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二十五章 千岛湖,起

第二十五章 千岛湖,起

    胡宗宪听见天尊言语,绝望中陡然升起狂喜。

    这大明,可说是百姓如刍狗,圣人举屠刀,士子败社稷,武将闻风逃。

    曾经他也不得不与这些人混在一起,可现在他听见天尊的话,心里突然恍悟,他也可以走另一条路,一条不那么正道却充满希望的路。

    这缝补匠的日子,呸,真是一天也过不下去了。

    胡宗宪走到决堤处,站在正欲再跳新安江的兵士中间,大声吼道:

    “停下!”

    “所有人,退后五百米。违令者,斩!”

    周围的兵士们看过来,脸上俱都是惊愕神情,大多数人无奈地叹了口气,听从命令,开始朝河岸上走。

    但那几十个来自淳安县的兵士,他们的父母和妻儿还在对岸,此刻跪下哭喊道:

    “不要走啊!”

    “不要丢下他们啊!”

    “将军!将军!让我们再试一次吧!”

    若是在战场上,贻误军情者,斩!

    可此时此刻,胡宗宪没有抬腿就是一脚,心中升起一抹柔情,说道:

    “退到河岸上去吧。”

    “我胡宗宪跟你们保证,你们的父母和妻儿,一个都不会死。”

    几十个兵士听了,心中既有惊喜,也有疑惑,新安江已经决堤,堵又堵不住,怎么可能不会死?

    这一犹豫,有的开始退走有的还停留原地,显得拖拖拉拉。

    “妈的,老子就不该跟你们废话,戚继光,你瞧瞧你带的兵!”

    身后的戚继光急了,大喊道:

    “来人呐,把不肯动的,都给老子拖走。”

    林余在天上看着,不争气的眼泪扑簌扑簌地流。

    他慌忙抹掉,生怕这些眼泪掉落人间,就是九天之上,从天而下的瀑布。

    哼,区区新安江,矿泉水瓶一瓶盖也。

    他蹲下身来,臀部朝大海,身体朝内陆,一指挡淳安,一指挡建德。

    汹涌的江水不再发浪,瞬间如同被断成两截的蚯蚓,上不乖,下不乖,中间乖。

    江水停流,暴雨骤止。

    在阴暗混昏沉的天空中,月亮渐生,月牙前边,一道人脸虚影骤然显现,俯视整个人间。

    人群里,初时惊愕,接着很多人就想到,总督大人,不就是传说中的天尊令使么。

    难道...这是天尊!

    天尊堵住了新安江,天尊来救他们了。

    所有人脸上陡然显出狂喜敬畏之色,纷纷下跪磕头,口中急呼:

    “天尊好大啊!”

    “蠢货,天尊能不大么!”

    “妈的噤声!天尊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余在天上,听见这些奉承的话倒是很高兴,本想喊着胡宗宪赶紧再来扔沙包,但又觉得是不是有损自己威严,纠结间,陡然有了一个主意。

    他用一只手勉强先堵住淳安、建德两县的口子,然后腾出另一只手,在新安江上游两县交界处,狠狠一挖、一提、一堵,把新安江上游挖成了一个巨大湖泊。

    湖泊中原本高耸的崇山峻岭顿时淹入湖中,成为大小岛屿。

    他又用手指一戳,口子被戳出来,湖泊里的江水照旧流下,只是已经不再湍急。

    对着下方跪着的小人,他威严说道:

    “吾为青天天尊。”

    “此为水库,拦洪蓄水之用,昔日崇山峻岭,今为湖中千岛。”

    “此后千年,淳安、建德两县百姓,可不受洪涝之苦。”

    “此为天尊法旨。”

    天空中的人脸虚影,可不只有河堤上的人看到,这话一出,更是传遍整个淳安、建德两县,一时间,数百万生民齐齐念诵“青天天尊”之名。

    有识字老汉泣泪垂拜,口中说道:

    “这分明就是咱们百姓们的青天大老爷啊。”

    旁边的老婆婆啐了他一口,笑道:

    “这是神仙,可不是老爷,我这就给咱儿子祈个官。”

    识字老汉顿时大怒:

    “吃喝嫖赌他哪样不会的,他若当了官,肯定不当好官,你也不怕他被天尊劈死!”

    老婆婆狠狠瞪了老汉一眼,但也叹了口气,停止祈福,不言语了。

    林余造完水库,正要回到天上,还没动身,却“看见”一条条丝线从百姓身上引出,又牵连到他的身体内。

    他的身体微微发热,血液流转更快,心跳却更慢了。

    他恍惚觉得,自己的身体起了变化,此后可百病不生,万毒不侵。

    当然,他以前也不怎么生病,更没中过毒,即使察觉到身体有了变化,也无法验证就是了。

    “呸!”林余摇摇头,自嘲道:“天尊扮演久了,你还真把自己当神仙了呀!”

    此刻,胡宗宪的声音突然响起

    “天尊?”

    林余重回到天上,在人群里找到胡宗宪,这才回答道:

    “我在听。”

    胡宗宪俯身长拜:

    “天尊,我成为白银令使之时,您曾说过,危难之时,可向您祈求。现在,我要向您求一件事。”

    求一件事?

    可是,最大的危难不是解决了吗?

    难道是...朝中之难!

    毁堤淹田的事情一出,裕王和严嵩那里,不消三天,就能得到八百里急报。

    此时,如果胡宗宪的奏疏也上京了......

    朝中,风雨起。

    林余也不说破,问道:

    “何事?”

    胡宗宪眼神中现出一抹无奈,说道:

    “毁堤淹田,天怒,人怨,必会引起朝廷震动。

    我不欲为恩师遮掩,详查此事后,会把此事原原本本地上报朝廷。

    裕王必定会借此事发难,阁老和小阁老为求自保,也会推说不知,把毁堤淹田的事都推到郑泌昌、何茂才头上,也可能是...我的头上。

    改稻为桑肯定是不成了,国库亏空填补不上,皇上必然震怒,会召我回京问责。

    以往惯例,内乱之时,倭寇必会犯境,我已嘱托戚继光严加防备。

    可事有万一,戚继光若是出了岔子,还望天尊能照拂一二。”

    倭寇犯境?

    那我可太能照拂一二了。

    林余颇有些高兴,但一想到胡宗宪要被“槛送京师”,不能伤口上撒盐,他又收起了笑容,抚慰道:

    “你且放宽心,倭寇之乱一日不除,嘉靖就不敢动你。若真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你可呼唤我的名。”

    “戚继光那里,我自会照拂,你就让他到我这里,领个青铜令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