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起楚天 » 第十八章 兵圣孙武 子胥自刎

第十八章 兵圣孙武 子胥自刎

    呃众人在村子里走了走,寻到一片开阔地,三面环山,另一面冲着山脚下的河流,积雪融化,土质松软。算不上风水宝地,但是足够安葬这些无辜的村民。

    二十个人一起动手,进展极快,不过一个半时辰,原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部分军士已经提前从各个院落抱来残肢碎骨,将他们挨个放了进去。

    “事急从权,无法一一安葬,还请众位父老乡亲见谅!”

    “你们的冤魂在天上看着,我们定会灭了那帮贼寇!”

    项左带着众人起誓,慢慢将黄土掩埋,形成一个高大的土包。而后让人找来一块青石,拔出随身佩剑,在上面刻了“桃溪村碑”四个大字,插在坟前。

    楚云和好才知道这个山村的名字,看看四周的桃树,再望望山脚的溪流,倒是十分贴切。

    他的心中忽地一叹,这群村人好歹还有一块石碑,几个剑刻,可是奶奶他们只有一块板柴,要是当时这群申息之士在,该有多好……

    “小孩,你怎么蔫了?”钟鼓看着楚云问道。

    “我、没什么,只是觉得他们太可怜。”楚云想将无始村的事情说出来,可是此行的目的是去剿贼,不能节外生枝。

    钟鼓点点头,神情略显唏嘘,振了振脸色,招呼众人找地方挖灶生火,吃饱喝足,养够精神。

    “村里就有啊,不用挖。”好指着之前那个院子道:“他们家最大,足够容纳我们这么多人,我会做饭,这事交给我就行了。”

    “你这丫头。”钟鼓笑了笑,申息之师军纪严明,行军途中敢有扰民者立斩,不过现在这个村子已经荒废了,倒也没必要那般讲究。

    他和项左等人看了看上面的山,绵延甚远,草木浓密,即便山顶有人,也当看不见这里的烟雾。

    “你们真谨慎!”楚云真心佩服,昨晚和好就是因为生火才惹来那些贼人,差点遭了杀身之祸。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行军打仗,任何一件小小的疏忽都能送掉小命,小孩,你要学的得且多呢!”

    楚云记得村里的夫子教过这句话,可是他自己也不甚了解,急忙问道:“前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孩还挺好学,倒是好事!”项左等人笑了起来,“走走走,等下吃饭的时候我们给你慢慢讲……”

    楚云才知道儒家有儒圣,兵家同样有一位兵圣,名作孙武,世人皆称他为孙子。

    “孙子、孙子?”好满脸诧异,“这不是骂人吗?”

    “孙子,不是孙子!”项左急忙纠正,差点将一块马肉塞进鼻孔,气得吹胡子瞪眼。

    楚云笑了起来,想起当年和那个道士的对话,也曾把老子喊成老子,这些人的名字真够怪的。

    不过他现在已经知道,子是一种尊称,只有诸子百家的开创者或者大德行、大贡献才有可能得到这个称谓。

    “前辈,要是您也自成一家……”好突然看向麻黄,憋着笑低声道:“那名字可就不怎么好听了。”

    “麻、子。”一群人大笑,这还不如孙子。

    麻黄闻言被一块饼噎着,连着呛了几大口,半天才喘过气来,骂道:“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

    众人说笑几句,重新转回。

    孙武的祖上善于制陶,曾为武王伐纣出过大力,后被封到陈国。十数代之后陈国发生内乱,当时的先祖陈完无力承继大统,迫于无奈,只好逃亡齐国。

    他在齐国积极奔走,颇有影响,四世孙田无宇更是官至上大夫。田无宇生有五子,其中一子田书因为伐莒有功,被齐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也就是孙子祖父。

    遗憾的是,到了孙武时代,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左相灭掉右相,而后又被几大家族联合赶走,公室、几大家族之间互相斗争,混乱不堪。

    孙子正值加冠年华,一身抱负,对齐国深感失望,于是离开封地,一路跋涉周游列国,考察各国风土地貌人情等等,最终南下来到强盛兴起的吴国。

    “孔圣周游列国,孙圣同样周游列国,看来只有多出去走走,才能发现更多,收获更多。”楚云感叹。

    “小孩说得不错。”项左点点头,“后来孙子……”

    许是见得多了,孙子性情淡然,来到吴国隐居山林,做兵书十三篇,短短六千余字阐尽兵家大道。

    后来他偶遇伍子胥,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挚友。伍子胥见其兵书惊为天人,与吴王阖闾论兵之时,借机在半日之内进行了七次举荐!

