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0小山村 » 第三十九章 睚眦必报

第三十九章 睚眦必报

    其实有些想法许如山没说,比如木舟游湖、水库垂钓、甚至山水游套餐啥的都大有可为。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这些东西要想流行起来,至少还得等个十来年。

    那时候水库归属还是个问号,多想无益。

    许如山回村后没进自家门,去了隔壁祖屋叔叔家。

    许叔在父辈里排行最末,打小被宠,长大后一事无成。前些年因为孩子的事情离了婚,现在是孤身一人和许奶奶住。

    从小不愿意读书,当年分家时,又选了祖屋放弃了田地,所以现在连个正经活都没得干,平日里靠着走街串巷收点废品维持生计,常年奔跑在外。

    家里大多数时候只有许奶奶一人。

    许奶奶身体倒还好,只是当年受曾祖的事情影响,再加上爷爷走的早,受了惊,平日里很少出门。

    昨天回来急着办各种事情,也没顾得上,仅在晚饭时照了个面。

    这会,事情基本已经妥帖,第一时间当然要来看看许奶奶。

    许奶奶不姓许,姓薛,名秀兰,远嫁而来,今年已七十有六。

    她老家在一个特别远地方,有点年纪后,再没回去过。每年春节拜年由父辈轮流带着小辈去那边走亲戚。因为大山里没通车,来回步行,需要八九个小时,是许如山最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

    相隔这么远,至于当年怎么和爷爷认识的,问许奶奶她也不说,也就成了谜。

    许如山进门,许奶奶恰好从房间出来。

    连忙上前搀扶。

    “奶奶,我扶您去大爷家门口晒太阳。”

    “不用扶,自己能走,你们这几天事情多,不用管我这个老太婆的。”

    昨晚在许大爷家里吃饭,许奶奶在桌上也听见了修房子包水库的事情,不愿意家里人把时间浪费在她身上。

    “嘿嘿,您孙子我的事已经忙完了,剩下的活都归您儿子了。苦着累着了,您可不能心疼啊。”

    俏皮话惹得老太太咯咯笑起来,枯瘦的老手不断在许如山后背轻拍,嘴里却责怪着说:“你呀,就会逗我这个老太太。”

    许如山一脸坏笑,跟许奶奶告状:“孙子受了委屈,不就得请您出来做主嘛,担心您年纪大了心软偏帮儿子,提前给您打预防针来了。”

    许奶奶不知道是看穿了许如山的小把戏,还是故意不配合,顺着他的话反向往下接:“你干什么了,惹你爸生气?”

    许如山一看,这剧情的展开怎么不对呀,不应该是[谁欺负你了,奶奶给你做主吗]。

    赶紧喊冤叫屈:“看看,看看,您就是心疼自个儿子。早上我们去水库,我一路绞尽脑汁给他出谋划策。他倒好,非但不领情还倒打一耙,说我抢了风头让他很没成就感,要打我。”

    “真的?这么不讲道理?”

    “真的,一点理都不讲。”

    许如山信誓旦旦,终于让许奶奶相信许爸做出的恶劣行径。

    这时,只见许奶奶拍拍孙子的手安慰着说:“山子放心,等你爸回来,看奶奶怎么教训他,自己没理还敢打我孙子,反天了他。”

    不知如今在村里哪个角落的许爸,并不知道即将飞来横祸。更不会想到,他的好大儿会如此睚眦必报。

    说话逗趣间,来到了村前的大坪地。许如山从许大爷家里搬了张椅子摆在桂花树下,扶许奶奶坐下。

    这时许奶奶才问起另一件事情来:“山子,昨天回来时路过,去看过你爷爷了吗?”

    “还没呢,没敢去,怕被爷爷赶出来。”

    此爷爷不是彼爷爷,而是许如山曾祖父的弟弟的儿子——二爷爷。

    与许如山的亲爷爷是堂兄弟。

    二爷爷是个老兵,南边战场打过猴子。当年是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的,回来的时候却是孤身一人,许如山两个堂伯永远留在了南面大山里。

    他回来后,意志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住在镇里的老屋里,那是当年他哥也就是许如山曾祖父长住的房子。

    也正因为他住着,才能在乱糟糟的那些年保住了老屋,没有人会敢去惹一个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的老兵,特别是这还是个心如死灰的老兵。

