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庶途 » 第六十七章 再回洛辅

第六十七章 再回洛辅

    日近傍晚,虽说是吃晚饭的时间,码头上仍热闹非凡。

    河流两岸逐渐升起的灯火交相辉映,一盏燃着暖光的幽幽烛火透过船边窗棂落向水面,随荡漾的水波缓缓飘至河岸纤夫们的脚边。

    片刻,船老大一声令下,整齐的号子声一遍遍回荡响起,准确的引导着身下船只缓缓靠向岸边,只是还未待船只停稳,码头边守候良久的力巴儿们,便已合力将踏板置于船仓边沿,随即如同锁定猎物的狼群,快速而有序的分工跃上货船。

    也是在这样的时刻,范旭回到了洛辅县。

    范旭骑在赁来的老驴背上,驴屁股后面挂满了东西,里面既有他为忠叔和朱青买的礼物,也有路上看到顺手买下肉类、青菜。赁头驴的价格倒也不贵,似他现在骑的这头上了年纪还缺颗牙的老驴,赁驴铺的掌柜大方给做了折扣,使得原本七文一天的价格,谈到范旭每日只需付给对方五文钱。

    从傍晚的小县城外走入,落日的夕阳洒在进城必经之路的那道桥上,桥下水面波光闪闪,几个嫁过人的妇人蹲在河边石头上,谈笑的掏洗着接下来将要为家人准备的米、菜。也有顽皮的孩童,盯着浮出水面的鱼儿发呆,这边伸手刚想去触碰,身后面就被母亲大力的揪住脖颈,随之而来的,便是训斥声与哭泣声传来。

    晚霞也落了下来。

    如同岸畔一株株醉人的映山红,将落日环抱在水中,随波纹荡漾开来。于是,受了惊吓的蜻蜓儿,在水面芦苇杆做的浮漂上轻轻一点,浮漂忽儿地沉入水下,岸边持鱼竿老者立时手腕一抬,随即便见一尾金黄的大鲤鱼,在蚕丝编制的鱼线大力拖拽下,拍打着拖出一道金色的细碎水波纹,洗着腮被拉上进了岸边鱼篓。

    “日暮苍山霞落处,波光潋滟金洒路。

    青螺结发烟火起,欢声笑语铺洛辅。

    嗯……好诗好诗,不愧是我。”

    一首不文半白的自娱自乐念罢,范旭吐出嘴里吃净的枣核,探手朝桥下浮漂落处甩了过去,伴着桥下钓鱼翁气愤的跳脚大叫‘后生’叫喊声,扬手一鞭在半空甩了个响亮的鞭花。只待半响,身下那头缺了门牙的老驴才像是回过神来,驮着哈哈大笑的范旭,慢悠悠朝洛辅西面逃遁。

    等跨过城门,林凡走在洛辅的街道上,身旁的路人才渐渐多了起来。于是老驴的速度只得再次降下过半,在人群中随潮轻涌,路两旁的店铺也纷纷掌亮了灯,一串串红灿灿的灯笼,在入夜后悬在水墨色的深色天空里,清风吹动柳稍,带来丝丝凉意,不少人忙碌了一整天,此时正呼朋唤友的走在街上,自然又是一番烟火味十足的景象。

    街上的食肆里也挤满了人,骑在老驴身上的范旭自然高人一头,于是很轻易的便看到了隔着幕帘献唱的歌女。柔美纤细的身段,腰肢仿佛不堪一握,随着老者乐器的拨弄,身姿如柳在风中,美轮美奂,着实令人不忍移开视线。

    又不多时,几个手中高举着八卦风轮儿的小孩子出现,结着伴从屋子里冲出,口中个个齐声喊着不知所谓的口号,如同一阵风,撞翻食肆门前的竖招,踩过泼在地上凝聚成的一滩水。

    其中一个胖墩墩的孩子,许是控制不住疾驰的脚步,噗通撞到一位正要出门的女子身上,旁边同行伙伴立刻不由分说上前便想将他揪住。

    可谁料这小胖墩看着笨拙,脚下却十分灵敏,几个腾挪便钻进人群之中。临走时还不忘回过身来,朝那位书生模样的人扭扭屁股,又做了个鬼脸,气的那人掐着腰,手指着远去的小胖墩大骂不止。

    一切都还如离开时那般热闹。

    就好像路口的拐弯处那家挂满灯笼的摊铺,即使被人买走,少上一两只,可很快便又会被店家及时添补,让那张挂满灯笼的墙显得好看而圆满。

    “店家,拿一只素灯。”

    “好嘞!”

    范旭这边话刚落音,那边小摊的店家已经飞快的抽了一方素色灯笼出来,笑眯眯的拿到范旭面前,并询问他需不需要帮忙掌亮。

    “那就劳烦店家了。”

    范旭从怀里摸出两个铜板,结过灯笼的同时,同样微笑着向老板奉上银钱。

    前面就要出县城了。

    范旭将鞭子插回鞍下,一手提着灯笼,一边抬头望去。

    等再次从西城门走出。

    一条黄土夯成的宽阔大道旁,还有另外一条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的狭窄曲径,里面一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一边是条干涸了很久的土沟,借着月光,依稀还能望见沟底一些积着水的地方,隐约反着浅浅的亮光。

    自然是上一场暴雨时残存的产物。

    这便是通往西山村的道路。

    虽不宽阔,因无人修整而杂乱横生的野草也让道路显得残旧,甚至每到下雨时,泥泞的路面也会变得糟糕透顶,陷住来往路人的鞋子、与邮差的马蹄。但细算下来,似乎也已经在此地默默的存在了几百年的历史。

    且是西山附近几个村子,通往洛辅的唯一交通要道。

    明月高悬,星河因灯火远离而变得璀璨,听着耳边叮叮当当的骡铃声,在小小的一方素灯的照耀下,远处显得朦胧不清,更有夜枭怪鸟自林间忽地飞起,怪柳月下曳动。

    但这没什么可担心的。

    这条路,范旭七岁开始便每天天不亮在走,树影也好,怪柳夜枭,即使是闭着眼睛,他也能回忆起这条路上的每个细节。哪怕后来有了朱青作伴,他仍不忘这条路。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天色越来越晚,越来越深的夜色将远山尽数笼罩,四周除了树影外,仍见不到任何灯火。但范旭走的悠闲,甚至还停下来给累了的老驴喂了些水,自己也跳下来活动了一番。

    “再往前绕过那道土坡,就该到了。”

    他如此想着,再次出发,果然当绕过土坡,依稀有灯火从远方林荫间透出。

    那里是西山村。

    范旭拉着缰绳,再次指挥着老驴绕过村子,径直拐上位于村子北面的那条碎石窄路。

    月光照在路面上,老驴的蹄铁哒哒落下,带着浓重的喘气声,在拐过一个山弯后,范旭终于看到了那个亮着灯火的家。

    于是,远远地,自山路之上,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夜空之下。

    “——我回来了!”