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二十六章 初见戚继光

第二十六章 初见戚继光

    戚继光心里犯愁。

    毁堤淹田,天尊堵口,千岛湖起,无论哪一件事,都是亘古难闻,出乎所有人的想象。

    但他无暇考虑这些热闹,心里只为部堂大人担忧。

    部堂啊部堂,这事闹得这么大,改稻为桑我看悬了,你也得被朝廷问责,卑职担心您呐。

    您承诺卑职的...粮饷,还能发吗?

    卑职只是一个四品参将,芝麻大的官,地上躺着耍无赖的那个杭州知府马宁远的职权都比我来得大。

    卑职,没本事找来银子呀。

    没有银子,手底下的几千个瘪犊子就得挨饿。

    这倭寇,怕是打不了。

    所以,您得趁着还没被撸下去,赶紧给我打钱啊。

    他正胡思乱想,胡宗宪不知什么时候到了他的面前,只瞥了他一眼,悠悠说道:

    “就在这两天之内。”

    戚继光惊愕辩解道:

    “部堂大人,您怎么…哎,我不是这个意思。您目光如炬,卑职叹服,哎,这粮饷卑职愧领了。”

    胡宗宪接着说道:

    “天尊要跟你说话。”

    “对待天尊,务必要比对待我更加恭谨百倍。”

    天尊?

    要跟我说话?

    戚继光朝天上看去,此刻那个人脸虚影已经消失不见。

    他略微茫然,试着称呼道:

    “天尊?”

    林余在天上观望,早已准备好了言辞,此刻威严说道:

    “戚继光,你可愿成为吾的青铜令使?成吾之青铜令使者,危难之时,可向吾祈求。”

    戚继光:“……”

    林余正要勉励戚继光几句,让他戒骄戒躁,不要泄露身份云云,哪知等了半天,迟迟没有回应。

    额…

    我应该再重复一遍么?

    太丢天尊面子了吧,好像我求着他戚继光成为我的青铜令使似的。

    戚继光脸上露出委屈之意:

    “天尊,我听说那个齐大柱也是青铜令使。部堂大人刚刚还说过,要让齐大柱以后来我戚家军磨砺,我若是跟他同级,怕是不好管理啊。”

    嫌官小?

    林余没好气道:

    “青铜、白银、黄金,只此三级,要不让你和胡宗宪平级,成为白银令使?”

    戚继光偷偷看了一眼远处正有条不紊处置现场的胡宗宪,忙摇摇头:

    “不敢不敢。”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在青铜和白银之间再加一个等级?例如铁…黑铁之类。”

    林余直接拒绝:

    “不行。三为天之数,不可更改。”

    戚继光顿时失望,脸上突现谄媚之色,说道:

    “我并非贪慕官位,只是想更为天尊尽责。如果等级不可更改…”

    “天尊若不弃,我愿拜天尊为义父,从此侍奉左右。”

    噗!!!

    林余一下没忍住,差点笑出声来。

    你一个民族英雄,要是拜我为义父,我自己都过不去这坎。

    再说了,我又不是那挥刀了的太监,没有真的,只能干儿子。

    网络上的键盘侠们评价戚继光时,除了说他的“平倭灭虏”的伟大功绩,也脱不开贪财、行贿、谄媚之说。

    例如,说戚继光是个善于钻营之人,严嵩当政时,就是严党一派;张居正当政时,就是清流一派。阵营转换之灵活,叹为观止。

    又例如,戚继光每与张居正写信,必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每与张居正相见,“购千金姬进之居正”。

    林余倒另有一番看法。

    无论严党还是清流,都要拉拢胡宗宪,是因为胡宗宪的“上不误国,下不误民”;

    无论张居正还是胡宗宪,都要拉拢戚继光,也该是因为戚继光的“上可安邦,下可定军”。

    谄媚、行贿之说流行,怕是象牙塔中不识人间滋味,生生把繁杂社会当做理想国罢了。

    真要让这些象牙塔中人去做事,怕是又一个个白眼翻人,闭眼做事。

    不过,戚继光啊,你好歹给我点缓冲时间,不要一上来就放大招啊。

    认父什么的,我怕直接折寿致死。

    罢了,给你升官。

    林余思索了片刻,说道:

    “你的青铜令使,是可升级的。”

    “待你平定东南沿海倭寇,我会升你做白银令使。”

    戚继光大喜,立时就要下跪磕头,林余忙喊住了他:

    “以后见我,不必跪拜。”

    “啊?”戚继光初时还恐慌,片刻之后顿时恍然大悟,大概是天尊作为世外神仙,不喜这些人间俗礼,他又说道:“天尊庇大明百姓,百姓无不感激,我回去之后,定为天尊在家中塑像,时时祭拜,增添香火。”

    林余颇有点头痛,但又回想起,当浙地百万生民齐声呼诵“青天天尊”的名字时,他身上所起的变化,便又默认了。

    也许,真的有用呢。

    林余消受不了戚继光的刻意讨好,本打算就此结束谈话,可朝戚继光一看,他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天空。

    这眼神的意思分明是:

    天尊,您那么大的派头,不赏赐点见面礼么?

    林余叹了口气,又说道:

    “戚继光,说说你打倭寇时的对敌之法,我会为你改进。”

    戚继光眼睛里猛地爆发亮光,若天尊真有改进之法,那可比金银珠宝珍贵得多。

    “天尊,我对敌时主要靠两法,一是识人用人;二是排兵布阵。

    所谓识人用人,是说对待来自不同地方的兵士,要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

    例如,有些地方的兵士作战勇敢,但却莽撞冲动,亦遭埋伏,这种就可做刀手之用。

    又例如,有些地方的兵士极听指挥,但积极性不足,往往没打几场仗就开始偷懒耍滑,这种可做盾牌手。

    又例如,有些地方的兵士憨厚老实,但每次打仗必有伤亡,这种我就让他们多带几把飞刀,遇敌先抛刀,扎不死的也有僵直,再去搏命。

    第二点是排兵布阵。

    倭寇多为武士或者浪人,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单打独斗时,我方出身农夫的兵士大多是打不过的。

    所以,排兵布阵的依据就是这一点。

    排兵指的是一旦遇敌,先上虎蹲炮和鸟铳齐射一轮;再用飞镖飞刀抛飞一轮;再用超长的涂了毒的狼筅笼掉敌人武器;最后才用长枪和刀盾。

    布阵便是我独创的十二人鸳鸯阵,十二人为一队,长短结合,刀盾结合,又可根据具体情况改竖阵为横阵,改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林余听了,绕是他早知道这些,此刻也不禁为戚继光喝彩。

    这不是一位勇敢但死板的将军,这是一位知己知彼,深入钻研,并灵活利用战法的将军。

    有这样的将军,倭寇焉能不败。

    他继续问道:

    “戚继光,照你所说,你没有不胜的道理。”

    “那为何,东南倭寇之乱,从未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