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庶途 » 第五十一章 大比

第五十一章 大比

    范旭一句看似无心的提议,却恰到好处的搔到了孟杰的痒处。

    “对啊,我怎么会如此愚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许久,竟完全没想到过帮甜甜的爷爷寻一位名医诊治!”

    孟杰先是怔然,随后猛地拍了一下手,继而便有些跃跃欲试:“一直有传言说咱们山长为人最是交友广泛,人虽不进官场,可在神都城里,上到王宫贵胄,下到贩夫走卒,都对咱们山长尊崇有加。若是咱们能求得他出面,那请个把名医来这里,为甜甜的爷爷就诊,岂不是手拿把掐?

    哎呀呀,小范,你果然不愧是我孟杰在书院里遇到的最信赖的朋友!”

    头疼的事情如今有了妥善的解决办法,孟杰显得十分激动。

    他开心地拍着手,兴奋的模样看上去像是,恨不得现在就要去把这个好消息,跟那位甜甜姑娘分享。

    “你能明白当然最好不过了。”

    对于这次能顺利劝说孟杰,先冷静下来去了解这位甜甜的背景,范旭也觉得很是欣慰。

    他当然不会武断的单凭一面之缘,就贸然判断甜甜姑娘的为人。

    可若是真如他所猜想的那般,那位叫甜甜的姑娘连在这种事情上都撒了谎,或是只是用谎言编造出了一位根本不存在的病重爷爷,那想必在仓促之前,也很难圆了谎言。

    更何况这位孟杰兄,本身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之子。对方没必要真花太多心思在这上面,若是真推脱的多了,能不能引起孟杰怀疑不好说,但一定会令对方心生厌烦,生出重新选一个行骗的打算。

    反之,

    如果那位甜甜姑娘并没有撒谎,她来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家爷爷治病。而孟杰又不介意对方身边有一位病重的爷爷作为拖累。那么作为孟杰好友,范旭自然也不吝为二人献上自己诚挚的祝福。

    他在心里如此想到。

    ——“对了,这是我劝你尽快。”

    范旭再次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伸出手指道:“因为马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要轮到咱们书院的年度大比阶段。

    届时,同文书院上下进入封闭状态,书院内甲乙二等及所有参与打算比试的学子,在大比期间,无山长特许,一律不得随意外出离开书院……

    嗯……也就是说,如果孟杰兄今次错失掉这次机会,那说不定等你下次出来考完出来时,飘香院里的这位甜甜姑娘,已经早早的带着爷爷离开书院村了。”

    “誒?”

    孟杰顿时慌了,因为最近过度痴迷这位甜甜姑娘,他已经完全忽略了那张,贴在书院山门前,写有年度大比的告示,更加忘记了考试前应该做的准备。

    “不对啊!”

    孟杰忽然意识到,如果说他在最近这段时间没做准备任何的话,那跟着他一起的范旭,岂不是也没做准备?

    “你也是甲等学子啊,为啥你完全不慌?”

    “因为我报的是声乐啊。”

    范旭放下茶杯,得意的拍了拍脚边装着吉他的木盒:“入学的时候,咱们书院可是刚对我做过经史测验。而且,我也已经询问过当初安排我入院考试的刘博士,他说让我今次不必参与年度大比,也能继续保留甲等学子待遇到明年。”

    要知道,同文书院虽从不限制学子所选学科,但却对甲乙二类学子一直实行的是末位淘汰制。

    讲起这点,还要从同文书院所制定的‘针对不同类型学子所受待遇不同’的古怪条例说起。

    因为食宿全免的缘故,甲等学子选择留在书院内的时间也是最长的,甚至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穷学霸’,选择赖在书院里五六年不离开的情况。而对此,书院方面也从未做出过任何驱赶、或是区别对待的现象。

    其次,是乙等学子。

    这一等的学子因为每月只需缴纳二两银子便可获得免费食宿的缘故,也有不少选择了留下。一些心思灵活的,还会利用自身所学,在书院街上谋生。

    最后是丙丁尔等学子。

    所谓铁打的书院,流水的丙丁。

    这二类可以算作书院里流动最频繁的学子,每一位丙丁学子,通常情况里留在书院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到五个月,最长者也很少会超过一年。

    譬如之前范旭寻得那位杨记乐器坊的老板,因为本身是带艺拜师的缘故,杨老板只在书院里学了一个月便出了师,之后便跑到书院街上寻了个空房,做起了制作乐器的买卖。

    如果说像范旭之前的入门考试是临时调整排名的话,那么每年的书院大比,就只能用对所有甲乙等级学子洗牌重来来形容了。

    同文书院不养闲人。

    “这可咋办啊,我最近都没闲下来温过书……”

    抬起头,看了看正悠然坐在那里,俨然一副观雨品茗模样的范旭,孟杰急的好似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地绞着手:“经史测验、杂科历练,还有要拿出一项,过去一年所研究的成果……完了,我这次感觉真的要完了!”

    跟刚入学的范旭不同。

    孟杰是已经入山门超过三年的学子,想要继续维持住在书院的甲等学子待遇,除了要应对必要的日常考试外,还需要拿出相应的成果出来,以证明自己在书院的日子并没有虚度时光。

    至于这个成果……

    以专研经史讲义的学子为例,可以是自己所著写的感悟心得,或是去为先圣名篇做注解。

    当然,因为同文书院开放风气的缘故,这其中也不乏对杂科感兴趣的。

    譬如原本一位研究经史的学子,忽然对苗木的培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转而跑去研究。对于这类人,书院对其的要求是只要能写出关于培育苗木的过程心得,或是在试验田里找出相应栽下所培育改良种苗,都可以算作是对过去一年的成果。

    秉承着这种观点,总的来说同文书院的内部每年大比,其实并不能看作是一次严苛的比赛,其目的也是督促多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