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0小山村 » 第六十八章 山货(二合一)

第六十八章 山货(二合一)

    “把爷,还有个私活事,请你帮忙找人给弄一下呗,嘿嘿。”

    许如山厚着脸皮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啥事?”

    “学校那个旱厕我实在是受不了,能不能重新搞一下。弄成冲水式的蹲厕,在旁边地底下挖个化粪池,这样随时都能保持厕所里干净清爽,改建的钱我来出。”

    许如山向老刀把爷解释一下后世三四五线小城市里的蹲厕。

    老刀把爷估计没见过许如山这样对厕所有所追求的人,答应是答应下来了,可一直拿奇怪的眼神在打量着他。

    许如山被盯的不好意思,留下一句“抓紧时间弄哈”扭身走掉了。

    一夜无梦,一觉天明。

    上午上课,下午还是上课,翻来覆去就两节课——语文和数学。

    白天老憨带着电力所的人过来做路线勘测,电线明天就能架设过来,估计后天村里能用上电。

    许如山心里多少有些期待。

    过几天周末,他准备去一趟县里,有些事情需要联系跟进一下,这时候,许如山无比怀念有手机的后世,联系不便的感觉简直糟糕透了。

    许如山手里抓着一把纸条,上面是孩子们的课外作业成果。

    一张一张摊开来看了一遍之后,从中间挑出来两张。

    一张写着[山物集],一张写着[南山]和[有山斋]。

    许如山在这三个名字里犹豫不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觉得都合适。

    这是在学生群里征集上来的店名,他准备在花城和南湘省城各开一家山货店。

    纠结许久,决定抽签抽到哪个用哪个,剩下的备用。

    再次把纸条揉成团,闭着眼睛挑了一张,展开露出[南山]和[有山斋]的字样。第一个更简洁,许如山更喜欢,先定了下来。

    山里的日子单调又悠闲,前世许如山是个小说迷,在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看过各种重生小说,主角大多要么自带金手指要么有随身带系统,临到自己身上为什么就啥都没有呢?总感觉重了个假生,依然还要苦哈哈的努力奋斗赚钱。

    人总是这样,本性贪婪,永不满足。就像下雨天,既羡慕打伞的浪漫,又想要淋雨的畅快。可世间哪得双全法,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才是常态。

    晚饭后,许如山邀上村里另外七把交椅一起,从村尾沿河而上考察地形。

    走过一段平路之后,地势逐渐升高,坡度四五十,再往上爬升十几分钟遇见一片江水冲击滩。

    江滩之上有一个大山坳,像一个巨大的观景平台镶嵌在大山山腰。

    一行人爬上山坳,许如山站在山壁边缘往下看。江滩呈一个巨大的扇形,面积大概有七八个石银坳大小,大大小小的砂砾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发光,有点星星坠入迢迢星野的意境在,再往前是平静舒缓的南陵江水悄悄流过,在江滩右面的尽头徒然落下,溅起巨大的水花,水花上空弥漫着一层厚厚的水汽。

    南陵江的对面,是一面十几丈高的绝壁,大山高耸入云,那是狴甲山最高峰三角峰。

    “把爷,还有叔几个,大家觉得这处山坳怎么样,咱们以后肯定是要办山货加工厂的,放这里来合适不适合?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许如山对村里几个话事人说,这也是邀他们过来的目的。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都没说话,最后还是由老刀把爷开口:“小许老师,要多这地方确实是好地方,可办厂这些我们也不懂,也不怕你笑话说句不好听的这里面除了我去过外面,他们几个到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县城,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哪里懂这些。要不还是你来说吧,有道理咱们都支持。”

    老刀把爷把皮球踢回来。

    许如山想想也是,本来就是要来说服他们的,既然没人提出意见那就自己直接来吧。

    “行,那我来说吧,等我说完大家再提提意见。咱们先来看下面江滩,面积大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离江面距离也够大,就算雨季发大水对这一片影响也不大,安全是办厂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这里具备了。与此同时,面积大地势平,方便后期扩容。我们先从小做起,发展好了规模要扩大,不用担心地方不够。”

    等一群听众点头后,许如山继续说:“临近江边,用水这一块不用愁是其一,其二是进山方便,周围群山环绕,狴甲山的主峰就在对面,能节约一定的赶路时间。”

    “最后一个,晾晒问题。放在村里地方不够,这里则完全不用担心。然后就是咱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可以建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什么的,弄成一个主打体验的原始森林旅游体验区。比如,进山打猎、山区观光、特色美食等等,这些都可以做。”

    许如山巴拉巴拉掰着手指头例举出一大堆好处,其目的可不光是为了山货,最重要的是想通过产业迁移人口,最终把石银坳整个村子搬迁到这里来。

    当然,这个主要目的,是不能诉之于口的,但又是许如山必须去做且一定要做到的。

    “小许老师,你刚刚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也很诱人,可我就担心一点,到时候咱们的货怎么运出去。这是大山里,要出去就一条小山路。”耕叔提出的问题一直针见血。

    许如山想了想,反问道:“交通运输确实是个大问题,当下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劣势我们可能都无法改变,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问题。前期出山这段路我们肯定还是要依托人力的,可我也要问一句,在现有的条件下,村子里和这里能有多大区别,也就多半个小时路程而已,但是其他的优势条件是显而易见的。”

    “小许老师,我们认可你的说法,也想发展你说的那些特色产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可这中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要办厂肯定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咱们村的情况你这些天也看见了,说一声一穷二白都不过分,哪里还拿的出钱来。”老刀把爷也点出了村里的实际困难。

    许如山从口袋里掏出烟,给每个人递了一根,自己也拿出一支,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开口道:“我,你们信不信的过?”