    吴王颇为心动,令伍子胥引荐。孙武奉上兵书,吴王观之赞叹不已,与其连夜深交,相谈甚欢。

    “然后呢?”好和楚云听得颇为入迷,连忙追问。

    “小丫头别急……”

    吴王对孙子的兵书极为赞同,但终归是书上谈兵。他故意将一百八十名宫人交给孙武训练,借机考察他的实干能力。

    孙武将人分成两队,令吴王最爱的两名姬妾作为队长,告诉他们操练令号,让两人带队演练。

    可是宫人们根本不听,只当好玩,恣意玩笑,孙子见状立刻就要下令将两姬斩首,以肃军纪。

    “杀了吗?”楚云和好已经完全入迷。

    项左等人笑了笑,两个孩子的求知欲倒是挺强的。

    吴王命人传令,说已经知道将军知兵,如果杀了两个爱姬,早晚都会吃不下饭,还请手下留情。

    可是孙武并未听从,让人答复吴王“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仍旧将两人砍头。

    而后他重新任命两名宫人作为领队,擂鼓操练,一下子进退有序、军容整齐、精气神俱满。

    吴王虽损失两名爱姬,颇为不舍,却看出孙武大才,命他为将军,同伍子胥一起统帅军队。

    “这个吴王倒是有些心胸,喜欢的人被杀了,还能重用别人。”好抓了抓脸,和楚云继续聆听。

    孙武和伍子胥一同练兵,而后由吴王率领,讨伐了大楚当时的附属国钟吾和舒,连战连胜。

    吴王想乘势追击,却被他劝了回去,是曰“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前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楚云认真请教。

    “就是说长时间打仗,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吴王听取了孙武的建议,班师回朝,而后在他和伍子胥的倡导下组建了三支队伍,轮流袭击楚国。

    楚国疲于奔命、国力耗损、狼狈不堪,甚至有一些属国纷纷背离,投靠到了其他地方。

    三百多年前,楚国找到机会围攻了吴的属国蔡,孙武率三万人马乘舟沿淮河前往救援。

    楚军见势不妙撤军到汉水设防,不料孙武挑选三千五百名精锐弃舟登岸,直捣楚国腹地。

    余下的军士来到汉水东侧遭受迎头痛击,他立时率军后退,诱使楚军追击,三战三胜。最终,两军在柏举之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孙武先发制人,令麾下大军冲乱了楚军阵脚,而后吴王率主力杀出,大获全胜。

    此战过后仅仅十余天,吴军在吴王、孙武和伍子胥的带领之下直接攻破了大楚的国都郢城!楚王被逼无奈,顾不得四周的百姓,只能弃城逃跑。

    “这也太厉害了吧!”好惊叹,随即撇嘴道:“但是这样算,他也是我大楚的仇人啊。”

    “仇人的东西,当学一样要学!”勒索告诫眼前的两个孩子,长叹一口气,道:“真要说仇人,吴王、孙武算不得什么,还得是伍子胥……”

    郢都被破之后,伍子胥掘了先楚王的墓,将他的尸骨拉了出来,重鞭三百泄恨。

    “掘坟鞭尸,太狠了吧,什么样的仇怨才会这般?”

    项左和麻黄几人互看一眼,道:“伍子胥本是我楚人,他的父兄因人进谗被当时的楚王杀害,又对他展开追杀,掘坟鞭尸毁人宗庙,也算、情有可原吧……”

    “前辈,再后来呢?”楚云问道。

    “再后来啊……”

    当时吴王击破大楚志得意满,一心只想抓住楚王,不听孙武劝谏,纵容士兵烧杀抢掠。

    楚王逃到了随,随人占卜问天,觉得不吉利,便没有向吴人交出楚王。伍子胥的另一位挚友觉得他掘坟之举倒行逆施,毅然断交去往秦国求救,秦国派出了五百辆兵车,在稷地打败了吴军。吴王的弟弟趁机返回吴国自立为王,逼得他只能回国平叛,大伤元气。

    吴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继位,孙武和伍子胥继续辅佐,积蓄钱粮、充盈府库,扩充军备,历经整整三年,让国家的力量重新恢复。

    越王想要攻打楚国,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谋划之下连吃败仗,最终卑躬屈膝,不得已向吴王求和。

    遗憾的是,后些年的吴王自视甚高,屡屡征伐,穷兵黩武,伍子胥因为直言劝谏、加之佞人从中作祟,被他赐剑,自刎身亡。

    孙子心灰意冷,最终再度隐居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