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0小山村 » 第二十八章 年轻真好啊

第二十八章 年轻真好啊

    老太太把许如山的手抓得紧紧的,抬起头来用失眠的眼睛看着前方,努力着想看清眼前这个孩子的模样。

    许如山心里莫名的有些心酸。

    马婆婆很早眼睛就看不见了,耳朵也背,但没有老年痴呆。可这种清晰的思维却让她更显孤单。

    儿子儿媳要下地干活,两个聪明的孙子又很少过来,至于那两个傻子不提也罢。

    所以,除了一日三餐过来送饭能对人唠叨几句外,其他时候老太太基本上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

    马婆婆是个很好的人,喜欢孩子,尤其喜欢读书的孩子。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偷偷藏起来,等孩子们从学校回来,再拿出来分。

    老人家也偏心,众多孩子里对许如山最好,比亲孙子都好。不知道是为了报恩还是什么原因,许如山也没问过。

    虽然,家里这会也没什么好东西,但能感受到这份心意。所以许如山每次回家都会过来陪老太太晒晒太阳说说话,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端一份过来给老太太吃。

    许如山回想了一下,好像再过两年,也就是92年的时候,老人家的弟弟和侄儿就会从湾湾联系上这边,托人寄过来很多东西。

    像什么巧克力、肉松、牛肉干、奶粉,还有各种糖果,大包小包的很多,大多都进了许如山兄妹的肚子。

    再后来,政策更好些的时候,那边一大家子过来探亲想把她接过去安享晚年,老人家没答应,说是故土难离。

    那边临走前留了一大笔养老钱给她,出于担心还特意请了相关部门的人过来,反复强调这笔钱怎么用全凭她老人家做主。

    后来,这笔钱差点也进了许如山的口袋。5000块啊,九十年代初的五千块,在农村那可是天文数字啊。

    那是支教的第三年,老太太可能听许妈妈说起山区条件艰苦,儿子生活受苦之类的话,心疼坏了。

    等许如山年底回来过年,老太太把他拉到角落里,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塑料袋来,推给许如山。

    许如山当时也挺好奇的,打开一看,哟嚯,全是四个人头的纸币,整整五十张,五千块钱。

    老太太死活要让许如山收下,说是在那边工作辛苦,要他吃好一点。被吓了一跳的许如山,还是吞着口水艰难的拒绝了。

    这份关爱太过深沉,扛不住。主要是老人家有儿子也有孙子,这钱要是拿了算怎么回事,扯不清啊。

    正陷入回忆时,一只干枯的手颤抖着摸上了许如山的头,回过神来,他连忙把身子往下蹲了蹲。

    或许老太太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看这个世界一眼吧,看看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熟悉地方,看看自己关心的人长成什么模样,一定很好看吧。

    感受着拽住自己的力量,许如山心里这样想着。

    “小山回来啦,吃了没呀,婆婆这里还有些糖果,我去给你拿点。”

    老太太说完话,转身要进里屋。

    许如山赶紧拦住:“马婆婆,您别忙活了,我搬个椅子来,陪您晒晒太阳一会就走,有事得去找我妈呢。”

    起身进屋,给老太太搬了一张躺椅出来,安置好,许如山在一旁蹲下来陪着聊了一会。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遂问老太太:“马婆婆,今天村里是有什么事么?怎么一个人影都没见着,村里人都去哪里了?”

    老太太松开握着许如山的手,慢悠悠的回答道:“上星期对门岭水库大堤垮了,水都差不多漏完咯,也不知道这些田怎么办哟。”

    老人家絮絮叨叨的有些答非所问,许如山在一旁静静听着也不打断。年纪大了的老人家都这样,耐心听下去自然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左右不过耽误几分钟时间罢了。

    只听老太太继续往下说:“家家户户都去修水库了,听说今天修完要去供奉河神,估计村里大人小孩都跑去看热闹了,你去水库那边找找看,准在那里。”

