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庶途 » 第四十四章 篾匠

第四十四章 篾匠

    作为当今的‘世界中心’,大景这条东方巨龙的身上,有着太多吸引外来者目光的地方。不仅国内独有的文气是引领各国潮流的风向标,就连国内所畅销的手工、纺制类商品,也同样受到各个国贵族的追捧。

    又因为书院村毗邻官道的缘故,生活在这的百姓,经常能看到有大批的异国商队由此经过。

    于是,在听多了贫穷落后的月国人之后,生活在书院街上的百姓们思维不免悄悄展开翅膀,从而联想到那些经常在官道上,风尘仆仆去往神都城的各国商队身上。

    包括有以色目人居多的突厥、阿拉伯、党项,金发碧眼的西方,依旧最令神都人民最敬而远之的部分黑色人种。

    这些作为常年在外奔波的人群,蓬头垢面与破烂不堪的衣衫是他们惯有的行装。

    特别是伴随商队的脚步随之而来的那些宗教人员,能在这个时代里踏上来景这条‘朝圣’之路的,往往都是宗教里那些最特立独行的苦行之人——更家看重心性修行与教义传播的他们,对外形的要求有时甚至可以下调至约等于无。

    但与此同时,这些宗教人员在队伍中的地位,却又都是‘特殊’而备受尊崇的——这些人除担任本职工作以外,僧侣或教徒往往同时还兼任有医生、队员心理辅导、甚至是向导、航海员的工作。

    于是,这一幕恰好落在神都人民的眼中,就误会成这些队伍的‘头头’,也往往都是各个衣衫褴褛,须发蓬乱。

    “可怜哟……”

    蹲在路边卖绿豆的李老汉,并未随着人群的叫好声一同附和。

    他是从据此十多里外一处叫李村的地方来的。

    一想到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要挎着满满一马篮的绿豆,奔波十多里地赶到书院街这里卖绿豆,辛苦蹲到腿麻的站都站不稳,一天才能挣到的那十多文钱,李老汉就忍不住心疼那些官道上看到过的‘蓬头垢面’的商队。

    “都是群可怜人哟……”

    “可怜啥?

    没病没灾、吃饱穿暖,这还不够你幸福?!”

    旁边手里捏了个小茶壶的茶馆老板听后,忍不住出声呛了李老汉一句。

    李老汉:“……”

    范旭瞄向两人,目光涌动。

    在洛辅生活的这些年,天灾洪旱,河堤倾覆,大的灾害范旭虽没碰上过,可小灾却也年年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每年的二三月份,春汛多雨之时,时常能见到有附近沿河两岸生活的百姓遭灾,整村幸存的人拖家带口的跑出来,附近的官府的接济虽不多,但多数时也让人得到最基本安置。偶尔也有因特殊原因被逼得鬻儿卖女,但那毕竟只是极个别少数。

    糊里糊涂的活了几千年,骨子里流的早已经只剩下了本分。

    能有田耕,能有事做。

    就算是那些被卖去为奴为婢……虽说进到那些高门侯府里伺候人不轻松,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伺候庄稼时,又何尝不是呢?

    都是一样的。

    能安稳活着,就是幸福。

    就在范旭为李老汉二人的话而暗自为之触动的时候。人群之中,大家伙儿仍在不遗余力的好奇追问着黄九州任何有关月国的事情。黄九州对此也是知无不言,非常乐于向这些景国百姓,宣扬他们大月国的一山一水、风土人情。

    “在下少时离月,距今已过双十之数。

    如今虽偶然也会回国小住,但对大月的一些风土习俗,着实也弄不太清楚……

    只是依稀记得,每年在这时节,当武运山下樱梨连天,在下便会与家人、好友一起,带上一些亲手制作的精致食物,在丛丛树樱之间,席地沐风,赏纷纷落樱如雪曼舞……”

    忆往昔,黄九州脸上浮现怀念之色。

    这时候突然又有人出声,打断黄九州:“黄先生,刚才见你对铁柱青眼有加,又听你说希望学什么燕王,为你们月国招揽贤士。就是不知道什么样子的,才算是符合你要招揽的人啊?”

    闻言,黄九州将目光望了过去,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

    从对方衣着打扮,以及脚下放着的几只细竹篮来看,挺像是个篾匠,于是,温和地笑着开口道:

    “知其艰而不退,困其难而敏思。

    能常人所不能,为他人而不为。

    独一无二,才智无双,能工巧匠,丹医农庄……

    足下即是篾匠,那便是在这以上九者之中,只要是能拿出真本事,便符合在下所招揽的对象。”

    “真本事我当然有!”

    确定了黄九州所招揽的对象并不只局限于少数几种,篾匠很是开心,于是他一面回应着黄九州的话,一面忙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物件,高高的举在手中,骄傲的向着周围展示:

    “我们家,从我高祖那辈便是篾匠。

    据我爹说,我爷爷他老人家曾经做的蔑灯,不仅样式精美,在神都城里受那些贵人们喜爱,就连咱们睿宗皇帝,都曾经拿在手里把玩过……这件就是我专门给我媳妇肚子里那个,最小还未出生的小儿子亲手做的一只小雀儿,使得是我们家祖传的法子,没(mo)水不浸!”

    篾匠这口气吹得够大,连上上一任的睿宗皇帝都被他搬了出来做凭。

    但旁观的人群自然是不会如此轻易相信,于是,当即便有人吆喝着端来了一个接满了清水的铜盆,要篾匠当场做示范。

    黄九州当然也很好奇。

    这世道会做篾匠手艺的人很多,但却从来也没见到有谁能把这竹子编出来的东西,做成滴水不漏——否则自不会有‘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句的谚语——但若这篾匠真有这种本事,倒还得竖起大拇指,夸句人才。

    只是不知若将这样的人送回月国,能起到个什么作用……

    黄九州思索着时,就见篾匠已经走到了装满水的铜盆子之前。

    顶着一众看热闹人起哄般的注视围观,篾匠咧嘴十分江湖气的冲着周围抱拳环笑了一圈。

    随后,便看他拿着那只掌中竹子编成的小雀,伸手塞进了盆中。约莫等了有十几息的功夫,篾匠伸进盆中的手忽的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