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六十六章 调虎离山

第六十六章 调虎离山

    总督府,会客厅。

    胡管家很快来了,满脸的憔悴神色,见了林余,先说道:

    “林公子,布政使司的左参政已被暴民打死,右参政害怕逃了,如今还能主事的是左参仪张大绪,从四品官衔。

    按察使司能够主事的正是您见过的副按察使宋进勇,正四品官衔。

    至于知府衙门,能够主事的是府同知钱良元,正五品官衔。”

    林余听了,颇感兴趣地问道:

    “咱们总督府呢?难道是胡管家你主事?”

    胡管家倒也没否认,讪讪笑道:

    “林公子不知,总督和巡抚本就不是常例官职,府内多是幕僚,起的是出谋划策的作用,并不主事。

    老爷在的时候,民政、军事、刑狱等具体事务,还是要交给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去做,总督府只起协调职责。”

    所以,胡宗宪走后,总督府就成摆设了?

    林管家是在向他…示弱?

    林余上下打量了一番胡管家,直接问道:

    “这么说,我让你召集各个衙门的主事前往芸苑议事,颇有难度?”

    胡管事苦笑道:

    “林公子,听说都指挥使司已调了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明日即可入城平乱。

    此时街面上不太平,若要召集各个衙门的主事去芸苑议事,怕是他们都会找理由推脱不来,老奴总不能绑他们去芸苑啊。”

    真到那时候,为什么不绑?

    林余选择避过这个话题,转而问道:

    “若是我携总督关防大印,去见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的两位指挥使,他们是否会听我的?”

    胡管家一怔,严肃回答道:

    “老爷总领七省军事,有这关防大印在手,自然会听公子的。”

    林余又问道:

    “若是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也在场呢?他虽是武将,却是现在杭州城里唯一的正二品朝廷大员,也是两位指挥使的顶头上司。我毕竟不是部堂,仅凭关防大印,当我与那位都指挥使意见相左时,能号令人吗?”

    胡管家紧皱眉头,半晌后才回道:

    “见关防大印如见老爷,按说是能的。”

    按说?

    林余登时明了。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说的就是手下阳奉阴违的现象。

    他的命令如果与都指挥使的命令相左,那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的两位指挥使,恐怕不会服气他这个年轻小子的指挥。

    在摆平其他衙门的主事们之前,他得先从那位都指挥使手里,抢回兵权。

    没有兵权,无论是镇压还是怀柔,都是无稽之谈。

    而抢夺兵权的关键,不在他,在胡管家身上。

    那位都指挥使,不会听他这个陌生的年轻小子的,却未必不会听胡管家的。

    林余看向胡管家,笑着问道:

    “胡管家,你也不想部堂在京城回不来吧?”

    胡管家登时吓的面色惨白,急忙问道:

    “林公子可是又提前知道什么消息了?老爷走前,让老奴一切都听公子的,公子有话不妨直说,老奴定是听从的。”

    林余实话实说道:

    “部堂在京城的待遇不算太好,到京城五六日也不得皇上召见,去拜访阁老又吃了闭门羹。

    若是杭州城内上万织工作乱,被杀得血流成河的消息传到京城,部堂虽不在杭州,但御史们奏疏一起,这个平乱的功劳是都指挥使的,这个作乱的罪责恐怕还需要部堂来但一担。

    到得那时,胡管家你说,皇上是会立刻让部堂回来平乱,还是会升都指挥使的品衔,让这位平了一半的都指挥使老爷继续平乱?”

    胡管家一时间心乱如麻。

    他不知道老爷在京城到底情况如何,但从杭州到京城,一去一回,等老爷回来,怕是得十天之后了。

    民乱似火燎原,怎么可能来得及?

    更别说,都指挥使司的沈都使可是有些七窍玲珑心的,他若是动了歪脑筋,夸大民乱程度,说是一日比一日严重,一刻都拖延不得,逼迫朝廷让他代行总督职责平乱,朝廷迫于形势,难道会不答应么?

    老爷因为毁堤淹田的事,已被阁老不喜,若是再出了这等民乱,阁老手下的御史们恐会立刻群起而攻之。

    到那时,朝廷有御史弹劾,杭州城有沈都使暂代,老爷怕就真的回不来了。

    他越想越怕,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大,着急问道:

    “林公子,依你之见,那该如何是好?”

    林余挥手向下,作狠辣姿态:

    “在消息传入京城之前,也就是说三日之内,解决掉这次民乱,不给御史们中伤和都指挥使邀功的机会。”

    胡管家一怔,若要迅速平乱,正该调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的兵丁入城啊,这不正合了沈都使的心意吗?

    他忍不住问道:

    “该如何平乱?若是调兵镇压,怕是还要依仗沈都使啊。”

    林余冷哼一声:

    “就是上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何况上万个织工呢。

    而且,织工本就是没饭吃了才要造反,衙门却派兵镇压,血流成河之时,当真不怕引得天尊降怒么!

    所以,不能镇压,当以怀柔之策退敌。”

    胡管家顿时惊醒,对啊,还有天尊在天上看着呢!