    许如山跟老太太道别后,起身出发。

    水库在对门岭和石头岭之间的山谷里,也是三条无名小江左边那条的源头。

    水库不大,纵深一公里,宽两百米,蓄水期最深处可达六米。为集体大跃进时期修建,归属于双水源和廖家村集体所有。

    廖家村是对面的一个小村庄,在对门岭山脚下,农户大概有三个双水源那么多,是个杂姓村。

    村里有廖、何、范、陈四个姓氏,占比差不多等同,一直以来人心不齐,每逢大事时,大多由双水源这边的话事人说了算。

    许如山沿江而行,脚下的江水在哗啦啦的流淌,水面清澈见底,经常能一眼望见里面的鱼虾。

    向北走了大概千把米,绕过石头岭凸起的山脚,地势逐渐上行。顺着小路再往上爬个半里地,就来到了水库大堤。

    只见此时的大堤上人满为患,右边的尽头处,压土的大圆柱石头上正摆着道台,上面供奉着肉食和水果。

    石头下插了一排香,青烟袅袅升起,旁边的纸钱已经燃烧殆尽,只剩下黑色的纸灰,风一吹,尘灰扬起,漫天飞舞。

    看样子,祭祀活动已经结束。

    几个德高望重的年长大人站在石柱前,各家各户的当家人则在他们面前围站成一圈,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偶尔看见有人激动的直跳脚。

    许如山视线搜寻而过,在德高望重的人群里见着大伯,在外围站着的人堆里看见了许爸,也在满大堤来回跑的孩子群里发现了小妹的身影。

    许如山没有放声大喊,而是偷偷向着小妹靠近,准备给她一个惊喜。

    小妹这会正在跟小朋友们玩躲猫猫游戏,两只小短腿迈的飞快,小小身子一下就钻进大堤右边小路旁边的石林里,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缩着身子藏了起来。

    许如山看着她,埋着头不敢往外看生怕被人发现抓住的样子,像小鹌鹑一样的姿态,萌萌哒可爱极了。

    悄咪咪的走到她身后,一声大喊:

    “小若兮,抓住你了!”

    小人儿突然一愣,想不明白自己藏得这么隐蔽为什么第一个就被找了出来。这会正瞪着圆溜溜的明亮大眼睛,瘪着嘴流露出一脸不敢置信又委屈的样子,把许如山给逗笑了。

    “哈哈,哈哈哈……”

    听见笑声这才反应过来,惊喜道:“呀,哥哥回来了。”

    随即又觉得不对,对着许如山气哼哼的说:“哼,坏哥哥。”

    也不等许如山反应过来,小小身子倏地一下站起来,一把推开哥哥往外冲,向着水库右边岸跑去,脑后的小辫子一甩一甩,边跑边放声大喊:

    “妈妈,妈妈,哥哥回来了。妈妈,哥哥回来了!”

    声音里透着喜悦,对跟在身后叮嘱的声音充耳不闻。

    “慢点,哎,小若兮你慢点。”

    许如山提着心在她身后紧跟着,深怕蹦蹦跳跳的小人儿摔倒。

    这是许如山的亲妹妹——许若兮。

    “若兮”之名出自《诗经•齐风•猗嗟》:抑若扬兮,美目清兮。

    小若兮,比许如山小了十二岁,再过几天才满六岁。

    她是家里的老幺,上面还有个大她四岁,却在刚出生就夭折的哥哥,所以排行第三。

    这个年代,农村人生孩子都是在家里,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找个接生婆就生下来,孩子活不活得下来,全看老天爷。

    也可能是因为上一个孩子没养活,家里人把对二哥那份爱全都给了她,所以小妹在家里特别受宠。

    这时,跟着小妹已经来到了水库右边的泥滩上,眼前站着一人,正用衣服擦着手上的水,目光温柔如水正笑看着许如山。

    这正是许如山的妈妈。

    一头乌黑的长发,柳叶眉,大眼睛,鼻子秀气,面容姣好,嘴角弯成一道好看的弧度。

    真漂亮啊!

    三步并作两步,许如山上前轻轻抱住母亲,叫了一声:

    “妈!”

    喊出这一声的时候,许如山声音哽咽,眼睛酸涩,但又忍不住嘴角上翘,因为是真的很开心。

    看着母亲年轻的模样,头发没白,没有太多的皱纹,腰板挺直的样子,真好啊!