    许如山从小没见过亲爷爷,要说血脉传承是真的,可谈有多感情深厚就太假了。

    小时候在镇里读书,六年来天天和二爷爷吃住一起,积累了深厚感情,俩人早就与亲爷孙没有任何差别。

    后来干脆也不称二爷爷了,直接改口叫其“爷爷”。也正是因为有了许如山的陪伴,许爷爷才逐渐抚平了伤痛,从过去的阴霾里走了出来。

    上一世,也是因为他身体越来越差,许如山才从石银坳回来的。

    只不过性格是开朗了,可火爆的脾气是一点没改,对许如山是既慈祥又严厉,还特别守古礼。

    回来那天许如山要真先父母一步去见了他,说不定真会打出来。

    许奶奶点点头,表示认同,说:“那就是个老顽固,没去是对的,不然肯定得挨打。都劝他多少回了,叫他回来住,死活不答应,一个人在那冷冰冰,有什么好留恋的。”

    许如山一下想起许多不好的回忆,心有戚戚焉,又见许奶奶继续说道:“不过再怎么样还是要去的,顶多也就打你两下,他一个老头子还能有多少力气,装着叫两声痛,一准舍不得打你。”

    许奶奶指点着自家孙子怎么应付他爷爷。

    人一上课年纪总喜欢絮絮叨叨,这话匣子一打开,许奶奶就停不下来了。

    “我还不知道他那德行,小时候她爹妈走的早,要不是我把他拉扯大,早饿死了。哪来的后来南边打猴子,有人还叫他什么老年英雄……”

    许奶奶露出一副早已看穿的不屑表情,随后又诉苦抱怨道:“小时候那么乖巧的一个人,年纪大了反而不知好歹了。对我倒是尊敬,就是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都说不动他了。”

    许奶奶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话,也不管孙子有没有在听,倒更像是自说自话。

    许如山心想,或许老太太的这些话,其实就是说给她自己听的,是她对自己人生过往的一种怀念和回忆吧。

    就这样,许如山听得兴起时,偶尔会插一两句嘴,但大多时候都在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

    时间就在老人讲述的故意中,悄悄流逝。

    桂花树下陆续有了村里其他老人过来。

    三三两两,或安静晒着太阳,或左右絮着家常。

    头顶艳阳高照,树下老人安详。

    太阳光从树叶的缝隙落下,撒在老人的脸上,老树皮一样的皱纹刻着许多的岁月风霜,映出一张张和蔼慈祥的脸庞。

    偶有风来,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树影摇晃,桂花飘香。

    一派和谐自然景象。

    许如山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拍照的欲望,蠢蠢欲动。

    想到就做,许如山别的优点不多,但执行力还是不错的,都是重生前忙项目给锻炼出来的。

    那时候,项目策划案要自己写,甲方汇报要自己去,项目进度要自己跟,后期调整要自己改,所有事情自己都要干,唯有钱没进自己口袋。

    所以这次回来,许如山告诉自己“打工,是这辈子都不会打工的。”

    许如山告知许奶奶一声,跑回家去拿了相机出来,给村里老人都好好拍了一通。

    这才搬回椅子,扶着奶奶回家吃饭。

    饭后,许爸去了秦家庄,找隔代远亲的大外甥谈修房子的事宜。

    许如山在家闲着没事干,干脆找出纸笔画起房子平面图来。

    现在的客厅处弄两个厢房,前边向阳作客房用,后边也弄成库房。过来是大厅,内里靠后的位置用砖墙隔出一间餐厅,餐厅连着厨房,厨房通向院子。

    客厅右边做个上楼的回字梯,楼梯下设置一个公共卫生间。紧挨客厅也弄两个房间,一个是茶室,一个做成娱乐室。

    逢年过节来了客人,可以在这里喝喝茶打打棋牌麻将。

    二楼回廊,小活动厅,前后阳台,洗手间。

    左边弄两个房间。右边靠后再弄一个房间,前面则做成像后世别墅一样的露台,露台上加把大遮阳伞或者雨棚。

    新房子的总体结构就完成了。虽说许如山图画的不怎么样,毕竟不是专业的,事实他也不需要作出多漂亮的图纸来,只要修房子的师傅能看明白理会自己意思就可以了。

    房子画好后,就剩下小院子了。

    许如山咬着铅笔头,苦思冥想。

    首先得用围墙围起来,好先画围墙。然后考虑到许妈需要种菜,再沿着围墙画了一道环形菜地,紧挨着菜地弄条鹅卵石小路。

    靠着茶室娱乐室这头种一棵桂花树,旁边给小若兮做个秋千。还要弄把太阳伞,几张桌椅摆上。

    厨房侧门出来要有个水池,平时可以洗菜洗衣服,再来个烧烤架。妥了,完美。

    等到许如山画完草图,时间已经过了半个下午。许如山从屋子里出来时,正好碰上回来的许爸。

    与许爸一道来的,还有修房子的师傅。

    照许爸的介绍说,这是是自家亲戚——许如山大姑家的女婿。

    师傅姓秦,带着他家大儿子一起。

    许如山按许爸的介绍叫一声“大表哥”,而他家儿子也听从大表哥的吩咐叫了自己一声“小舅舅”。

    几人互换辈分称呼后,秦大表哥表明不喝茶直接先看场地。

    许爸礼让一番败下阵来,也就遂了亲戚的意。带着人,家里家外粗略过了遍。

    几人这才回到客厅坐下来谈事。

    许如山在一旁端茶倒水侍候完毕,也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掏出新鲜出炉的平面草图,对大表哥一一讲解起来。