    “小许老师,我们当然信得过。不说别的,就冲你愿意到这山疙瘩里来支教这份心意,我们就该感谢你,更何况还能神机妙算,你的本事大家是相信的,可村里确实有难处。”老刀把爷很诚恳的解释了一番。

    许如山其实能理解他们的顾虑,如果要办厂村里所有村民少不了都要凑份子钱,这是应有之义。可现在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召开村民大会提这事是行不通的。

    对一群连县城都没出过压根没什么见识的人,你讲道理谈以后是没用的,更何况还要他们真金白银的从口袋里掏钱出来,那就更不行了,一定要在等什么时候见了回头钱,这些事情才能往前推动得下去。

    好在许如山的计划现在也还没走到那一步,不过初步计划还是需要透露一部分,先给大家一个定心丸,接下来才好办事。

    许如山抽完手上的烟,把烟头戳在地上的泥土里摁灭,直起身来说道:“跟大家聊聊我的计划,然后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调整的,都提一提。”

    大家立马来了精神,毕竟都想改善村里的生活条件,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村民共同富裕。

    “我呢,前期会让人从村里带一批山货出去,运到南方市场去试水。开始的这批货我不准备直接给大家钱,当然如果最后亏了,这笔货款我会掏。但是假如确实赚到钱了,这批货赚来的利润会算到村里首期入股投资款里。假如不够,村里再想办法集资筹集一点,到那个时候有了回头钱再做村民的动员工作就不会有多大困难。”

    “至于前期的运作资金,人力成本这些,村里暂时不用管由我来负责,这一部分的成本我会找人记录下来,到时候放在村里公示,待到集资办厂的时候会作为我投资成本的一部分。”

    “合伙办事,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亲兄弟明算账,咱们千万不要搞人情社会那一套,不然事业肯定做不长久。我们要先讨论定下一套经营规则来,然后按章办事,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人,有功要奖有错要罚,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下,不要搞什么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

    “要说的暂时就这么多,看看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大家提点提点。”许如山把事情摊开了说。

    老刀把爷几人各自交头接耳用方言讨论了几句,统一想法后对许如山点点头,由老村长代表发言:“小许老师,我们商量了一下,对你的计划没意见,都支持。你看看需要些什么货,列个清单出来,先从村民家里集中挑选一部分,不够的,我们这几天尽快安排人进山给你备齐。”

    许如山点头应了下来,想了想又问道:“把爷,能不能给介绍介绍这别的山货特产,我毕竟不是这边的人,对这些并不熟悉。”

    老刀把爷笑着说:“咱们还是回村说吧,参照实物边说边看,不然光听我说你还是一头雾水。”

    许如山也笑了,回了一句“有道理,听把爷的”。

    随后大家一起下山往回走。

    许如山走在最前面,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回头对身后的老刀把爷说:“把爷,明天电力所的工人过来,你跟人说说把线路延长到这边来,我那里还有两条烟回头拿去先把明天应付了。”

    “这离村里一里多地,这事人家能干?”长庚是个现实主义者,提出疑义。

    “这有什么不能干的,拉到哪里用了多少线,往上报还不是随他们施工队说了算。一人给包烟剩下的给负责人,多说点好话然后村里出几个人一起帮忙干点苦力活,乡里乡亲的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许如山有理有据的分析很有说服力,长庚觉得有道理,也就没意见了。

    一会,回到村里,把爷支使耕叔去拿东西:“阿耕,看看谁家里有风干的野味,先拿过来让小许老师看看。”

    到了把爷家,祖孙两开始从里屋往外搬东西。

    “这个是山菌子,你第一天来的时候吃过的,在这边价格不贵,4毛钱一斤。”

    “这是松菇干,6块,十五斤晒一斤。季节性的山货。这个鸡蛋菇也是,大概十斤换一斤,能卖多少不是很清楚。”

    “这个是山撅菜干,2毛一斤。这是山党参也叫水人参,你看可以剥开,皮肉都可以入药营养价值比较高,我们这边用来煲汤,有滋补养颜的功效,价格比较贵,药材商来收是3块一斤,自己拿去药店卖是3块5,不过这东西水分很足,20斤才能晒出1斤干货。”

    “这是松子,1块钱,很难弄,费时又费力产量不高。”

    “松油,听说也可以入药,但很少有人要,不清楚价格。”

    “野猪肉,2块一斤。麂子鹿,五六块,山里遇见的不多,看运气,鹿角可以卖个十来块钱。”

    “野鸡,三四块吧,打到都是自己吃,村里也没人卖过。”

    “驱蚊丸,你见过的,值多少钱不好说。这个是驱虫丸,价值会高一点。”

    老刀把爷对应着山货样品一一向许如山介绍。

    “常见的山货主要就是这些,对了,还有这两个——老虎耳和雷公屎,这两样主要是治猴鼓包的,效果特别好。”

    猴鼓包许如山知道,又叫猴儿包,学名叫做流行性腮腺炎,记得小时候自己就有过,难受的要命。

    许如山思考了下,有药用效果的可以少一点,南方人喜欢喝汤那个水人参可以多备点,野味象征性准备一些,用来提升店铺名气。以山菌类为主,其他搭配着,种类要多显得底蕴深厚。

    “我先回去列个清单,具体各种山货要多少,就按清单写的来吧。”许如山留下一句话,起身回去写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