    许妈妈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双手抓着许如山的手臂退开一点距离,上下端详起来。

    “还笑,放假了也不知道早点回来,你妹妹都快开学了。”

    许如山也不说话,安静的听着母亲说话,眼睛笑眯眯的看着,该说的早先电话里已经解释过了。

    “拖了两个多月,是不是找了女朋友就忘了娘啊”,说着还攥着许如山的胳膊一把把他撇到一边,探着头往许如山身后的远处看了看。

    没见着有人,抱怨道:“也没看见有姑娘啊,那你这两个多月是干嘛去了。”

    “什么姑娘呀,妈,不是早都跟你说了,我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了,也顺便赚了点钱。”

    许妈妈压根不信儿子的连篇鬼话,一个中专生刚毕业,班都还没上一天,赚哪门子钱哟。

    双眼睥睨许如山一眼,挤兑道:“是不是还得管你叫一声——许万元呀,那我不就成了万元户的老妈,哎哟,想想这感觉好像真不错。”

    许如山哭笑不得,立马投降告饶:“妈,妈,我错了,行不行,求您放儿子一马。”

    许妈妈大气的一挥手,大度的放了儿子一马:“行吧,看在你认错态度良好份上,放过你了,带上妹妹去见过你爸就先回家去吧。”

    许如山牵着小妹的手,往大堤走去,心里也很好奇,长辈们到底在商量什么事情。

    上辈子也没听说过水库垮堤全村修水库的事啊,难道那会自己不在家?

    许如山带着些许疑惑来到了人群处。

    父亲这会在人群里面,最靠前的一排,人太多许如山带着妹妹没往里面挤,倒是大伯父抬头正好看见了他,目光停顿一下对其点了个头,又低头跟身边的人商量事情去了,许如山也就不急着喊人了。

    站在人群背后偷偷听了一会,发现他们正商量水库的事情,大家在两村共同经营还是放给个人承包的问题上僵持住了。

    年长些的老一辈倾向村集体经营,纠结的是管理人选。这会哪个家里不是一滩事等着忙活,谁又愿意多花费一份精力来给集体照看水库呢。

    管理得好也多不了什么好处,可要是出点啥问题,大家抱怨的一定是管理人。所以问了几遍,也没人愿意主动站出来,直接点名又会得罪人,这些话事的长辈一个个可都是人精,得罪人的事情怎么会干呢!

    集体经营这个方向就这么卡住了。

    年轻一派的人呢,不愿意吃大锅饭。有的是力气,各自顾好自家既不去占别人便宜,也不想别人来占自个便宜,所以都支持包干到户,谁愿意出钱就给谁家干呗,剩下的人也有承包费可以分,大家都受益,多好。

    想法是挺好的,可实施起来也遇到了难题。

    承包费用该怎么定?

    定低了,等于白送,不参与的村民们不乐意。定高了,一来大家手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二来成本太高了不会有人愿意承包,这是一个难题。

    还有,承包周期定多长才合适,这也是一个问题。

    时间长了,不愿意。时间短了,也不愿意。

    而且大家还给出了客观理由,容不得人反驳。

    比如有人以承包时间为期一年举例,是这么说的:“看人干的好赚了钱,必定会有人眼红。承包期一到,估计其他人就会来争权,而且水库里的剩下鱼货怎么算,到时候扯皮也扯不清楚。”

    还有人以承包为期三年举例,话是这么说的:“假如头年都收益不好,后两年怎么办?三年承包费都出了,放弃等于钱白花了,人不甘心。接着干不赚钱不说还得往里倒贴和多费一份精力,人还是不甘心,搞不好到时候有的闹,也麻烦。”

    许如山眼睛一亮,心里多了些想法,可想一想,自己一个小辈说话也不管用啊。

    得,还是闭嘴老老实实的吃瓜看戏吧。

    等了好长一会,见大家一直争论不休也没弄出一个结果来,许如山也就没耐心再等下去了。

    冲着许爸的方向叫了一句,见他抬头看到了自己,许如山连忙伸手往家的方向指了指,告诉许爸自个先回家了。

    见许爸点点头,许如山转身,牵着妹妹的手就走。

    动作干脆利落,身形飘逸潇洒,置身后的热闹于无物。

    在这听一堆废话,还不如带小若兮回家看礼物,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