    “按刚才说的,二楼要留出一个大露台,前后还要做南北对流的双阳台,用料和人工方面都能少上许多,整个造价比我来时预想的会少一些。”

    都是亲戚,大家就是自己人。自己人谈事自然有一说一,没有中间那些弯弯绕绕。

    随后秦大表哥,提出了问题和困难:一楼院子的遮阳伞和二楼露台的防雨棚不好弄。

    也不是做不了,而是他们这会接触的东西很局限,按照他们现有的条件只能做成非常传统的塑料棚。

    而大表哥也不愧为老师傅,在刚才的讲述里,已经听出了表弟的意思,这种传统意义上的遮阳伞和雨棚绝对不是许如山想要的。

    所以这会也没管弯抹角,直接点了出来。

    许如山后知后觉,表示理解。

    双方说好遮阳伞先不弄,等许如山把东西买回来,他们负责再上门来免费搭建。

    “表舅,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之间关系在这里,就不聊那些虚的了,我直接把价格报给您,有什么疑问咱再商量,成不?”

    许爸点头答应。

    “我们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包工不包料,一种是全包。第一种价格低,只收人工费和伙食费,第二种......”

    许爸挥手打断他,问道:“你先说说哪种更好。”

    这外行话问的,把秦大表哥弄愣住了,好一会才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呃,这个没法分出好坏,只能说各有优劣。”

    许爸扭头与自家儿子对视一眼,眼神示意:你来,你不是能说会道,什么都懂吗,你表现的机会来了。

    父子俩的眉目传情没人深究,许如山挺身而出,斩钉截铁地对秦师傅说:“大表哥,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们就是纯外行,您是专业的。有句话说的好,叫'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听您的,我们选择全包方案。您看看需要多少钱,给报个价。”

    也就是许爸不懂这些,不然哪里有什么难选的,想都不用想,肯定全包啊。

    自己不懂,材料采购必然踩坑,到时候钱多花了又赔上许多精力,最后事情还没办的满意,多冤呐。

    自家和秦师傅有这层亲戚关系在,不但不会坑自家,因为要维护这层关系还得尽心尽力。

    不但会用好材料,还会想办法少花钱,价格也只会报个成本价,顶多加点人工费而已。

    这又不是几十年后,现在可是90年,人心还很纯朴。帮亲戚干活还是修房子这种大事,没有人敢弄虚作假的。

    不然,亲戚没得做是小事,名声臭了,是要砸饭碗的。

    果不其然,大表哥如许如山所想的一样,报了个低价。

    “全包,只管一餐午饭,您给个八千块就行。”

    “八千块钱没问题,但一日三餐必须交给我们来,本来你价格要的就不高,不能再让你们吃亏了。”

    许爸对价格很满意,但对只管午饭有意见。

    许如山老家这边修房子,按理来说主家是要管饭的。不管修房子出了多少钱,一日三餐主家是要每天管饱的。

    这是老家的惯例也是规则。

    许家当然不能开先例,去占这个便宜。

    “表舅,先听我说。您家情况我大致知道些。老大马上要去工作,小的才刚上学,家里还有一摊事,您和表舅妈就两个人,哪里忙得过来这么多。要是外人,咱也不可能说这个,对吧?”

    要不为啥人家能在外讨生活呢,确实有两把刷子,瞧瞧人家这话说的,让人听了感觉周到又舒心,什么生意做不成啊。

    许如山对这其貌不扬的大表哥感觉很好,隐隐还有些佩服。

    果然,在任何年代,能成事的人就没一个简单的。

    最后好说歹说,双方各退了一步。

    许家还是只管一餐午饭,但大表哥要收下这边多给的五百块钱,作为早晚的餐费。

    这样许妈做饭不用那么累,许家安心,大表哥也多谢收益,也开心。

    皆大欢喜,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事双方约定明日动工元旦前完工后,大表哥带着儿子辞别离去。

    此事也就算告一段落。

    接下来许如山还有两件事待办。办完这两件事情,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支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