚊猎蝽亚科(Emesinae)中的某些种类)。

    可昼间活动,这些种类常警觉而善飞翔;或夜间活动,或伺机捕食,常爬行较迟缓;或分泌粘液,用以粘捕猎物(粘猎蝽亚科ctinoderinae);或具巧妙的伪装,以猎物(常为蚂蚁)的尸体粘附背上而遮掩其原来面目(土猎蝽属(Coranus)的某些种类。

    锥猎蝽亚科栖居于哺乳动物巢穴和人的居室附近,吸血为食。

    此亚科中的一些种类在热带美洲成为传播美洲锥虫病(Chagas’disease)的媒介昆虫。

    1、家居猎蝽(Reduviuspersonatus)

    这种猎蝽若虫的触角、足和身体上密布黏毛,黏住毛绒、灰尘,外形如一团灰尘,因此该蝽又叫“尘蝽”(dustbug);成虫黑褐色并略带闪光,15~20毫米长,常见于室内,由于该蝽能捕食房屋中的臭虫等害虫,又有“蒙面臭虫猎手”(maskedbedbughunter)之称。

    2、中黄猎蝽(SycanuscroceovittatusDohrn)

    它们的成虫:雌虫体长23-26mm,雄虫体长19-21mm。

    体黑色,前翅革片端半部金黄瓦谈草黄色,头细长,约为前胸背极与小盾片之和,眼后区长于眼前区,触角细长,纯黑,4节,第一节与前腿节约等长。

    啄基节长于头的眼前部分,短于第二节,端部栗色,小盾片刺较长,端部二岔状,半竖立,前胸背板后叶长于前叶,小侧角有小突起,前叶基狭于后叶,后叶有桔皮状皱纹。

    侧接像甚扩张,第三、四节特别宽,第二、三节后稍尖,第二至第五节下面节缝隆起呈脊状。腹下气孔淡褐黄色,内侧有一圆白色绒毛块。足多细毛。

    卵:长圆筒形。褐色,初产时淡红色,孵化前红褐色。

    若虫:初孵时淡桔红色,渐变为粉红色,最后红褐色。腹部背面有3个黑色瘤状突起。足灰黑色。腹部冬节两侧及中央有黑斑。

    该虫每年发生2代,以3-4龄若虫在向阳干燥的地被物、枯枝落叶层、树皮下及杂草丛中等处越冬。

    次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6月为越冬代成虫期,8-9月为第1。

    代成虫期,10月以后若虫越冬。若虫喜在杂灌木或乔木的枝干上爬动,寻找猎物。

    成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产,出后排列成行,块状,外周附有胶状物似蜂窝状,成虫稍有趋光性,广西各地均有分布。

    3、茶褐盗猎蝽(PiratesfulvescensLindberg)

    雌虫:体长14.30-16.30毫米;宽3.50-4毫米;前翅长6.80-7.40毫米,黑色,具光亮白色及黄白色细毛。

    喙第三节端半部、前翅革片(除基部及端角外)黄褐色;膜片内室端半部及外室(除基部外)深黑色。

    触角第一节稍超过头的前端,前胸背板前叶中央具纵细线凹纹,两倒具斜印纹。

    雄虫:前翅较雌虫长,长9.80毫米,略微超过腹部末端。抱器较大,长三角形。

    经观察数据结论得出,此类有毒昆虫毒素没有做活体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