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庶途 » 第四十八章 书院的‘秘密’

第四十八章 书院的‘秘密’

    对于这个无意间的偶然发现,范旭当时差点惊掉了下巴。

    竟然胆敢在书院里研究火药,这已经不单单能用‘自由、开放’来解释了吧?

    范旭甚至开始在心中暗暗怀疑,自己所在的这座同文书院,对外所宣传的所谓‘开放’的学术环境,难道并不是说的教书,而是指教学生如何‘开’人后脑勺,‘放’人大动脉?

    “……”

    远了远了。

    好在,在看出范旭的露出的惊讶表情后,里面研究的人里,很快便有人站了出来,为他详细解释了这里会出现火药燃烧痕迹的事。

    简单来说,范旭所在的同文书院,里面确有关于弓弩、刀剑、甚至是对于火药类武器的实验。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使突火枪的弹丸威力增加、手持火箭的准确度增高、毒火罐的广泛应用、以及震天雷的火药配比等……

    总之所研究的项目听上去都很刑!

    不过,这些研究并不都是书院的产物。

    早在书院开始这项研究之前,朝廷就已经派遣了专门的官员前来坐镇。

    听里面研究的人说,任何未经审查者,都严禁接触到任何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其次,每个参与研究的书院人员,身份证明也必须按时向官员报备,并提交过往记录。

    毕竟是火药。

    ——这东西不论放在任何朝代里,那可都是具有极大杀伤性的武器,多少人曾因它葬送掉生命?甚至家破人亡。

    范旭倒是没想到书院里竟然还参与了对武器军械的研究。

    可惜因为保密的原因,他注定无缘得见。

    又走了不知多久,眼看着太阳已经慢慢升至头顶,天已彻底亮起,温度逐渐升高,四周的路上,也开始有学子出现。

    范旭走的有些累了。

    他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一层细密的汗珠,回去的路上,见前方道路有一古树,邻靠小河畔,约莫两人合抱粗细,树干微微倒向河边,幅度刚好依靠,便径直走了过去,捡了几片落叶作垫,坐下来休息。

    “倒是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这东西……敢让异国人参与进来,这些景人心可真够大的。”

    范旭心头仍还想着之前那些火药的事情。

    他以前在西山居住的时候,也尝试过在自己的那个小实验室里制作火药,只是受限于当时简陋的条件,做出来的成品,勉强只能拿去给青哥儿炸鱼用,完全达不到他心中所预期的威力。

    关于黑火药的比例配分,大家几乎众所周知。

    所谓一硝二硫三木炭。

    这毕竟都是小学课本里就讲到过的知识。

    可是如果要说起里面制作的小门道、小技巧,那可就未必是人人都那么清楚了。

    首先,制作黑火药时所提到的木炭,指的是木材在密闭容器中干馏的产物,而不是直接使用煤炭或单质碳。

    如果只使用石墨来替代,那配出来的东西压根就没法用。

    而且即便同样是黑火药。

    可粉末状与颗粒化之后的黑火药,带来的效果也依旧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且根据范旭现有所掌握的情况来看。

    目前的朝廷各个军队所使用的武器,仍是以刀剑弓弩为主的冷兵器,火药武器在其中只作为辅助使用,书院这里所针对的研究方向也多以纵火、爆炸为主的管状类炸药,以及能够发射弹丸、铅子的火铳。

    也就是说。

    在如今这个时代,火药还远没有能力做到将火药的颗粒化,甚至是达到无烟火药的地步。

    “有机会,倒是可以研究研究,怎么弄一把燧发枪出来。”

    突火枪威力很大,可当论及便利性时,却与燧发枪相比望尘莫及。

    何况没有男人能拒绝枪械带来的诱惑。

    范旭自己也很喜欢这类集暴力与工业美学相融和在一体的产物,无论是带在身上闲时拿来把玩,再或者是在朱青不在他身边时,拿出来防身,现阶段的燧发枪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有机会还是再试试吧。”

    迷迷糊糊的想着,范旭感觉体力逐渐恢复过来。

    早晨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等在抬头看天时,只见天上已日光高悬,几片积云缓缓飘动,汇集成一片如山峰般高耸的浓积云,在湛蓝色仿佛刚被清洗过的天空背景下,浓厚的云层显得分外洁白。

    如此夏日清晨,范旭口中轻哼着那段不知名的曲调,回到了他居住的二层小楼。在洗过手,又将那把在路上顺手采摘的野菜放入到盆子后,他开始准备起今日的早饭。

    一碗熬的软糯的热米粥,粥面上点缀着三两颗红彤彤的枣子。

    除了手边一颗煮熟的鸡子外,餐桌中央还摆着那盘炒的翠绿的野菜,虽然看上去尽是些粗茶淡饭,但却能感觉到烹饪人对餐食的格外用心。

    伴着拂过脸颊畔温柔的风,以及耳畔旁不时被风带过来的些许读书声。

    此刻,小楼前的时光显得格外恬静。

    然而就在不久后,小楼前石板路上响起的一阵急促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平静。

    “小范!”

    夹向野菜的竹著短暂的停了片刻。

    随即便是一声轻叹——

    “唉……”

    抬起头,率先映入范旭眼帘的,是一只白白胖胖、指骨很不分明的圆润手掌,紧紧捏着写满墨字的纸张一角,被递过来时,大概是因对方太过用力,白纸被风带的哗哗作响,却丝毫不见裂折,可以明显看出选用的纸张质量不凡。

    范旭接过手里,定睛细看。

    纸张质地绵韧、光洁如玉,在上面所留字迹也是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最难得的在于,这张宣纸不仅握在掌中手感润柔,放于鼻端细嗅时,更隐隐透着股淡淡梅香气萦索……于是,范旭上下一阵翻动,果然在纸张的角落处,看到了一枚若隐若现的淡淡梅花烙印,正是街上那间梅兰坊里才独有的标记。

    “啧……二两银子一刀的梅纸,孟兄,你还真是舍得下血本啊。”

    来人正是孟杰。

    范旭放下宣纸,再次升高目光。

    回应他的,是孟杰那张憋的通红,写满了紧张的胖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