    老爷可是天尊的白银令使,眼前这位林公子跟天尊怕是也有关系,他要是敢引得天尊降怒,等老爷回来,饶不过他。

    可是,光靠怀柔,就能平乱?

    他有些半信半疑:

    “林公子,这个怀柔法子,具体又该如何实施?”

    林余笑起来:

    “第一步当然是要说服那位都指挥使老爷,务生贪念,交出兵权。

    第二步,调两卫兵士入城,围而不打,再行怀柔法子,如此恩威并施,当能迅速平乱。”

    胡管家细想了想,突然又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要说为难之处……

    他苦笑起来:

    “林公子,你恐怕不知,这位沈都使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在这杭州城里,原本也只有老爷能让他信服一二。如今仅凭咱们两人,就想让他交出兵权,怕是难上加难。”

    林余目光炯炯,盯着胡管家,一字一字说道:

    “携关防大印,你带两亲卫至都指挥使司,若不从,杀之,可得兵权!”

    他说完,又补充道:

    “或者,胡管家你能请这位沈都使来总督府更好,咱们给他唱一出鸿门宴。”

    胡管家顿时吓了一跳,在屋子里踱步半晌,叹了口气,召来一位亲卫,朝他说了几句话。

    亲卫领命,去了。

    两刻钟之后,亲卫回来,又朝胡管家低语几句。

    胡管家面色微变,朝林余说道:

    “林公子,沈都使说他有信心在七日之内镇压民乱,让咱们切勿忧心,但也无暇前来总督府议事。罢了,老奴这就亲去一趟。”

    林余叹了口气,能做到一方大员的,哪怕是个武将,也没有笨蛋啊。

    这时机抓的,真是恰到好处。

    他站起身,说道:

    “我陪胡管家你同去。”

    胡管家、林余和刚刚传话的亲卫,三人换了衣服,从一个偏僻小门出了总督府。

    因为胡宗宪在杭州时,主管的还是军务,是以,都指挥使司衙门的人也大都认识胡管家。

    亲卫翻进都指挥使司院墙后不久,沈都使亲至侧门处迎接。

    这是一位满脸络腮胡须,身高马大的国字脸男人,大概五六十岁,气质威严凌厉。

    他见了胡管家,拱手道:

    “胡管家,本使尚有军务急需处理,就不和你寒暄了。

    你有何事,不妨直说。”

    林余不禁皱眉,这位沈都指挥使还真是军务繁忙,雷厉风行,连让人进去喝口茶都不肯了。

    胡管家眼神一凝,按照来时和林余商量说的,陡然从怀里掏出关防大印,厉声斥责道:

    “沈都使,你未得总督府允准,私自调动杭州右卫和杭州前卫,可还想要项上脑袋么?”

    按照朝廷规制,都指挥使想要大量调动卫所兵,非得事先请示皇上和内阁不可,否则有造反之嫌。

    胡部堂则不同,他身为浙直总督兼浙地巡抚,被特许了调兵之权。

    是以,都指挥使司要想调动两卫兵士,得先去总督府请令。

    沈信脸色顿时一白,扑腾一声跪下,解释道:

    “胡管家,如今城内民乱四起,势若初火,若不及时扑灭,怕是就来不及了呀。”

    胡管家冷哼一声,说道:

    “这是你的事。

    我只知道,总督府已被暴民攻打了整整一晚上了,眼看就要破门而入,你身为都使,可曾派兵救援?”

    胡管家说到这里,突然叹了口气,和颜悦色起来:

    “哎,我虽是一老奴,可久在老爷身边,耳熏目然,怎不知军情似火,一些规制就需要变通。

    可如今夫人和小姐尚在府内惊惶,若是有了万一,等老爷回来,我又如何跟老爷交代?

    沈都使,你既有平乱之能,甚好甚好。

    要不,你就携一二亲卫,随我去总督府处理军务如何?我替你加盖关防大印,你替我护卫总督府安全。”

    沈信一怔,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到底只是个管家,眼光都在一府之内。

    他看着关防大印,心头一阵滚热,若是到了总督府,倒正好能补上这一道手续,免除后面的无穷麻烦,否则真被追究起来,轻则革职下狱,重则砍头抄没。

    一咬牙,他也顾不上自己家人的安危了,说道:

    “胡管家稍待,我回府吩咐一声就来。”

    林余一旁看着,唯恐夜长梦多,哪还敢让他回去,朝旁边的亲卫使了个眼色,两人同时上前,抓住沈信的两只胳膊,直接把他拖了出来。

    沈信懵了,惊惶叫喊:

    “胡管家,你这是做什么?快叫他们松手。”

    胡管家并不理他,高举手中关防大印,朝门里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救人的沈信亲卫们斥道:

    “我先带着你们老爷回总督府,你们回去通报沈夫人,让沈夫人准备些贴身衣物,随后送来。”

    他说完,径直转身,便黑暗里走了。

    林余和那名亲卫,一人抓一只胳膊,拖着沈信跟随离开。

    沈信亲卫们目瞪口呆,到底没敢上前救人,怔了片刻,还是回府通报夫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